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二十四節氣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七月七日】務農者和園藝愛好者都知道,除了土壤、養分、陽光和水等因素之外,要讓植物生長健康、收穫豐厚,尊重節氣極為重要。中國古代通過觀察季節變化和太陽周年運動,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作為一套時間劃分系統。這套系統可謂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也可能有更神奇的背景。現代人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初具雛形,至西漢《太初曆》時正式確立。《太初曆》這部曆法是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完成的。古人對大自然的重視、了解與生存能力,由此可略見一斑。

一年中的這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之間間隔約十五天。它們反映了季節變換、氣候變化和物候特徵,對農業生產、健康保健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那麼,節氣與太陽運行是甚麼關係呢?節氣是以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為依據,每15天為一個節氣。例如:春分時太陽黃經為0°,夏至為90°,秋分為180°,冬至為270°(圖2)。


圖片1:圖片1:簡單的說,黃道面指地球在其公轉軌道上運動時所處的平面,與地球赤道面之間的夾角,約為23°26′,與地球自轉軸的夾角約為66°34′。(明慧網合成圖)<
圖片1:簡單的說,黃道面指地球在其公轉軌道上運動時所處的平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之間的夾角約為23°26′,與地球自轉軸的夾角約為66°34′。(明慧網合成圖)


節氣可大致分為四類:
• 季節轉換: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 氣溫變化: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 降水節令: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 物候與農事: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比如立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象徵著冬季的結束,春天的開始,也是一年農事的起點。從立春起,正式進入春季,氣溫逐漸回升,白晝變長。

人們按照這二十四個節氣,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人盡其力,物盡其用,同時還得靠「老天爺賞飯吃」。


圖片2:二十四節氣與黃道面的角度關係。(明慧網合成圖)<
圖片2:二十四節氣與黃道面的角度關係。(明慧網合成圖)


為了便於記憶這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和順序,古人編製了一首樸素實用的《二十四節氣歌》,朗朗上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歌謠中的「上半年來六廿一」,指上半年(大致為春夏季節),每個月的兩個節氣大多出現在陽曆六日和二十一日左右。「下半年是八廿三」,指下半年(大致為秋冬季節),每個月的兩個節氣大多出現在八日和二十三日左右。雖然每年節氣的具體日期會因閏年或地球公轉的微小差異而略有浮動,但基本都在這些日期附近,最多相差一兩天。

2006年,二十四節氣系統被列入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他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指人們世代相承的、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不過真要推敲的話,我看這個名詞其實很值得更正,為甚麼呢?

因為第一,二十四節氣雖然不以實物形態存在(比如家具、房屋、菜餚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但卻非常「物質」,因為它是我們賴以吃飯的自然規律。試想,如果11月種水稻,12月種麥子,那能有豐收嗎?民以食為天,人活著得吃飯,吃飯是活命的大事。如同日曆一樣,如果有人說日曆上的「一年十二個月」和「法定假日」是「非物質」的,聽起來是否會感覺很拽?換個角度說,電波、磁場、DNA也都是肉眼看不見的物質,但它們是物質。所以「看不見」不等於「非物質」。人類可以通過工具觀察肉眼看不見的一些物質並與它們互動。人也可以通過農具、農業機械,與二十四節氣互動。

第二,「遺產」一詞在這裏可能是一種比喻,寓意為從祖先那裏的承襲,而不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可二十四節氣不是人類祖先發明創造的,而是天地運行的客觀規律,人們只是觀察到並記錄下來,以便順應天時而生活。也就是說,節氣代表的是天時自然的運動狀態,是神傳文化的一部份。同時,地球、太陽系運動的規律是大自然給所有人類的,而不是只給哪一代人類的,所以和「遺產」不搭界。

所以,也許用「神傳文化/傳統文化」這個名詞來收藏和沿襲人類對於「二十四節氣」這個自然規律的認知,可能更貼切。畢竟,自古以來,中土文化從來不是線性的、機械、只談表象的,而是極具神性,是看本質的。


圖片1:圖片3:您知道嗎?宇宙中絕大部份的物質,都是人的肉眼所看不見的;而用神性去探索與領悟的人,可以看到其中的小小小小一部份。(明慧網合成圖)<
圖片3:您知道嗎?宇宙中絕大部份的物質,都是人的肉眼所看不見的;而用神性去探索與領悟的人,可以看到其中的小小小小一部份。(明慧網合成圖)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