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煉大法對家人的影響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二日】一九九三年,我有幸參加師父的講法班,我的世界觀都發生了變化,知道怎麼樣做人了。我每遇到矛盾時知道忍耐,知道重德、重心性的修煉,用真、善、忍的法理約束自己。

回憶起當年參加學習班的經歷,至今難以忘懷,特別是有一件事想起來我就覺的慚愧。

當年辦氣功學習班的很多,我也不知道我能幸運的得這高德大法,就以為和別的氣功班一樣,很注重功法中的動作,因此我擔心師父教完了,我要是沒學會動作就沒法煉了。當時有人賣師父教功帶六十元一盒,大家都圍著要買,我也擠了過去。因是課間休息,時間很緊。這時,就覺的有人拍了我肩膀一下,我回頭一看是師父,師父招手示意我出來,告訴我:「不要買,他們是氣功協會的,質量不好。他們是想掙我們學員錢的。」我猶豫了一下,沒聽師父的話,還是買了。

回家一放師父教功帶全是雪花,甚麼都沒有。後悔呀!慚愧呀!更是對不起師父!

我修煉大法後,做事先考慮別人,在利益面前也不那麼爭了。單位的同事說我有大將風度,而我的家人都說我煉功煉傻了,我丈夫的家人管我叫「真能忍」。我心裏卻很滿意自己的作為,覺的這些話是對我修煉的一種表揚,一天總是樂呵呵的。聽師父的話,守住心性,走師父安排的路。

我父親很孝順奶奶、爺爺。一九九三年的秋天,奶奶、爺爺臥室的窗外有三棵大樹枝繁葉茂的,但很擋陽光。我父親趁著沒人時就把擋光的樹的樹皮給扒光了,當晚那棵樹的樹葉掉了一地。我爸爸想這回樹死了,奶奶、爺爺的屋子就陽光充足了。

到了半夜父親就肚子痛,痛的打滾。母親找我說父親病了,我就帶父親到醫院,大夫說得住院,是急性膽囊炎,膽是正常人的三倍大,控制不住炎症就得手術。當時,一點油都不能吃,連豆油做的菜湯都吃不了,瘦的脖子很長,走路都打晃。我不明白怎麼突然病得這麼厲害。吃藥打針也止不住痛。我是修煉人,從師父的講法中,我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因緣關係的,凡事皆因果。就問父親:「你是不是做錯事了?」他不回答。

後來我姐姐來了,他告訴我姐說了樹的事,讓我姐跟樹道歉然後抹了一些石灰,用草袋子把樹幹圍起來了,爸爸當時就不疼了。但是炎症消了卻變成膽結石了,做B超膽結石滿了,出院後身體極其虛弱。爸爸知道我煉法輪功,說:「我要煉你學的那個功。」這樣爸爸、媽媽還有哥哥、姐姐的孩子以及我的孩子都跟著煉功。

一個月後,爸爸說:「師父說的煉功人沒有病,大夫說不能吃雞蛋、油炸食品的問題都不存在了。」結果爸爸甚麼都吃,也不痛了。然後單位組織的體檢。爸爸對大夫說:「孩子,給好好看看我的膽怎麼樣?」大夫說:「正常、沒病。」爸爸說:「我可是膽結石滿了,住過院。」大夫說:「確實沒有結石,你已經康復了。」回來後爸爸逢人便說:「我就煉法輪功,膽結石都好了。這大法太神奇了!」

二零一五年,我丈夫突然得腦血栓,我叫他跟我一起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當他由說不出來到把整句話說出來時,人就正常了。可他這個人非常固執。我勸他修煉他不同意,他選擇去醫院,住院治療沒多久就不會動了。通過治療康復現在能走路了,但生活只能半自理。

去年夏天的一天,他突然犯病了,酣睡不止,早上起來吃完飯就開始睡,到了中午十一點,我讓他精神精神,別睡了,他起來後步履蹣跚的,一邊走一邊打呼嚕。我扶著他走到了方廳的沙發上,他的頭一下就耷拉下去,像昏過去了的樣子,我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他又明白過來了。我說撥120吧,他不同意。他說願意死,覺的身體的狀況很痛苦。無奈給兒子打電話,兒子在外地當即就開車往家奔。

我看情況緊急,我記得師父說過:「我經常告訴你們向內修,有問題找自己。你們發正念時對內清理自己,那是你使自己思想純正的同時也清理了你份內的、自己承擔的那個環境。」[1]我就給自己發正念:「我是大法弟子我不走舊勢力安排的路,我走師父安排的路。」念頭一出。就聽見他「噗」的一聲吐了,他身邊有一個果皮盒,吐了少半盒,全是痰,然後他睡了一覺。醒來後。說:「我好了。」我說:「你知道你怎麼好的嗎?是我師父救了你,我修煉師父給我安排的路都是最好的,你是借我的光了啊!」兒子回來了,開門一看他爸在那吃蘋果呢。兒子疑惑不解的說:「我爸這不挺好嗎?」我說了他爸犯病的全過程。兒子很感激的說:「你師父真厲害。媽你好好修吧!」

此時丈夫比犯病之前好了很多。原來失語了,現在也能簡單的交流了,走路也靈巧了許多。我丈夫家的大哥、二哥來看他,他們也見證了他身體康復的奇蹟。他們也做了「三退」。

師父說:「天體、宇宙、生命、萬事萬物是宇宙大法開創的,生命背離他就是真正的敗壞;世人能夠符合他就是真正的好人,同時會帶來善報、福壽;作為修煉人,同化他你就是個得道者──神。」[2]

在此,再一次叩謝師恩!弟子一定正念正行走好師父安排的每一步,做好「三件事」,直至功成圓滿。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十》〈在大紀元會議上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論語〉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