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營救同修的過程與體會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三月六日】大法弟子金毅(化名)在被非法關押期間不配合邪惡,已被迫害的身體極度虛弱,經常出現昏倒狀態。惡警怕金毅死在勞教所有推卸不了的責任,二零零七年二月上旬他們給金毅家屬打電話。

家屬接到電話後和本地幾位同修切磋,同修一致認為這是我們營救金毅的好機會;同修們在一起總結了前幾次營救中的不足,大家達成共識:這次就堅定的走正師父安排的路,在整個營救過程中一定把握住不摻雜人的情在裏面。

我們不能為了營救而營救,通過這次營救我們可以救度有緣人,在營救過程中不失去救人的機會。這是我市大法弟子解體黑手爛鬼、講清真相救度眾生、反迫害的大好機會,每個同修都要發揮自己強大的正念與威力;形成一個不破的整體;顯出大法的神威。

幾位同修分別通知當地所有同修高密度發正念。第二天,家屬與三名大法弟子乘上趕往勞教所的列車,到了勞教所,勞教所百般刁難不讓見,「你們回去吧,在這多少天也不會讓你們見的」,並告訴家屬說他沒有錢了,要給他存四、五百元錢。家屬與大法弟子立刻用大法來衡量,師父說過:「無論在任何環境都不要配合邪惡的要求、命令和指使。」(《大法弟子的正念是有威力的》)我們不配合,不能存錢。讓我們回家不許接見,更不能聽它們的。為了便於近距離發正念解體此勞教所的一切邪惡因素,就選了個在勞教所對面的旅店住下了。

每天白天勞教所上班就去講真相,首先請師父加持,用慈悲祥和的心態講天象的變化。他們說:讓轉化就轉化唄,回家再煉唄。同修甲說:做好人往哪兒轉化呢?還能往壞裏轉嗎?他們堅持的是真理,他們是為眾生和你們得救,才做的、才堅持的,一個人能做甚麼呢?人的東西都是自私的,他哪有那麼大的能力呀,他們要不堅持做也許就天塌地陷了,他們是修佛修道的人啊,那你們這麼迫害他們,你們將面臨著甚麼你們想過嗎?等真相大白於天下時你們就知道他們有多了不起……,講的警察直說:咱們快走吧,怎麼直往腦子裏鑽,頭髮碴子發炸呢。

晚上回旅店大家繼續高密度發正念,在家發正念的同修與直接去勞教所的同修雙方都明顯的感受到我們已在師父的加持下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我們彷彿已具備了無堅不摧的神的能力。在同修的堅持下,勞教所最終給金毅辦理「保外就醫。」

在此同時,家屬把遇到的具體事情隨時通知本地負責協調的同修,這樣所有在家的同修可以有針對性的發正念,並互相交流悟到的法理,遇到任何事都用師父的法理來衡量應不應該辦這事,是理性的還是摻雜著情的因素都要時刻分清的。在家的大部份同修能保持發正念,並把了解到的勞教所與此事相關的電話號碼及時上網發送到海外電話講真相小組。就這樣持續到第五天。相信在這五天當中,此勞教所存在於另外空間的黑手、爛鬼與舊勢力的邪惡因素被清除了很多。

同去的這四位大法弟子決定再一次面對面揭露迫害、講清真相,目地也是讓勞教所中的有緣人通過此事真正的明白真相而為自己選擇一個好的未來。決定後,由家屬直接出面揭露迫害。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我們明天就回家了,不在這等了,你們太邪惡了,我家的金毅在這被你們迫害的快不行了,從他一進來你們就往死裏打他,牙被打掉、腳趾蓋被踩掉、用電棍電昏過去無數次,他一旦有甚麼生命危險我跟你們沒完。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你們的邪惡行為等等。講完該講的,把心一放到底,該做的都做了,回家再去做該做的事,就這樣來回往返七天。

迫害不停正念不止,本地同修們依然繼續高密度發正念。在回來的第六天勞教所來電話讓馬上去接人。這次前後共十幾天的時間,營救出同修金毅。

在此值得說的是,大法弟子金毅在勞教所中的表現一直是不配合邪惡,無論怎麼打他、罵他,他都對大法堅信不動搖,越加看清了邪黨解體前的瘋狂與邪惡,並對那裏與他常接觸的警察講天象變化下的三退保平安、記住「法輪大法好」會對他們有福報、講天安門自焚真相、大法洪傳全世界等真相,那些警察由開始不聽到最後都默默的聽他講,只要有機會他就講。

在這次營救之前,我們在兩個月前把金毅被迫害的事實在當地的《真相》小冊子上進行了全面的曝光,向當地民眾揭露當地的邪惡。為這次營救打了良好的鋪墊,在二零零六年夏在營救另一大法弟子時,我們也是先把她被非法關押的事實在本地《真相》小冊子上進行了全面的曝光,一個月左右,那位同修也被營救出來。個人所見,營救同修,首先向當地民眾揭露當地的邪惡罪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營救過程中時刻保持正念很重要。

「那麼你們在做任何證實法的事情時,其中包括集體做事和個人做事,你們都會自己去思考,想辦法解決難題。思考中用人的觀念還是用修煉者的正念,做出的事情結果是不一樣的」(《在二零零三年亞特蘭大法會上的講法》)

寫出我市此次營救同修的過程,意在希望所有被非法關押地區的其他同修,在營救同修的過程中,用同化大法的神念去面對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在營救過程中,我們也曾有要被情帶動的時候,但馬上就能意識到,並清除那些不好的思想與舊勢力相間隔的陰謀。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