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均 寒暑平 春分一刻值千金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三月十九日】(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也就是說,到了春分時節,春天已經過了一半。春分大約落於公曆每年的三月二十一日前後,二零二四年的春分時節為三月二十日至四月三日。

老子說「萬物春分而生」(《通玄真經》);農俗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說法,意思是,春分時節,越冬返青的冬小麥進入積極生長期,因此對於小麥的收成來說,此時的田間勞作和管理非常寶貴。

一、日夜均 寒暑平

在北半球,太陽自南向北通過黃道,和赤道相交於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這個位置被稱為春分點。到了春分這天,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傳統以立春到立夏之間為春季,而春分正處於兩個節氣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

春分的「分」有兩個含義,一是「季節平分」,另一含義是「晝夜平分」,所以古時又稱春分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自春分起,北半球日照時間逐漸增長,南半球則相反。春分時節日夜均、寒暑平,自然界達到陰陽「平衡」之境。

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雲:「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元代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據西晉孔晁(音潮,cháo)在《逸周書・時訓解》中記載,春分三候為:「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始電。」古人稱候鳥飛燕為玄鳥,一入春分就由南往北飛;接著春雨潤物,伴隨著打雷、閃電。

日夜均、寒暑平,對應到世事,就是「公道」的發揚。中國古人歷朝歷代就在春分、秋分日,校正度量衡準器,統一市場上使用的各種度量衡的標準,以維護買賣的公平正義,防止紛訟的發生。落實到個人,便是在生活上順應天道,誠實交易,不缺德、不損德,公平待人。

二、春分習俗和養生

1、藥王節

春分藥王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民俗節日,始於後唐,是為祭祀藥王炎帝神農氏而流傳下來的春分時節民間盛會。

神農氏為上古三皇之一,是中國農業之神和醫藥之祖,被世人尊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


上圖:神農氏像,《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歷代帝王聖賢名臣大儒遺像),十八世紀繪製,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神農氏時期,人口增多,漁獵已不能滿足人類生活的需求,加上人類心靈不再純淨,越來越背離自然,自然環境不斷惡化,人類開始被疾病困擾。

東漢班固《白虎通德論》曰:「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神農氏便親嘗百草,分辨出五穀,同時發明了耕田犁地的工具──耒耜(音壘四,lěisì,耕田犁地的農具),教百姓耕種,引領人類邁入了農耕文明時期。

三國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稱:「炎帝神農氏長於江水,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嘗味草木,宣榮療疾,救夭傷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

神農嘗百草,分辨出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其中,上品藥一百二十種可養生,中品藥一百二十種可養性,下品藥一百二十五種可治病。並著成《神農本草》流傳至今,與後來的《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合為中醫四大經典,開啟了中藥治病之源。


上圖:神農嘗百草。(明慧網)

《神農本草》記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氏因此發現了茶的功用,開創了中華茶文化。據悉,湖南省安仁縣就是神農嘗百草、並最早發現茶葉具有保健功能的地方。

安仁人懷念神農炎帝,在香草坪陸續建起神農殿、藥王寺(今萬福庵),塑了神農藥王像。為了紀念神農在安仁「制耒耜奠農工基礎,嘗百草開醫藥先河」的偉大功德,擇春分節前後各三天為社日,每年春分、春社時節,安仁人各家各戶趕到香草坪,在神農炎帝木主牌位前,燃香草、香楮枝祭祀藥王神農氏。「擇社日祭神以祈谷」(清《安仁縣誌》)。

安仁人祭祀藥王神農、「趕分社」習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從後唐年間、公元九三五年就開始了。安仁境內建造的紀念炎帝神農的廟、庵、殿、堂,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年代之久,香火之旺,在中國也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

2、祭太陽

天子以春分朝日,天子還必須在這一天拜祭日神。《禮記》中有春分「祭日於壇」的記載,《帝京歲時紀勝》也說:「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祭日最早源於周代,之後相傳下來。

現在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的日壇,又叫朝日壇,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天親自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行三跪九拜大禮,儀式很隆重。

古人春分射箭,以其修武,以其觀德。王者大射,民眾鄉射。《漢書・五行志》:「禮,春而大射,以順陽氣。」

3、踏青

春分時節天氣溫暖、陽光明媚,大部份地區鳥語花香,人們開始踏青出行。踏青的內在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天人合一。如上文所述,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在這個時節,人們走出屋門,來到戶外,在花草樹木天空和土地間吸入新鮮空氣、吐出體內濁氣、活動身體的經絡,感受大自然。戶外踏青是主動融入時氣,促進人體自身內在的陽氣流轉,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放風箏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踏青活動之一。春天風力增大,是放風箏的好時機。風箏,古時稱為「鷂」、「鳶」,二者都是鷹類猛禽,古時的風箏大多用絹或紙做成鷹的形狀,因此風箏又稱為紙鷂、紙鳶。後來,風箏的類別花樣百出。

除了放風箏之外,欣賞花草樹木、盪鞦韆、蹴鞠(踢球)、牽鉤(拔河)、登山臨水,都是踏青的傳統活動項目。


上圖:春天風力增大,是放風箏的好時機。(《昇平樂事圖・冊・蝙蝠風箏》,台北故宮博物院)

4、送春牛

俗稱「說春」,春分時節,挨家挨戶送春牛圖,春牛圖是用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以及農夫耕田圖樣。過去,送圖人大多是一些民間善言唱者,送圖時,還會說著有關春耕的吉祥話,押韻動聽。

5、粘住鳥嘴

春分這天,不但要抓緊田間農務,農家都要吃湯圓,並煮十來個不包餡的湯圓,用細竹叉穿好立在田邊餵鳥,名曰粘雀子嘴。用糯米團餵食鳥類,希望「黏住」鳥類的嘴,避免它們啄食農作物,以求豐收。

6、養生

由於「春分」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因此飲食講究「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

傳統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對應自然界的四季變化,有「四時補養」的概念,四季養生的重點為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而人體五臟有各自的顏色,如肝主綠、心主紅、脾主黃、肺主白、腎主黑,不同顏色的食物與人體五臟相互對應,相互滋養。所以春分時節的飲食調養要多吃大自然在春天賜予我們的綠色蔬果。

俗諺說:「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村稱之「春碧蒿」。春分這天,人們去田野採摘春菜,將採回的春菜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人們以此來祈求家宅安寧,身體健康。

除此之外,保持愉悅、正向的精神狀態,適度鍛煉、起居定時定量,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上圖:早春二月,植物或吐紅或含翠,動物或脫殼或換毛,天地間一片生機勃勃。(清 方琮《山水八幀・冊・桃源延客》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結語

人類社會承襲的傳統文化,包括典章制度、道德規範以及禮儀講究,多是古人根據天時地利而制定的。「先觀天地,後定人事。」也就是說,敬奉天時,以人合天,是古代聖賢身體力行以及諄諄垂教後世的道德境界。這就是人們熟知的「天人合一」。

《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意思是說,人若能守住同化於天的本性而不偏移,就能與天地一樣恆昌恆泰。

早春二月,植物或吐紅或含翠,動物或脫殼或換毛,天地間生機勃發。生命的氣息混合著喜悅,瀰漫在天地之間,給人帶來希望,觸動久遠的記憶。

最後,以一首原創詩歌《早春》作為本文的結尾,祝大家珍惜和煦的春光,珍惜來世的緣份!

《早春》
(作者:遠方)

桃李芬芳杏花笑
喜鵲喳喳枝頭鬧
田間地頭麥苗青
又是一年春來早
走街串戶不辭勞
心繫鄉鄰來相告
誠念法輪大法好
明白真相得福報


上圖:《送福》,法輪功學員作品。(明慧網)

明慧網原文:
春分藥王節(圖)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