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兔年 艱辛年?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一月六日】新一個癸卯年將從2023年1月22日開始。

黃牛起不來 雙春麥當柴

癸卯是根據「天干地支」而排列出來的。華人朋友們大都知道,十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同時,十天支對應著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十二生肖也對應著十二地支。所以這2023年是水兔年,也有人說黑兔年。

關於黑兔年,在民間有很多說法,比如,「黑兔來送財,黃牛起不來。」「黑兔送財來,雙春麥當柴。」看來過去每逢黑兔年,莊稼的收成會成問題。今年這個黑兔年會如何呢?

太陰曆和太陽曆

夏曆(皇曆、農曆)也稱太陰曆。當月亮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月亮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導致幾乎無法看到月亮,此時稱為「朔」。當地球處於月亮與太陽之間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此時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差180度,即為「望」。一望一朔是29.5天,一年12個月,全年共354天。

但實際上如果更準確地說,月球繞地球轉一個月平均為29.5306日,一年是354.3672天。

公曆也稱為太陽曆,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分為12個月,其中一、三、五、七、八、十、臘月為31天,四、六、九、十一月為30天,平時二月為28天,閏二月為29天。平年的一年是365天。

但如果更準確地說,實際上地球圍繞太陽一週(一個回歸年)約為365天48分46秒,即365.242199天。而太陽曆認為地規定平年為365天,無形之中一年就少算了0.242199天(約為5.813小時)。

那麼,地球繞太陽一週是365.2422天,月球繞地球轉一年是354.3672天,這樣太陽曆的一年比實際更精確的數字少了10.875天。19年大概少209天,即7個月。這也是為甚麼閏月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太陰曆的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閏幾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閏。

閏年、閏月、閏年月

一年分為四季,一季分為三月,每月對應兩個節氣。每個月的兩個節氣,前一個叫「節」,而後一個叫「氣」。「節」為每個月的起始。「氣」在這個月的月中,故又稱「中氣」。「中氣」反映該月的顯著特徵。

例如,春季包括孟春、仲春和季春這三個月,孟春這個月對應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立春日是孟春這個月的首日,而雨水這個節氣在月中,所以雨水是孟春的中氣,而孟春即雨水這個中氣前後各15天的這段時間。

問題來了:陽曆一年365天,陰曆一年354天。這兩者之間相差11天左右,陰曆過完了,可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還沒有過完,而且每個節氣必須落在指定的月份。怎麼辦呢?

我們老祖宗採用的曆法是,如果月份過去了節氣還沒到,那麼就要閏一個月來保證這個節氣落在指定的月份裏。這樣每過三年,就把多出來的一個月加到第四年上,而多出來的這一個月就是閏月,這一年就是閏年。這也是為甚麼閏年2月29日出生的人每四年才過一次生日。

綜上所述,閏年是針對陽曆的,固定在二月;閏年的二月加一天,為29天。而閏月是陰曆中的現象,閏一個月(29.5天)。哪一年陰曆有13個月,那一年就叫閏月年;閏月年有384天。

雙春閏二月 春寒逢秋旱

閏二月的出現是很少的。在21世紀前後,一般每隔19年出現一次,比如1985年、2004年、2023年等,僅次於閏三月(如1966年、1993年、2031年),所以民間有「十年難逢閏二月」的說法。閏二月中的第一個二月叫做前二月,第二個叫做後二月,也叫「閏二月」。

2023這個癸卯年就是閏二月,因此也有兩個立春,一個是2023年2月4日正月十四,另一個是2024年2月4日臘月二十五。

既然有雙春年,當然也有「無春年」。2024年是甲辰龍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因此2024年也被稱為「無春年」。

從上文可知,2023癸卯年是閏月年,全年共有384天,從天干地支與二十四節氣同步而產生的。

關於閏二月也流傳著很多老話,比如,「雙春閏二月,春寒逢秋旱。」「一年兩個春,黃土變成金。」《地母經癸卯 運》說,「太歲癸卯年,高低半憂喜。春夏雨雹多,秋來缺雨水。燕趙好桑麻,吳地禾稻美。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煙起。桑葉枝上空,天蠶無可食。蠶婦走忙忙,提籃泣淚悲。雖得多綿絲,盡費人心力。」

從這些老話看,2023這一年,一方面,很可能老百姓多有病災、家禽家畜多有瘟災,農業耕種多有天災,是個艱辛之年。另一方面,雙春加雙閏,在視偶數為吉的人眼裏意味著合,在視奇數為祥的人眼裏則意味著分。無論旁人怎麼說,修身修德才能成為好人,重德尊道才能成為積善之家,以不變應萬變;在2023這個通貨膨脹、經濟衰退的年代,同樣也是有德有品的好人才能得到上天的包容與佑護。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