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走過一次次生死折磨》一文有感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走過一次次生死折磨》發表在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慧網。作者以親身的經歷寫出的文章很感人。文章描述了在邪黨對法輪大法實施迫害的十三年中,作者自己就因信仰大法在邪黨監獄遭受九死一生的十年多的殘酷迫害,憑借對師父、對大法的堅信,一次次闖過生死劫難的過程及感悟。

讀了同修的文章,感慨之餘,我們不能不問,究竟是甚麼使同修遭受如此殘暴又如此超長時間的迫害?類似的經歷,在大陸具有普遍性,同修的經歷是具有典型性的一例。深刻的總結這些經歷的經驗教訓,會給未來人類留下更好的參照。下面在同修總結的基礎上,提點補充意見,不當之處請指正。

一、徹底否定舊勢力的安排

很顯然,超長時間的殘酷迫害,必定是舊勢力的安排,同修在獄中的頭些年沒能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無意中,在舊勢力的安排中反迫害。同修說,「那幾年裏,每過完一次生死考驗,我就夢見自己完成了一次大學畢業,準備再考一個其它專業的大學課程。於是過了不久,果真又來一次新的生死迫害,我不得不再次放下生死去抵制與清除它。十年惡牢中好像有數十次劇烈的生死折磨,中小型生死考驗更多……」同修的夢,形象的說明了當時內心深處承認了舊勢力的安排,而沒能及時徹底否定,使殘酷迫害長期不斷,若沒有超強的毅力,沒有受到任何挫折都不動搖的對師對法正信的一念,是不可能走過來的。

徹底否定舊勢力的安排也絕非易事,首先得明白甚麼是舊勢力的安排,而這是離不開大法的指導的,就得必須學法、悟法。由於同修長期不具備學法條件,致使邪惡有空子可鑽而屢屢迫害。

否定舊勢力的安排要想做的徹底和有效,必須在我們思維的微觀層次上就非常清醒,否則就會感到正念也發了,為甚麼不起作用啊?迷惑不解。我們看看同修是怎麼想的:九九年「四二五」事件時,我對當地輔導員講:「如果將來政府要拿工作與大法來逼我只選一個的話,我寧可失去工作討飯也要學大法」。隨後我又多次夢見公安追打我,有個惡人還拿著一片大刀擋住我:「你要修大法,就從這刀片上穿過去!」我毫不猶豫的走過去,大刀片一下從我身體中橫斬了進去,我回頭一看沒事。

無論是同修對輔導員講的話還是同修的夢,好像沒問題啊,對大法很堅定啊,如果從更高法理看,還是沒有徹底否定舊勢力的安排,同修的遭遇也證實了這一點:何止是失去工作和討飯,而是十年冤獄;何止是大刀片一下……,而是無休止的往死裏殘害!當然,這是事後我們能看明白,若在當時,一定很少人看得清楚。不過我們是總結經驗,從中吸取教訓。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思想有一點點不正,就會誤入舊勢力安排的陷阱!如果我們能及時發現並徹底否定,就會阻止迫害的發生。師父在關鍵時刻常常會點悟我們,前述同修的夢中惡人說,「你要修大法,就從這刀片上穿過去!」已經簡練、形像的展示了舊勢力對同修的邪惡安排,就看你悟不悟,能悟到,才能徹底否定。師父已經多次告訴我們修煉的路每人都不同,而且路真的都很窄,只有走正了,才會走順。

二、生死執著僅是無數執著中的一個

同修確實做到了放下生死,但又痛感迫害的無休無止及酷刑的無法忍受,幾近崩潰。我想這也正是很多同修要麼失去生命,要麼違心妥協、鑄成大錯的主要外部原因。在難中,由於法理不清,譬如承認了舊勢力安排或者有大的執著不放,被舊勢力抓住了把柄,師父乾著急沒辦法。這就是為甚麼同修感到自己已經不怕死了,怎麼師父還不為自己做主的原因。你在舊勢力的安排中反迫害,這是有大漏啊,師父怎麼幫你?不過你信師信法的一念始終沒有動搖,師父有理由保住你的肉身,不然像你這樣一個寧死不屈的硬漢,很難從魔窟中活著出來。

師父說,「弟子正念足 師有回天力」(《洪吟二》〈師徒恩〉)。我覺得,不怕死亡並不等於是正念足,僅僅是放下了一個執著而已,當然這是一個很難放下的執著。還有很多其它的執著需要放下。

在獄中,惡警、夾控(即包夾人員)凶殘的折磨同修,企圖逼同修放棄大法。同修說:「從你們身上我更加看清共產黨的邪教本質,更加堅信大法,更加感激大法救了我,使我永遠不會變成你們那樣的惡人。」同修的話,鏗鏘有力。若從更高法理看,這些獄警和夾控也是被邪共欺騙而做壞事的,也許是可以救度的,但是剛才的話刺激了他們惡的一面,使他們進一步造惡業,一方面使同修受更大的難,另一方面等於把他們推入地獄。如果我們慈悲的對待他們,儘量寬容的救度他們,毫無怨恨之心,這就是正念。按照「相由心生」的法理,同修環境會有巨變。這也是部份同修雖然身陷囹圄,在獄中也能大量救度眾生,並獲得眾多獄警敬重而毫髮無損的原因。當然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很難,因為路太窄了。

當然,也許會有其它一些原因,譬如師父曾多次說過的,同修歷史上的業力、與舊勢力簽訂的契約、同修應達到的層次、同修負責救度的眾生的數量、業力等都會成為同修承受巨難的原因。

以上的個人意見,謹作為補充,很多是同修已總結出來的,我只是條理化一下,重點再強調一下,希望對同修能有所幫助。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