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霜降」:風捲清雲盡 空天萬里霜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十月十六日】【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在「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1]中,秋季最後的一個節氣「霜降」到來了。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每年在公曆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之間,二零二四年霜降的時間是十月二十三日。

《月令七十二侯解集》曰:「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意指黃曆九月,氣溫持續下降,在夜晚和早晨,水氣在地面或地物凝結成疏鬆的冰晶,稱為霜。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

「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2]霜降過後,下一個節氣是「立冬」。所以霜降在北半球寓意著秋去冬來、季節更替,此時不耐寒的植物將停止生長,中國大部份地區都能感受到變涼與寒意。

霜降三候

唐代詩人元稹的「風捲清雲盡,空天萬里霜。」[3]形容了霜降節氣的特點:北風捲起清雲而去,空天萬里披上了早霜。詩人白居易也體認到霜降是即將「歲晚」的序曲:「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4]

霜降開始,氣候漸漸由深秋邁入冬季,《逸周書・時訓》就記載了霜降三階段物候:

豺乃祭獸:霜降一到,豺狼開始準備冬糧,將捕獲的獵物陳列在一起,猶若祭祀。

草木黃落:霜降後五日,萬物感應天地肅殺之氣,草木樹葉枯黃凋落。漢代張衡詩作就有「繁霜降兮草木零」的悲秋之《嘆》。

蟄蟲咸俯:霜降後十日,寒氣漸侵,蟄蟲全在洞中垂頭而不動不食。宋代黃庭堅的《諦居黔南十首》:「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華晚,昆蟲皆閉關。」寫出了此時昆蟲進入冬眠狀態。

'唐代詩人元稹的「風捲清雲盡,空天萬里霜。」形容了霜降節氣的特點:北風捲起清雲而去,空天萬里披上了早霜。(清《允禧山水・冊・楓葉霜林》,台北故宮博物院)'
唐代詩人元稹的「風捲清雲盡,空天萬里霜。」形容了霜降節氣的特點:北風捲起清雲而去,空天萬里披上了早霜。(清《允禧山水・冊・楓葉霜林》,台北故宮博物院)

霜降養生:宜平補、忌辛辣

對應大自然的四時變化,人們養生當然不能輕忽,在季節更替溫差大的暮秋霜降,需多注意身心保健之道。生活作息應延續早秋、仲秋的早睡早起,避免激烈和過度運動;進行一些有益身心和大腦健康的活動,如:學習新事物、從事創作、練習靜坐等,這有利於進入冷靜、快樂和專注的狀態,可避免情緒低落、少氣乏力等秋鬱症狀。

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於外要添衣保暖全身,特別要注意腹部保暖。身體局部如果保暖不當,慢性胃病、「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會隨之復發或加重,也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過敏性鼻炎與秋冬流行性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於內要潤燥潤肺,重視健脾養胃,增強身體的防衛能力。俗諺說:「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補冬不如補霜降」。秋天不適合燥熱的進補方式,飲食應以「平補」為主,且要調養氣血以養胃,所以攝取清淡與平緩的天然食材較合適,如:梨、蘋果、橄欖、白果(銀杏)、洋蔥、芥菜、蘿蔔、桂圓、紅棗、蜂蜜、荸薺等。

可多食粥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古方有用藥物、粳、粟(小米)、粱米作粥,治病甚多。」古代華夏中醫都推薦,粥是很好的平補養生食饌,有暖胃、生津的效果,例如:葵菜粥、百合粉粥、菜粥、松子仁粥等,都是很適合的平補。

暮秋容易「秋燥」,身體很容易上火,要避免食用對胃腸刺激大的食物,像姜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等熱補方式,或辛辣刺激重口味的食物,都可能會讓燥熱體質的人更為上火導致便秘。另外,秋季常吃的栗子,雖是進補佳品,但要留意栗子生吃極難消化,熟食則易有滯氣,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霜降習俗

打霜降

《周禮》中記載,大司馬(統管全國軍事的官職)出師時,要對稱為「軍牙六纛之神」的旗纛(音道、dào)進行祭祀。按古俗,每年立春為開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縣的總兵和武官們都要全副武裝,身穿盔甲,手持刀槍弓箭,列隊前往旗纛廟舉行收兵儀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

霜降日清晨五更時,武官們便向旗纛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禮畢,列隊齊放空槍三響,然後再試火炮、打槍,謂之「打霜降」,又稱「祭旗纛」,往往百姓觀者如潮。

古時霜降秋祭,表露人間對上天的崇敬。

'清《雍正帝祭先農壇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清《雍正帝祭先農壇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放風箏

除了清明節,霜降日也被視為放風箏日。由於江南一帶在三月、四月期間正值雨季,不適合放風箏,因此當地民眾多選在秋高氣爽的重九、霜降時施放,此時氣候涼爽,東北季風漸強,是放風箏的黃金季節,每年台灣各地都會舉辦風箏節。

吃柿子、蘿蔔

霜降前後,正是柿子的成熟期,所以民間有「霜打柿子紅如火」和「霜降摘柿子」 之說。柿樹被霜打之後,柿葉落光,柿果累累如燈籠滿枝,而被霜打過之後的柿子,味道更甜、澀味更少,採摘柿子正當令。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柿子自古就被認為是兼具美味與健康營養的珍果!

'霜降前後,正是柿子的成熟期。(圖為《元人豐登報喜圖・軸》局部,前方果盤盛滿百合、柿子、蘋果、佛手,旁置柏枝與柿、靈芝與細頸玻璃瓶,巧妙運用同音諧音,表達「百事平安、福氣吉祥」之意,台北故宮博物院)'
霜降前後,正是柿子的成熟期。(圖為《元人豐登報喜圖・軸》局部,前方果盤盛滿百合、柿子、蘋果、佛手,旁置柏枝與柿、靈芝與細頸玻璃瓶,巧妙運用同音諧音,表達「百事平安、福氣吉祥」之意,台北故宮博物院)

霜降之後天氣寒冷,很容易引起流鼻涕的現象,中醫講「肺開竅於鼻」,肺部養護得當自然就不會流鼻涕,而柿子具有很好的利肺清熱、健脾暖胃的功效,所以有「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的說法。

山東人則說:「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霜降時節蘿蔔收成,正是大自然賜予的當季食物,民間自古就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秋後蘿蔔賽人參」的諺語。

賞菊、賞楓、賞芒花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延續寒露、重陽的登高賞菊,霜降時節很多地方會舉行菊花會,富貴人家會在廣廈中放置百盆名品菊花,然後飲酒賞菊,賦詩潑墨。

深秋,大自然換上美麗秋裝,高海拔地區的楓葉由綠轉紅,滿山遍野芒花盛開。火紅楓葉層層迭迭,銀白芒花隨風搖曳,為蕭瑟秋天增添一股熱鬧氣息,正是賞楓、賞芒花的好時節!

'「霜葉紅於二月花」[5],深秋正是賞楓的好時節!(清 惲壽平《甌香館寫意・冊・楓葉》,台北故宮博物院)'
「霜葉紅於二月花」[5],深秋正是賞楓的好時節!(清 惲壽平《甌香館寫意・冊・楓葉》,台北故宮博物院)

別離・思念・修行

霜降是別離的時節。黃葉曼舞,依依不捨告別樹木;昆蟲蟄伏,燕雀南飛殆盡,昔日喧鬧的森林,一眼望去唯見光禿的樹丫。

霜降是思念的日子,萬物凋零,君子「感時念親」。北宋詩人黃庭堅履霜思親,「行於野兮,不敢有履聲。恐親心為予動兮,是以有履霜之憂。」意思是遊子在野,唯恐踩在霜上輕輕的、窸窸窣窣的腳步聲,都會驚動「意恐遲遲歸」的親心為己擔憂!詩人對父母深摯的體貼令人感同身受──霜降時節孝子的「履霜之憂」就這麼傳了下來。

霜降也是修行的良機,繁華落盡,寧靜曠遠,讓心在「五色六慾七情」中沉澱、澄清,體悟生命的本真!祝福大家在秋去冬來之際,更有愛心、更有智慧,更懂得尊重與珍惜,更能真誠、善意和包容著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今天,因為每一個今天都充滿著創造美麗的可能。向大家推薦專輯: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4](清 董邦達《秋水蘆村・卷》,台北故宮博物院)'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4](清 董邦達《秋水蘆村・卷》,台北故宮博物院)

註﹕
[1] 選自(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2](唐)元稹《詠廿四氣詩・立冬十月節》: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田種收藏了,衣裘製造看。野雞投水日,化蜃不將難。
[3](唐)元稹《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風捲清雲盡,空天萬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4](唐)白居易《歲晚》: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自語。到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何須自生苦,捨易求其難。
[5](唐)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