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怕髒」的心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八年五月二十二日】我是一九九八年開始修煉大法的老弟子了。這些年堅修大法的過程中,時時得到師尊的慈悲保護,其中也見證了很多大法的神奇。

年輕時的我,一直是吃飯時不能見髒東西。結婚生了孩子後,給孩子洗屎洗尿的活兒都是我丈夫幹,我幾乎沒洗過尿布。如果丈夫不在家,我就只能洗完孩子尿布後空著肚子去上班,因為真的吃不下飯。

修煉後,我知道這也是一種執著,所以一直在控制自己這個怪毛病,去掉它。二零零一年,我被綁架到勞教所,我被分到了一個牢房。

那個牢房裏有一個因為賣淫被抓進來的女孩,她當時吃了打胎藥,流了很多血,可是牢房條件簡陋,沒有衛生紙擦,所以她的血流的滿腿、滿褲子上,到處都是。而警察不把她當人看,根本不管她。開飯時,她餓極了,把我的青菜湯拿過去喝了,我還沒來得及阻止,她已經喝了好幾口了。

牢房裏領頭的犯人發現後,就要用那裏面的規矩懲罰她──所有人一起打她,如果打死了就說她病死了(那時被非法抓進去的大法弟子也是一樣,如果被犯人打死了就說是自殺,非常邪惡)。當我聽到她們要打那個女孩後,我立即想到我是大法弟子,不能讓她們行惡,於是就說:「她也不是故意的,是太餓了,而且出了這麼多血,你們不要打她了。」

領頭的犯人就對我說:「不打她也行,那你就把她剛剛喝過的菜湯喝了。」當時我就意識到,這是要去掉我怕髒的心啊。於是我咬著牙,含著眼淚,端起碗來,一口氣就把那碗湯喝下去了。隨之滿屋子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好樣的!又一個真『法輪功』!」後來我才知道,之前這個牢房裏來過的同修做的都非常好,所以這個牢房裏的犯人都明白真相,知道煉法輪功的都是好人,所以我進來後她們沒有拿原來的規矩──新人都要先挨打來對待我。

那時是冬天,當天晚上,我沒有被子,就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可是卻睡得很香,而且做了一個夢──我得到了一個又大又成熟的無花果,我知道這是師父在鼓勵我呢!當時,我以為自己已經把「怕髒」的心去掉了,但其實不然。

我在被非法關押三個月後回到家中。到家後不長時間,我發現我家樓道間衝著我家門的牆角處,有兩隻燕子總在飛,看樣子是想在那裏做窩。我看了看,全樓上下樓層都沒有,它們就選在我家二樓。當時我又嫌髒了──因為我家樓道一直我打掃,其他人家都不管,如果它們做窩了我不就得天天打掃鳥屎了嗎?於是我就想盡辦法不讓它們做窩,趕它們走。結果有一天,我正下樓,其中一隻燕子在我頭頂上尖叫著,突然,一堆熱乎乎的糞便從天而降,準確地落到了我胳膊上。當時我就知道:這是燕子在報復我呢,真是萬物皆有靈啊!

之後,我就不再管它們了,也沒當回事。後來我搬了新家,住到了四層樓上。搬過來沒幾天,又有兩隻燕子來做窩了,同樣也是哪層樓都不選,就選我家的四層樓。這次我心想:就該我去掉怕髒的心吧!於是我就在它們窩底下接上紙盒子,方便打掃鳥屎(其他鄰居都不管)。可是它們每天在樓道裏嘰嘰喳喳的叫,很吵人。於是我就忍不住衝它們抱怨:「我給你們打掃鳥屎,你們還叫得我心不靜,到底是為甚麼啊?」結果,當天晚上我就做了個夢──原來,其中一隻燕子是我哪一世的男友,對我有怨氣,所以來噁心我。醒來後,我恍然大悟,於是就去對它們說:「對不起,我可能不知道甚麼時候傷害過你,該我還的債,我誠心的還完,我不再煩你們了。但是,你們要記住『法輪大法好』!」

於是我就一直耐心給它們打掃衛生,直到後來搬來的新鄰居因受不了它們的叫聲,最終還是把它們的窩捅了,它們也不再來做窩了。當時我想,我怕髒的心應該是去乾淨了,欠它們的我也終於還完了。

可執著心真的是一層又一層的去,才能最終徹底去掉的啊。好景不長,過了一陣,又來了兩隻麻雀,這次它們把窩選在了我臥室外安裝空調線的牆洞裏,每天嘰嘰喳喳叫,還喜歡在晚上扒拉牆土,聽起來就像老鼠打洞一樣,弄得我學法都靜不下心來,很心煩。於是我又起了想把它們窩弄掉的心,但是我想到了那兩隻燕子的事,於是也一直沒動它們,但心裏還是對它們很厭煩就這樣過了好幾年。

前兩天,我又在學法時聽到了它們的叫聲,本來很厭煩,卻突然產生了慈悲一念──它們生為鳥,天天忙忙活活生活,不也很可憐嗎?於是我對那兩隻麻雀說:「你們也是不知道哪世跟我有仇。如果我欠你們的,不能不還的債,那我一定還你們的,而且我是煉功人,肯定更不能把你們的孩子殺了(那時窩裏應該已經有了鳥蛋)。我一定等你們滿意了,你們甚麼時候走都行,但是要記住『法輪大法好』,將來去個好地方。」之後我就再也不去管它們。

這兩天,我在屋裏一直感覺少點甚麼,覺的好像丟了甚麼東西一樣,直到我突然意識到:已經好幾天沒有聽到那兩隻麻雀的聲音了!原來它們真的聽懂了我的話,滿意的飛走了。我也悟到了正如師父說的那樣,我們生生世世不知道欠了多少債,不還是不行的。而且一切生命都是為法而來的,它們是聽到了「法輪大法好」之後,才滿意的了了今生所願,飛走了!

今後,我一定聽師父的話,做好三件事,去掉一切執著心,善待一切生命。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