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苦盡甘來 名垂青史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九日】宋濂,明朝初年浦江人,官居學士,主修《元史》,提出做文章的風格要與道德內涵一致,寫了大量優美的散文,參與了明初制定典章制度的工作。他一生堅定不移的追求聖賢之道,數年如一日刻苦學習的精神一直鼓舞著後人。

宋濂年幼的時候,家境十分貧困,但他苦學不輟。他自己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非常好學,可是家裏很窮,沒有辦法找到書看。所以只能向有豐富藏書的人家借來看,因為沒錢買不起,借來以後,就趕快抄錄下來,每天拼命的趕時間,計算著到了時間好還給人家。」正是這樣他才得到了豐富的學識。

有一次天氣特別寒冷,冰天雪地,北風狂呼,以至於硯台裏的墨都凍成了冰,家裏窮,哪有火來取暖?宋濂手指凍的都無法屈伸,但仍然苦學不敢有所鬆懈,借來的書堅持要抄好送回去。抄完了書,天色已晚,無奈只能冒著嚴寒,一路跑著去還書給人家,一點不敢超過約定的還書日期。因為誠實守信,所以誰都願意把書借給他看,他也因此就能夠博覽群書,增加見識。

面對貧困、飢餓、寒冷,宋濂不以為意,不以為苦,一心努力學習,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到了二十歲,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聖賢之道。但由於沒有老師指點,遇有問題常常得不到解決,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鄉中有成就的前輩請教。他請教的這位同鄉是一位學者,對學生要求很嚴厲。宋濂每次向他請教時,都是恭敬的提出疑問,禮節十分周到,並躬著身子側耳傾聽,惟恐落下甚麼沒有聽到。他自謙的說:「我雖然愚笨,但也從老師那學到了很多東西。」

遇到數九寒天,宋濂就頂著寒風,冒雪去訪師。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著幾尺深的積雪,一個人走在深山之中,寒冬的大風吹的他東倒西歪,大雪把腳上的皮膚都凍裂了,鮮血直流,他也沒有知覺。等他好容易趕到客店裏,四肢都凍僵了,很長時間以後他才有了知覺,但他一點兒也不怕苦,堅持向老師請教。

宋濂為了求學,每日都是粗茶淡飯,穿著破舊棉衣,生活十分艱苦。和他一起學習的同學們,大多是富家子弟,穿著綾羅綢緞,滿身珠光寶氣,但他從不羨慕,從未把自己吃、穿、住不如別人當回事,而是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讀書和探求做人道理上。

正是因為宋濂能忍受窮苦,把艱苦的生活當作是一種磨煉,是對意志品質的考驗,以苦為樂,他才能成就事業。因為他知道讀書明理是神聖的事情,有無盡的快樂在其中,無識和不知真理的人才是最苦的人。他為官清廉,品行高尚,做文章嚴守道德規範,為人師表。

對於有遠大理想和浩然正氣的人,他們能夠不畏各種艱辛,不畏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障礙,因為他們願意為崇高的志向而付出,他們有聖賢之理作指導,他們知道柳暗花明的一天遲早會來臨!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