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悔過自新故事(1)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知錯就改,悔過自新,是古時君子應具有的美德。一個人能夠清醒的認識和正視自己的過失和錯誤,並努力改正,提升思想境界,不斷完善道德人品,一樣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古語云:「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以下為幾則古人悔過自新的故事。

(一)惜時篤學

皇甫謐,晉代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縣)人,在文學史和醫學史上都負有盛名。他編撰了《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等著名文史論著,其醫學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皇甫謐小時候,過繼給叔父,遷居新安(今河南澠池縣)。叔父、叔母對他關愛有加。而皇甫謐自幼貪玩,無心向學,常與村童編荊為盾,執杖為矛,分陣相刺,嬉遊習兵。到了二十歲,竟「未通書史」,整日東遊西盪,像脫韁的馬,不守規矩,有人認為他憨癡不懂事,叔父、叔母屢教不聽。

一次,他到外邊弄來些香瓜、甜果等呈獻給叔母任氏,任氏流淚嘆息說:「你都二十歲了,還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虛度光陰,浪費了多少寶貴時光,你要真心孝順父母,就得『修身篤學』。從前孟子的母親三次遷居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親以兌現對小孩的諾言來教育他誠信,難道是我居家沒有選擇好鄰居,教育方法有所欠缺麼?不然,你怎麼會如此愚鈍不開竅呢!虛心求教,修養道德,你才能真正有所收穫呀!」

皇甫謐聽後很受觸動,噙著淚花說要悔過自新,改弦易張,惜時勤學。從此以後,他手不釋卷,一天也不懈怠。

皇甫謐居家貧寒,他就在田間播種與收穫的勞動之餘學習,於是「博覽各種典籍以及諸子百家之言,沉靜寡欲」,從此鑄就了堅強的意志,樹立了高尚的志向,二十六歲時,把寫書作為自己的事業。他寫了《禮樂》、《聖真》等寓於教化的作品。他看到漢前紀年殘缺,遂博案經傳,廣採百納,寫了《帝王世紀》、《年曆》等,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對三皇五帝到曹魏數千年間的帝王世系及重要事件,作了較為詳盡的整理,記敘了三皇五帝順天而治、化育萬民的事蹟,把史前史的開端推到了「三皇」時代。

他寫的《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等,稱讚那些不為名利所動、特行獨立的「高士」「逸士」「列女」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因歷經漢末戰亂、當時社會道德下滑,致使有許多奔競趨勢之徒,皇甫謐的作品都針砭現實,以期影響於世風,「寫高士襟懷」、「薄視富貴,崇獎節義」,「救人世奔競之風」乃其書的本質所在。他在《高士傳序》說「孔子稱『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且進而陳述儒家的仁義道德,指出人必須遵循天理。他強調文章的思想性及社會教育作用,反對言過其實,浮誇競興,博言空類。

皇甫謐成為一代名士,其為人篤於道義,守道自持,清靜淡泊。當他名聲漸起時,周圍有人勸他廣修聲名,廣事交遊,以「時譽」而入仕宦,皇甫謐認為「非聖人孰能兼存出處,居田裏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後為名乎」,表達了他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思想。因此,儘管郡守曾請他出仕,舉薦他為孝廉,相國也徵召他去做官,晉武帝詔封他為太子中庶、議郎、著作郎等,他都婉言辭絕了。他誠懇地給皇帝寫道:「我聽說上有聖明的皇帝,下就有敢於說出實情的大臣;上有寬容的政策,下就有能委婉表達心願的人。希望陛下能留心才德之士,從傅岩索請隱居的賢人,從渭水之濱請來(像姜子牙)垂釣的隱士,不要讓他們被埋沒。」他還表達了自己志於著述和從醫的願望,並向晉武帝借書,皇帝送給了他一車書。他每日勤讀不已。

皇甫謐在《釋勸論》中,表達了他對行醫濟世的願望,對古代醫家扁鵲、華佗等的仰慕。他不無感慨地說:「若不精通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深地,無以濟之,此因聖人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他在吸收許多古典醫學著作精華的基礎上,「習覽經方,遂臻其妙」,對針灸穴位進行了歸類整理,編著了《針灸甲乙經》,書中收錄穴名三百四十九個,明確了穴位的歸經和部位,並對天人相應、望色察病,精神狀態、音樂對內臟器官的影響等問題都作了探討和理論上的闡述,被列為歷代學醫必讀的古典醫書之一,皇甫謐被人們稱做「中醫針灸學之祖」。

皇甫謐始終勤學不輟,專心著述。有人勸他說過於勤奮會損耗精神,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並指出不求名利才會無損於生命;不追求榮華富貴,才能獲得深厚的道行。他作了《玄守論》以明志,主張玄默自守,遺棄物質、聲名之累,而遊心於太玄,與天地精神往來。(《晉書》)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