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推行善政 以德化民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五日】陸隴其,字稼書,謚號清獻公,浙江平湖人,康熙朝著名清官。他推行善政,以德教化百姓,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康熙九年,陸隴其任河北省靈壽縣知縣。一天,有個老太太告她的兒子忤逆。陸隴其看到其子還是一個未成年的男孩,就對老太太說:「可讓你兒子暫時在我這裏待些天,我好教育他。」於是命那少年隨他左右。陸隴其每天畢恭畢敬侍候太夫人,每次侍候老人吃完飯後,自己才去吃些剩飯菜。有時間就給她講一些故事。太夫人稍有不適,陸隴其更加關心備至。這樣過了些天,那少年突然跪在陸隴其面前哭著說:「小人一向不懂禮,得罪母親,看到您的一切所作所為後悔不已。」後來,那少年成了遠近聞名的孝子。

陸隴其審案子時,每次傳喚原、被告雙方到庭,都婉轉的開導他們說:「你們平日都是關係很密切的人,今天不過為了婚姻、土地、錢債等小事,一時矛盾不能忍耐,以致開啟訟端,既花費時間又耗費精力,往往所花費的錢要超過所爭的錢。一經官府判決,當有輸贏,從此變成仇敵,互相怨恨幾代,後悔可就晚了。國法不加在有理人身上,你們回去仔細考慮三天,如果都想通了,可以來撤訴。」聽了開導,訴訟的雙方往往感激的流淚,並當堂作出保證,像當初一樣和好。

康熙十四年,陸隴其授為江南嘉定縣知縣。嘉定是個大縣,百姓生活貧困而民間習俗又追求鋪張浪費。陸隴其實行鄉約,多發文告,反覆教育百姓,務必去掉好爭鬥和輕生的習俗。他以身作則,提倡簡樸,吏民紛紛效仿,鋪張浪費的人都讓別人看不起,民風漸趨淳樸,生產迅速發展起來。每遇道台過生日,他就帶著掛麵十卷,一斤重的蠟燭一對,前往祝壽,人們都說陸隴其的官品、官德是百姓的福份。皇帝下詔讓九卿舉薦學問優長、品行可用的人,陸隴其被薦為京官,升任按察使。他離任的時候,隨身攜帶的僅有書籍數篋和鋪蓋而已。百姓們扶老攜幼,哭泣著為他送行,久久不肯離去。後有人讚陸隴其清廉:「有官貧過無官日,去任榮於到任時。」

康熙三十年,清軍征討噶爾丹,政府為徵集軍費向社會募捐。御史陳菁提出停止捐款人必須經保舉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實行多捐者優先錄用的政策。陸隴其上疏說:「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並不是皇上本意要實行的,如果允許捐款者可以不用保舉,那麼與憑正途而做官就無任何區別,難道清廉是可以通過捐款而得到嗎?如果優先錄用捐款者,等於開了為名利而奔走爭競的門路,都是不可行的。再說捐款的人賢愚混雜,只有靠保舉才能防止其中的弊端。如果排除保舉而只認可捐款授官,吏制豈不成了一紙空文?這是對百姓的不負責任。」後來朝廷同意了他的主張。

自古以來,有識之士都以民為本,以德服人,因為善心和理義才能打動人心,才能使人感化和醒悟,才能觸動生命的本質和人心靈的深處。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