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法不實修 孩子長大不再修(上)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九九年以前的大法小學員們,長大後被常人社會污染,很多都成了中士聞道甚至不再修煉,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如果不能解決根源,這個問題可能一直存在下去,甚至會毀掉一個年齡段的大法學員。本文對此和大家在法理上探討,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師父講:「孩子在山上有的時候表現狀態不好的,我就知道家裏的父母沒修好。」[1]

在和周圍同修的接觸中,我們發現:大法小同修們的問題,根源都在家裏的長輩同修。在常人中也講:孩子就是大人的影子,大人的毛病,都能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孩子的不足,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根源。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小,五歲看老」,五歲孩子的表現就能看到他長大了啥樣。西方學者發現:零~五歲的經歷決定了人的一生。也就是五歲之前,有的小同修已經被嬌慣毀掉了,根源還是在家長。

(一)大人和孩子偏離法的表現

1、大人學法只停留在表面,孩子不能從內心認識法。

很多人學法念書,讀過去就完了,工作生活實修中還是我行我素,按自己常人的思想做指導。還有的只能在感性上理解大法最表面的意思。大人不能昇華到對大法的理性認識,孩子將來也做不到。

這個沒有年齡和文化限制,很多文化不高的老年同修,在法中的精進,從裏到外都能展現出來,對孩子的幫助是最大的。

有同修教孩子背:「蒼穹無限遠 移念到眼前」[2],孩子問:「『移念』是啥意思?」同修講了半天:去掉常人觀念,才能領悟法更深的內涵……孩子說:「我還以為『移念』是一種功能呢。」同修聽到心裏一震,被點醒了,說:「你悟的對!去掉低層的觀念,高層的神通就能顯現出來。但是還有更深的內涵在裏邊。」孩子問:「那又是啥呢?」同修說:「咱們得實修才能悟到啊。」這樣學法,孩子自己就有興趣了。

其實孩子沒有大人的那些觀念,先天本性在,悟性決不比大人差。如果孩子體會不到學法中理性昇華的樂趣,大了就會在常人中找樂趣。

2、大人不理解大法中「吃苦」的內涵,孩子離「以苦為樂」[3]更遙遠。

《轉法輪》中多處講到「吃苦」,很多人讀到了一帶而過,也不對照自己,這是典型的不實修。教孩子背「圓滿得佛果 吃苦當成樂」[4],當成了兒歌。

有些同修不理解心性中吃苦的內涵,修心性本身就缺一塊,不能同化大法中的「以苦為樂」的境界。有人雖然生活不寬裕,有時不得不吃苦,這時不得已的以苦為樂也是在嘴上,而不是出自內心本性──表現就是,能不吃苦,就想方設法(有為的)不吃苦,自己發正念一般不雙盤(和別人一起不好意思才雙盤),能懶散則懶散,能有機會吃好的、玩好的,就一定多花時間、多花錢去享用,他們習慣享受常人生活的樂趣,而不能體會精進中的充實和境界提高的樂趣。這樣的同修帶出來的孩子,比她更懶散,更愛享樂。

這樣的同修就是家境不好的,也一定會把孩子慣壞;而家境好的,孩子慣的就不如常人了。這樣言傳身教帶出來的小同修──背書學法都在字面上,更不理解吃苦是好事,所以主動遠離吃苦,講究吃、講究穿、貪玩、愛花錢,一吃苦就受不了,熱天別人無所謂而他們不開空調就受不了,甚至空調開的溫度很低,要蓋著大被睡覺。有機會就要錢,有享受才高興,否則就不高興,就鬧氣。而同修對此遷就、縱容。

消病業的時候,同樣是三十九度的高燒,精進的小同修被父母鼓勵起來煉功、背法,一天就過去,而他們的父母消病業也是這樣精進過關的。而嬌慣的小同修,得大人哄著、躺著、大人給念書、幫著孩子發正念、做好吃的,拖拉上好幾天,才能熬過去,而他們的家長消病業,也是躺著聽師父講法,那麼挺過去的。

這樣嬌慣的孩子,長大了病業關怎麼過?修煉的路上那麼多苦,他能用正念對待麼?這樣的孩子因為不能吃苦,一點點苦對他們來說就大得了不得。

師父講:「吃苦吃的太大你就不能修了」[5]。

小同修們自幼走進了大法,大部份因為怕吃苦而主動離開了大法,轉而在常人中找安逸──苦是自己的業力造成的,其實他們不修煉回到常人中,輕鬆一時是誘惑,後期苦難更大,因為常人沒有師父幫著消業,都得自己承擔。

大人對孩子的嬌慣,往往自己覺察不到,也不承認,最後這樣把孩子毀了,醒悟也晚了,沒辦法了。

3、根深蒂固的常人的「善」、「好」的觀念,障礙大人和孩子理解法。

師父講的「對父母、對兒女都好,處處考慮別人,這個心就不是自私的了,都是慈善之心,是慈悲。」[5]

有同修把這個好,理解為常人中給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孩子要錢就給,讓孩子生活滋潤開心,不讓孩子吃苦才是好。其實這在常人高一點境界中看也不是好,常人還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人間亙古不變的規律;在修煉超出常人層次看,就更不好,在不斷讓孩子浪費自己的德,在毀孩子的根基和心性。

這樣的孩子,聽到「有的小弟子同修一夏天沒吃冰棍,攢了三十來元錢給大法做真相用了」,他們覺得跟自己無關,分不清這有多好,不能理解這是小同修在苦修中證果位,更不知道宇宙眾神為甚麼對此讚不絕口。他們個別的也能學著給大法貢獻一點零花錢,但主要的還是用於自己享受,根子上是以我為中心,而這樣的心性基礎,都是大人以孩子為中心給慣出來的。

4、大人不理解大法的「忍」,孩子就更做不到忍,任性,為所欲為。

師父多次講到忍,「氣恨、委屈、含淚而忍是常人執著於顧慮心之忍,根本就不產生氣恨,不覺委屈才是修煉者之忍。」[6]

開始能做到常人的強忍也不錯,畢竟是忍了,不斷嚴格要求自己,慢慢就會做到修煉者之忍,這是一個昇華的過程。而有的同修不能在法中精進,長期停留在對法的表面認識上,忍也只能做到最表面。大法中講的「修煉者之忍」,「坦然而捨」,這樣的忍大人難做到,孩子就更做不到。

有時候孩子吃了點苦回家了,孩子沒說啥,大人心裏先受不了了。有時候孩子在學校受點委屈,大人當成孩子受迫害了,要找人家理論去,有的同修還真跟人家幹起來,把個人修煉要過的關和正法除惡混為一談。打個比喻:如果孩子受到胯下之辱的考驗,修煉的家長得過去搶過寶劍跟人家拼命──孩子在這樣言傳身教下,理解不了甚麼是大法修煉的忍。

有的小同修過生日,同修帶著進商場買禮物。孩子挑了十個最普通的衣架,說就拿這個當生日禮物,家裏正缺衣架呢,同修問還要啥禮物?孩子說就要這個就行了,兩人高高興興買了衣架回家了。有同修會覺得:這是親生父母麼?太過分了!凡是動這類想法的,都應該找找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基點在哪裏?這是幫著孩子學會放下自我,這在培養處處考慮別人、先他後我的境界,而且不是嘴上做到,是實際行為做到,這不是在坦然而捨中實修證果麼?這樣的孩子從小到大,基本不用父母操心,在學校,老師同學都讚不絕口。

而很多小同修,平時就是家裏呵護的中心,生日時更是唯我獨尊,找長輩們要禮物,不給根本不行。有的從很小就這樣,平時就要這要那,大人不給就耍脾氣,甚至哭鬧個沒完,其實這個時候,常人中最好的教育辦法就是不滿足孩子,實施挫折教育,讓孩子學會放下慾望,這樣培養出的孩子才不任性,才知道自我約束。而很多同修是不斷滿足孩子,根本不在意平時點滴的小事,其實這些「不拘的小節」對孩子都是大事,把孩子的心性基礎給毀了。

上面那些同修,孩子一要東西就給,孩子一鬧就依著,不滿足孩子他自己心裏就受不了,這樣帶出來的孩子,是想要甚麼就要甚麼,想做甚麼就做甚麼,和大法要求的正好相反。孩子大了,想要的東西(各種慾望)滿足不了時,能忍得住麼?能在心裏約束自己坦然而捨麼?能做到師父講的「捨去常人中的各種慾望、各種執著心」[5]麼?這樣的孩子將來成了中士聞道還算好的,很多自己就不修了──實際他的魔性從小就一點點被大人的嬌慣、縱容膨脹得太大了,完全掩蓋了佛性,自己主動離開了大法。常人也講:任性鑄造失敗的人生。修煉的大法小弟子,更不能被任性的魔性所左右。

如果家長同修能深入領會法,按大法的標準塑造孩子,怎能有這樣的結果?

(未完,待續)

註﹕
[1] 李洪志師父經文:《二零一四年舊金山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詩詞:《洪吟》〈洪〉
[3]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境界〉
[4] 李洪志師父詩詞:《洪吟》〈苦其心志 〉
[5]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6]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何為忍〉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