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亂法行為從自我做起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6年7月6日】最近外地一位同修,每次來我市,都和一部份同修在一起談一些她所在層次看到、悟到的東西。有部份同修覺得很新鮮很神奇,開始崇拜她了。她一來就有同修找她看看自己的情況或是家裏人的情況,自然那位同修也就夸夸其談起來。

其實靜下心來看一看便知是兩方面的學員都有放不下的人心才會出現此現象:在不同層次能看到或聽到甚麼的同修沒能按照師父對在一定層次開了天目的學員如何把握的要求去修,而去聽去問的同修也帶著不同成度的求心去讓開天目的同修給看看、說說。有甚者在學員中到處宣說,其實是被自己那「形成自然」、「覺察不到」的顯示心所帶動。「他傳他,她傳她,津津樂道的在那兒講」(《轉法輪》)。

其實如果我們平時用心的學好法,靜下心來用大法衡量一下就不難分辨自己或同修的言行是否符合法或是偏離法。在此僅說三例與同修切磋:

1、這位同修告訴其他同修背誦《轉法輪》的方法時,一個逗號一個逗號的背,每個逗號背三遍,然後再把整段讀二、三遍就背下一段。說這樣背的快而且效果不錯,當有同修說用此方法不一定能背會時,他說:「你是用人的方法背,我這是用神的方法背」。

其實《在亞太地區學員會議上的講法》中師父早針對此事有過講法:
「問:……發明一套背誦《論語》若干次、加上某些手印動作,說發揮了很強的效果,(師:你看,我說他不止是糊塗問題吧。)(眾笑)還默默的到處教其他學員。

師:這就是干擾嘛。這就是已經被魔利用了,只是還不那麼太嚴重而已。作為學員來講層次已經掉得很厲害了,和大法弟子們堂堂正正的證實法相比顯得多麼渺小,唉,差得太遠了。其實他也干擾不了學員,很多學員都會看出來他不對頭,只極少數執著心很強的人被帶動。」

2、這位同修告訴部份同修發正念時連用三個「炸」字,而不用師父教我們的「滅」字。當同修問為何不用「滅」而用「炸」時,她說用「炸」字(邪惡因素)才炸的乾淨。

《在亞太地區學員會議上的講法》中師父針對此事也有過講法:
「問:在鏟除邪惡時想一個「滅」字之前清理自己時,可不可以想一個「除」字?
師:我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不管你怎麼想,我叫你做的事一定是最強大的。(鼓掌)有的學員總是正念不足,一起了甚麼歡喜心了就想另來一套,你就會被魔利用,你就會走偏出現問題。那些出現問題的,不是說他一下子就出現問題了,他就是漸漸這樣開始的。 」

「問:最近那位大姐因堅持改變發正念方式,更改五分鐘結合順序,把前面五分鐘清除自己思想中所有不好的念頭改為先鏟除黑手,強迫學員依照她的口訣做。

師:你看,說來就來了。(眾笑)這就造成了她起了心了,這不就來了嗎?你們促使她要另來一套了。所以我講啊,要多學法,以法為準。哪個人哪一方面修得好,是因為她在法中修得好,並不是她比法還好,所以你不學法你學人,人沒修成之前總是有漏的嘛,哪方面好並不等於全面都好啊,這下好,把學員弄出執著來了。這些事注意吧。 」

3、這位同修還常給與她接觸的同修看誰誰身上黑氣、誰誰身上有洞、有漏、誰修的好,修的不好等等,可悲的是真有同修被她干擾帶動了。此同修還將自己修煉中的體悟整理成文稿在學員中私下傳(註﹕明慧網從未發過此稿),並讓同修印發,說是希望對同修修煉提高有所幫助。

師父為了避免學員私下裏傳師父在小範圍的講法:比如山上的講法,師父都不再在小範圍講法了。那請這位同修想一想,你的修煉經過的文章怎麼可以在學員中傳呢?不管出於甚麼目地,都是亂法的開始,都應該嚴肅對待了。

「堅決抵制破壞大法內涵的行為,任何弟子不得用自己所在的低層次、所看到、聽到、悟到的感受當作法輪大法的內涵來講,和所謂傳法。就是講善行也不行,因為那不是法,是常人勸善之言,不帶有度人的法力,一切用自己的感受講道者視為嚴重亂法行為。」《法輪佛法 大圓滿法》附一:對法輪大法輔導站的要求。

師父在《轉法輪》這本天書中把我們所有眾生修煉中所能遇到、會出現的一切的一切早就指給了我們,並教給了我們如何正念對待、解決它。比如沒開天目的學員如何對待開天目的學員和開天目的學員自己如何把握的問題。正法已進行到今天,大法弟子都在日漸成熟,如果我們還能被此事帶動,那與那些堂堂正正一心一意為救眾生而圓滿完成史前大願的未來的大覺們相比差之何等大呀!

在此我們沒有指責哪位同修的心,只是希望我們無論遇到任何事時都靜下心來用法來衡量衡量。要「穩舵航不迷」呀!(《洪吟(二)》)。希望同修能儘快的從誤區中走出,別再被別人干擾、也別再干擾別人。當你去聽同修說、讓同修看的同時,你也是在害同修,你在幫同修起執著心哪!你所能做的就是幫助同修怎樣正念對待自己的這一功能走正助師正法、救度眾生的路,而不是助長學員的執著心和更遠的偏離正法時期大法弟子應該走好的修煉的路。

不足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合十。請各地有與我們有類似現象的同修都來重溫師父的《再論衡量標準》。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