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人敬天佑 作惡引禍招災(下)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日】(接上文

(四)失德招災

東漢時,漢桓帝即位之後,信重宦官,宦官得勢擅權,敗壞朝政,為禍鄉里。如宦官侯覽曾奪人宅捨三百八十一所,土地一百一十八頃;其兄謀財構陷無辜,聚斂上億的財富。當時叛亂迭起,天災不絕,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忠臣賢士深為痛恨,不斷直言上諫。吏部尚書朱穆以夏商周三代之事勸諫,上書說:「案漢初之典,士人可任中常侍,中興以後,乃悉用宦者。自殤帝以來,浸益貴盛,權傾海內,窮困天下。臣以為可悉罷省,博選耆儒宿德,與參政事。」漢桓帝怒而不納。白馬令李雲上書,揭露宦官擅權的弊端,小人諂進,財貨公行,政化日損,結果被逮捕下獄,後死於獄中。宦官更進讒言,誣告上諫之士誹訕朝廷,漢桓帝聽之信之,下詔逮捕很多上諫之人。

司隸校尉李膺等一些朝中大臣與郭泰等太學生看到朝政敗壞便聯合起來反對宦官當權,漢桓帝下詔逮捕李膺等二百餘人,禁錮終身。這些被捕的士人多是民間認同的「賢人」,如李膺、范滂等人,德揚四方,被人們稱為「君子」。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這些士人申冤,要求將其赦免,結果被宦官打死,漢桓帝又下令逮捕了士人、學生等一千多人。宦官專權,貽害無窮,察舉非人,時人譏為「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東漢自此江河日下,瀕於滅亡,四處怨聲載道。

漢桓帝死後,漢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欲起用被禁錮的那些上諫士人,上書說:「依舊例,宦者不過監宮廷門戶及管宮中各部財物,如今使與政事而任重權,子弟布列,專為貪暴。天下兇兇,正以此故。宜悉誅廢,以清朝廷。」宦官曹節等知悉後,矯詔竇武、陳蕃圖謀廢立,督羽林兵將其殺害,並向漢靈帝進讒言,誣陷士人「欲圖社稷」,李膺、范滂等百餘人俱被處死,其他因陷害、牽連者六七百人,分別被流放、禁錮和處死。

當時宦官張讓、趙忠、封谞、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為所欲為,殘害百姓。中郎將盧植上書規諫要任用有德賢能之士,被解職。郎中令張鈞上書說:「今天下之亂,皆因十常侍多放親朋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申訴。宜斬十常侍,布告天下,以謝百姓。」漢靈帝大怒,將其處死。中郎將皇甫嵩、護軍司馬傅燮上書說:「今宦官弄權,忠臣不進,此即蕭牆舋發,而禍延四海,遂使盜賊蜂起。夫奸邪與賢良不宜共國,亦猶水火不可同器。陛下宜速誅讒佞,則善人思進,奸兇自息。」漢靈帝因其有軍功,不置可否。

漢靈帝賣官鬻爵,增賦加稅,造宮修殿,驕奢淫逸;宦官擅權禍國;忠臣賢士遭受打擊和迫害;依附權勢的地方官橫行霸道,為非作歹;萬民嗟怨,四處逃亡,出現「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景象。天災人禍頻現,建寧初年,先是天降大雨,久雨之後,又是久旱。那雨整整的下了五個月,水災泛濫,房屋坍塌無數。及至水退了,又經年不雨,禾苗乾枯,飢民逃難。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五原山岸,盡皆崩裂。

漢代桓靈失政,國祚將終,有狂風暴雨、水旱災害、地震、海水泛溢、黑氣飛入溫德殿等「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傳至漢獻帝,分為三國。諸葛亮曾對此評價:「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後漢書》記載:「桓靈失德,災舋並興,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艱。於是九州絕貫,皇綱解紐,四海蕭條,非復漢有。」

(五)貪財引禍

石崇是晉朝南皮人,出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由於利慾熏心,常藉權力貪墨,在任期間,除加緊搜刮民脂民膏、大量聚斂財富外,還派衙役化裝成強盜,劫奪在荊州航行的外國使臣和來往商客之船,掠奪了無數金銀財寶,以致豪富。又行賄受賄,結交朝中權貴,欺壓百姓。

石崇在洛陽西北買了大片土地,建造了一座規模很大的金谷園,亭台樓閣富麗堂皇,侍女衣著華麗,都穿五彩刺繡綢緞,佩帶上等金玉耳環,宴會堂上賓客如雲,絲竹之聲終日不絕,酒食盛饌,極盡水陸奇珍異味。他整日過著驕奢的生活,爭強賭勝成為他最大的愛好,又故意要和朝中權貴交往,如他常與晉武帝的舅父王愷互以奢侈浮華矜誇,攀比擺闊。王愷飯後用飴糖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柴燒;出行時,王愷做了紫絲步障長四十里,石崇就做了錦步障長五十里;王愷用赤石脂塗牆,石崇便用香料塗牆。論富有當時始終沒有人能勝過石崇。

一次,晉武帝賜給王愷一架世所罕見的珊瑚樹,有二尺多高,枝條繁茂,樹幹四處延伸,王愷得意洋洋地將這件稀世珍寶拿到石崇府上炫耀,以為這次肯定可以壓倒石崇了。誰知石崇只看了一眼,便隨手拿起一根鐵如意,將珊瑚樹擊得粉碎,王愷頓時怒火中燒,聲色俱厲,誤以為石崇是嫉妒他有寶物。然而石崇卻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當即命人取出家中的許多珊瑚樹,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架,樹幹枝條舉世無雙而且光耀奪目,如王愷那架一般大小的更多,他讓王愷從中挑選一架,王愷當即語塞。從此,再沒有人跟石崇比闊了。

後來,石崇的朝中靠山賈謐因事被趙王倫所殺,石崇因與他來往甚密,有同黨之嫌,因此被革去官職。石崇家的侍從妒嫉他的財富,又見他大勢已去,就去告發他營私舞弊。石崇獲罪被押赴刑場的時候,嘆氣說道:「他們告發我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得到我的家產嗎!」押解他的官兵說:「既然知道由於財富受害,何必巧取豪奪?」石崇無言以對,全家老小被殺,終落得家破人亡的結局。

石崇到臨死之前才醒悟,如果他能夠早些知道的話,必定就不會斂財鬥富了。而且富貴才能又有甚麼足以為恃的呢?若是以此來炫耀,姑且不談他災禍是否已至,首先就已經喪失了自己的心而不知羞恥了啊!物質財富生來不帶,死帶不走,古人云「取之有道,得之有命」,可是在世間的迷中,人們往往容易受名利驅使,認為鑽營求取就會得到益處,甚至不擇手段,卻沒人想到人生禍福皆有因緣,一切盡在天理安排中。為私利刻意求索,不僅毫無益處,只會給自己增加苦報和罪業而已。

(六)誣陷惡報

唐代武后時,來俊臣官任御史中丞,善於阿諛逢迎,恃勢胡為。來俊臣從少年時起就詭譎奸詐、反覆無常、凶險邪惡。在朝中他與其黨羽一起,常羅織罪名,誣告陷害各親王大臣。在審辦案子時,凡有不合他心意的,便實行株連,長幼都要坐連其族,據《新唐書》記載,被他定罪冤殺的有一千多家,天下人心惶惶。一時間酷吏恣虐天下,交相誣陷之風盛行,常周密判定罪狀,納人於罪。

來俊臣殘忍酷虐,每推審一人,常逼誘引出數十百人,輾轉牽連,造成冤獄,以逞其能。又私自養無賴數百人,專令告密,網羅無辜,織成謀反罪狀,心想陷害一人,便教他們以相同事狀,在數處告密,於是立即拘捕,用嚴刑拷訊,逼他誣服,以報私怨。來俊臣另外製造多種刑具,令人目不忍睹。他當時在洛陽麗景門內設置了監獄,麗景門也叫作新開門,只要進入新開門,一百人裏也難活下來一個人。

來俊臣與其黨羽朱南山等十幾個人,編製了一篇《告密羅織經》,共有幾千字,都是預先有系統地按內容分列成細目,還要布置怎樣羅織犯罪人的事實和緣由,命其黨羽照此去告發,有時也把密告信投於匭院讓武后知道,這種案子武后多是委派來俊臣去審理。來俊臣曾誣告大臣張虔勖、范雲仙等人,這些人皆陳述自己一生服務於先朝,義正詞嚴,聲言司法官捏造罪名迫害,來俊臣竟命令將他們處死。

來俊臣與奸臣周興、索元禮等一起誣陷禮部尚書狄仁傑、吏部侍郎任令暉等五人謀反。來俊臣威脅他們讓其承認犯有反叛罪,遭到五人拒絕。判官王德壽誘騙狄仁傑說:「尚書的事就算過去,並且能得到減免死罪的判決。我今天也是受人驅使,只是想求得少爬些台階,想憑借尚書來牽連楊執柔可以嗎?」狄仁傑道:「此話甚麼意思?」王德壽說:「尚書從前在禮部,而楊執柔在禮部任某司的員外,你來牽連他一下還是完全可以的。」狄仁傑道:「皇天后土啊,我狄仁傑怎能幹這種傷天害理事!」王德壽怏怏而去。

狄仁傑把書信藏在綿衣中要家人帶回去申訴,他的兒子把信帶到朝廷,武后看過信後便把來俊臣叫來問道:「你說狄仁傑等已承認了反叛罪,那為甚麼今天他兒子又來訴冤呢?」來俊臣抵賴道:「這樣的人哪肯服罪呢?」武后命令通事舍人周琳前去視察,來俊臣命判官假冒狄仁傑等寫了《謝死表》,讓周琳捎走,周琳懼怕來俊臣,於是將文狀呈給武后。武后召狄仁傑等人問:「為甚麼寫謝死表?」狄仁傑等答道:「沒有寫過。」武后拿出謝死表讓他們看,才知道那是別人背著他們代寫的,於是釋放了這五家。後來人們發現這裏無論老少寫的《謝死表》格式、內容幾乎都是相同的,都是來俊臣命人代寫構陷的。

後來來俊臣蓄意謀反,想將滿朝官員次第害死。不久罪行揭發,被拘繫獄中,罪證確鑿,終被處斬於市,全家籍沒,周興、索元禮等人也相繼遭受誅殺。當時人們不論是老少都憎恨這些酷吏,他們都在大街上相互慶賀說:「從今以後,可以安眠無憂了。」

來俊臣張其權勢,嫉賢妒能,不惜泯滅天良,營私結黨,陷害忠良,結果落得悲慘下場。自古以來,小人得到功賞、權勢,用盡奸心詭計,以為權位威勢可保長久,怎知因果不爽,只有自促其死,結下無窮怨業而已。天理循環報不差,惡貫滿盈就要覆滅,滿身罪惡,死後的冥報,則是更可畏的了。

歷史上善惡之報的事例給人以警醒和惕勵,使世人明瞭因果關係,懂得揚善棄惡,趨吉避兇。傳統文化、聖賢之道無不是教人遵從天理而向善。而當今中共卻不讓人相信善惡有報,以惡為能,無惡不作,製造了無數人間悲劇,使社會道德淪喪,謊言欺世,迫害修「真、善、忍」的法輪功學員已經十四年了,天怒人怨。現在中國大陸天災人禍頻現,警示人們甚麼呢?天佑中華,天滅中共,現已有一億五千多萬中國大陸民眾退出了中共的黨、團、隊組織並徹底認清其邪惡本質,徹底拋棄中共邪黨,此舉順應天意,是為自己選擇了美好的未來。

(資料來源《歷史感應統紀》等)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