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聽一位私塾先生說,在距他的家鄉不遠的南山裏,有位得道的高僧,能解答關於人生的各種疑難問題。於是,他連夜起程,沿途探詢這位高僧的住處。
一日,他來到南山腳下,見一樵夫擔了一擔柴從山上下來,便上前詢問:「樵夫大哥,你可知道這南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居住在何處? 何等相貌? 」樵夫略微沉思片刻道:「山上確有位得道的高僧,但不知道到底住在何處。因為他常常四處遊歷,隨緣度化世人。至於他的相貌,有人說他佛光普照,面貌清奇;也有人說他蓬頭垢面,不修邊幅。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謝過樵夫,年輕人抱定了決心,不顧一切地向深山裏前進。後來,他又遇見了農夫、獵戶、牧童、採藥人等等,就是一直沒有找到他心目中的那位可以指點人生迷津的高僧。
絕望之下,他回頭下山,在路上遇見一位拿著破碗的乞丐,向他討水喝。年輕人便從身上取下水袋,倒了一些水在碗裏。還未等乞丐去喝,水就流光了。無奈,年輕人又倒了些水在碗裏,並催促乞丐趕緊喝。可碗剛端到乞丐的嘴邊,水又流光了。
「你拿個破碗怎能盛水? 怎能用它來解渴? 」 年輕人不耐煩道。
「可憐的人,你到處請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謙虛。但你在內心中判斷別人的話是否合你的心意,你不能接納不合你意的說法,這些成見在你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使你永遠無法得到答案。」
年輕人一聽恍然大悟,連忙作揖道:「大師可就是我要尋找的高僧?」連問數聲無人應答,抬頭再尋那乞丐,已無蹤影。
碗有漏,盛不住水;心有漏,聞不到人生真諦。立志求道是好的願望,能求得真法真經,要不被人心所障。人在世間形成很多觀念,用這些觀念衡量、判斷,就會對未知有成見,產生排斥,那就永遠在真理門外了。
這些心靈的漏洞表現形式是甚麼?自私、嫉妒、固執、成見、猜疑、浮躁、仇恨、恐懼、傲慢、懦弱等等,無不是心靈的漏洞,只不過每個人的心靈漏洞不同罷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迷於世間,豈能無漏。有漏並不可怕,一怕不知有漏,二怕明知有漏而不去彌補,那樣只會越漏越大,貽害人生,毀掉自己。有了漏洞肯於去彌補的,心靈才顯得可貴。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9/12/4/11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