實修自己 在法中昇華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日】我是九六年得法的大法弟子。九九年「七﹒二零」以後,鋪天蓋地的打壓接踵而來。二零零二年,我被綁架到看守所迫害,一個多月後正念走出。因為學法不夠,不會向內找,也沒意識到應該否定舊勢力的安排。離開魔窟後,安逸心、怕心都出來了,舊勢力趁機鑽空子,家裏親人相繼病倒、去世好幾個,我又陷到親情裏不能自拔。這時候我的修煉就是走形式,每天只看一點書,甚至只有一小節,還不入心,煉功也只是煉靜功,偶爾遇機會講講真相,自己還以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堅定信師信法,就算是精進了。

師父沒有放棄我這不爭氣的弟子,一直安排同修給我送《明慧週刊》和新經文。二零零八年,同修又找我參加集體學法,緊接著,明慧網召開了第五屆大陸大法弟子法會,讀著法會的交流文章,看看身邊精進的同修,我知道自己差的太遠了,走了舊勢力安排的路,開始著急起來,擔心趕不上正法進程,又起了自卑心、盲目崇拜的心、妒嫉心等人心。

我喜歡讀網上有關功能和法理認識方面的交流文章,覺得這樣的文章能讓我信師信法更加堅定,在法上提高的更快,實際是學人不學法了。因此,我的修煉狀態總是不穩定,學法不入心,發正念時常倒掌,煉功犯睏,自己很著急,向內找,找到很多人心,顯示心、求名的心、妒嫉心、爭鬥心、歡喜心、喜好心、怕心、不讓說的心等等,但狀態沒有大的改觀。

一天晚上,一同修來電話要我去她家,我去了一看,一屋子的人,是外地同修來交流的,我聽了覺得很好。給我打電話的同修說,換個地方再交流一次吧,我馬上說:我家方便,去我那兒吧。第二天,我家裏又來了十幾位同修,主要還是聽那位外地同修演講。就這樣我在無知中鑄下大錯,給演講亂法者提供了場地。當我知道這個演講人是邪悟者的時候,追悔莫及。後來給我打電話的那位同修夫妻雙雙被綁架。

經過這次教訓,我並沒有認真向內找,心性上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修的善意提醒也沒有引起我的重視,後來又參加了一次外地同修演講,結果這次召集演講的同修又被綁架了。

直到明慧編輯部發表文章《演講亂法》,我才猛然驚醒。修煉是嚴肅的,不管動機好壞,我都是參與了亂法,如果不是師父慈悲,讓我有機會走回來歸正,後果不堪設想。接著我又陷入了自責的執著中,痛悔不已,覺得自己這麼多年白修了,犯下這麼大的錯,怎麼也跟不上了,還是在執著自己的「私」。那幾天我心情很糟,總想哭,同修們在替我著急,鼓勵我摔倒了趕快爬起來。

我靜心學法,靜心找自己,為甚麼會一錯再錯,同修的善意提醒為甚麼聽不進去,是因為被根本執著障礙著,用人心求圓滿,求走捷徑,求提高層次,而沒有紮紮實實的修。

師父說:「常人中你要想得到甚麼東西,你可以去追求,你可以去學,努力後可以得到;而超越常人的東西,只有放棄才能得到。叫作甚麼呢?叫作:無求而自得。」[1]

「求」是人心,是私,舊宇宙的基點就是為私的,而新宇宙的基點是為他的。只有修出完全為他的、無私無我的正法正覺的生命,才是師父所要的,才是真正的大法弟子。為甚麼外求呢?我找到一個自己一直不敢面對的問題,不是真我不敢面對,是舊勢力強加的假我:怕跟不上,怕修不成,怕失去機緣。這個「怕」隱藏的很深,因為一旦暴露就會被解體掉。這就是我的根本執著,以前一直在找,總也找不準,這一跤摔的鼻青臉腫,它終於藏不住了。

我又深入的找下去,找到了根子上的問題:信師信法不夠。我曾經以為自己在信師信法方面沒問題,其它方面做的不好,但堅修大法的心永遠都不會動搖,實際上並沒有做到百分之百信師信法。從法中我悟到,我們當初冒著天膽下來的時候,抱著對大法的堅定信念,相信師父一定會把我們度回去,相信正法必成,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啊,而求這求那、怕這怕那,不就是懷疑師父和大法嗎?這不是真我,是舊勢力安排的。我要全盤否定舊勢力的安排,純淨自己,找回真正的自我。去掉了根本執著,瞬間一身輕鬆,我終於振作起來了,下決心一定要修掉所有的私,我就是不承認舊勢力的安排,就是要修好自己,就是要做好大法弟子該做的。

師父說:「有人說我覺的自己很純淨,其實不是,帶著很多雜念,帶著很多後天養成的東西。甚至於你覺的簡簡單單的一念,可能這基點、起因、附帶的東西都是不純的。修煉人在長期修煉中要想能夠保持一直正念很強,保持當時得法如初的心境、初期時那個純淨的心態,那真的是了不起,那神看見都會說你了不起。」「誰能修煉如初,那必定圓滿。」[2]

我從中悟到,師父講的「修煉如初」,不是指得法初期的那種熱情,而是指確定自己要修煉時那純真的一念,那是來自生命本性的真念,是真正的自己。人在生生世世輪迴中,形成的觀念太多了,特別是受邪黨文化毒害幾十年,再加上舊勢力的干擾,為私為我的心時不時就會冒出來。能夠做到「修煉如初」,保持真念,那些骨子裏形成的人的東西才能徹底洗淨。

註﹕
[1]李洪志師父經文:《悉尼法會講法》
[2]李洪志師父經文:《二零一三年大紐約地區法會講法》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