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廉潔正直 愛民恤民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一日】中國歷史上,只有那些修身立德、推行善政、為民請命的清官一直被視為為官做人的楷模,才能受到廣大百姓的稱頌和傳揚。方克勤就是其中的一位。

方克勤字去矜,浙江寧海人,明朝著名廉吏。他為人廉潔正直,為政以德化為本,愛民惟恐不及,律己惟恐不嚴,敢於為民請命,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方克勤自幼端莊凝重,讀書刻苦,天資超人,被稱為「神童」,十八、九歲時已成為當地「名儒」。他敬仰岳飛保國愛民的精神,非常讚賞岳飛說的「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天下太平矣」。他志向遠大,參加鄉試時以策論直陳社會時弊與民生,令人嘆服,但考官忌其言,未敢錄取。

後來地方舉賢,方克勤被薦為濟寧知州。他深知民為國之根本,為官後處處以百姓利益為重。他首先寫了一份文書懸掛在四通八達的大路,說明皇帝愛護百姓之意,告訴百姓如果有不滿意的事,任憑到官府自己訴說,廣開言路,並禁止衙役盤問百姓。他恭敬的向老年人請教,詢問政事的得失。注重教化,設立學校幾百處,聘請賢良的人做老師,學生達幾千人,民風漸趨淳厚。

當時正值濟寧飢荒,入冬,百姓又須為北方守軍送軍衣。朝廷有令,只許陸路輸送,禁止舟運,違者論死。嚴冬臘月,陸路艱難,民眾懇求從運河水道就便運送,以免車馬之勞。方克勤不畏死罪,毅然命以舟運,說:「吾知從民便,抵令非所辭也。」後來其他郡的陸運百姓難禁風雪嚴寒,人畜凍死無數,獨舟運安全無事,省裏的官員們認為方克勤的做法符合道義,沒有追究。百姓們都說方克勤是敢於為民抗旨的人。

濟寧城牆坍壞,按舊例應由守兵修築,可是濟寧守將仗勢役使民眾修城。時正當五、六月間,天旱無雨,農事正忙,萬餘築城之民不得收割莊稼,哭聲聞數里。方克勤為此事非常憂慮,心想:「百姓正忙於收穫耕作,怎麼能再用勞役去加重他們的負擔呢!」又自問:「民困不救,焉用我為?」於是將此事稟告朝廷中書省,吏屬懼怕而不敢署名,方克勤獨具己名上報,當天皇帝下令停止修城勞役。詔下之日,正遇久旱甘霖,民眾歡呼而散。這年五穀豐登,百姓作歌頌方克勤之德:「孰罷我役,使君之力。孰成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自此,濟寧接連三年獲豐收,家有餘糧,戶口增加幾倍,民康物阜,一片繁榮。

方克勤待人以誠為本,遇到朋友下屬有急難,他慷慨解囊幫助。萊蕪縣丞想接老母來署,苦無資金,方克勤以一月之俸相贈;有同僚衣食短缺,方克勤每年贈布帛與飲食,撫慰備至。他任職三年,月俸有餘則盡散給朋友和百姓,或留官庫,自己毫無私蓄。凡因上諫或正直官員被貶路過濟寧的,方克勤都周到的招待他們,一定送給飯食,不能走路的雇車船送他們,並給予安慰和鼓勵。一次,永嘉侯朱亮祖曾經率領船隊開赴北平,河水乾涸,準備使用勞役五千多人清理河道。方克勤不同意,哭泣的向天祈禱。忽然天降大雨,水深達幾尺,船隊竟然得以通過,百姓們感激的說是方克勤的愛民之誠感動了天神。

方克勤對自己要求卻非常嚴格,他從不追求名譽,說:「追求名譽一定要樹立個人威望,樹立個人威望一定會傷害百姓,我不忍心這樣。」袞州長官通過方克勤的一個僕人進獻兩個西瓜,方克勤下令打了僕人的板子,退回了瓜。他的一個同鄉任鄰郡縣令,送來一隻雁作禮物,方克勤當即拒絕,並與其斷交。他與人相交從不接受一物,雖草木之微,亦以粟易之。平素衣食簡樸,只吃糧食和蔬菜,從不穿綢緞,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不更換。居室簡陋,牆垣傾頹處,購葦席蔽風。室中無他物,惟書冊雜陳其間。他常說為人處事千萬莫欺心,因此他白天做的事,夜晚一定要告訴上天,做到一舉一動沒有慚愧。每次省憲考績,都是六府之最,多次得到皇帝的嘉獎。

岳飛曾說:「只要盡心為國為民,就沒有做不來的事」,歷史上那些修身立德、推行善政、為民請命的清官一直被視為為官做人的楷模,受到廣大百姓的稱頌和傳揚。當今有些人逆歷史潮流而動,陷害好人,以惡為能,禍國殃民,越來越多的人們站出來呼喚道德和良知,呼喚人心中的善念,維護真理和正義。邪惡必垮,正義必勝,因為天理道義在衡量著一切。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