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誠實不欺 敬天知命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12月21日】公沙穆,字文乂,東漢北海郡膠東(今青島平度)人。年幼時家境貧寒,有大志,讀書刻苦,潛心研究《韓詩》和《公羊春秋》,尤其喜好鑽研《河圖》、《洛書》中的推算之術。他為人正直清廉、誠實守信。

公沙穆曾經養豬,豬有病,公沙穆命人把豬到集市上賣了。去之前,公沙穆對要去賣豬的人說:「如果能賣掉,一定要告訴買者這豬有病,價格應當便宜些,使物價相當,不可以說豬沒有病,欺騙人而賣高價格。」

賣豬人到集市後,遇到了買主,但他並沒有告訴買者這豬有病,要的價格過高。公沙穆知道後,拿起一半的賣豬錢急忙去追趕買豬的人,告訴買豬的人說:「豬實際是有病,我本來想便宜賣掉,沒想賣豬的人欺騙了你,要了你過高的價格。」說完便要將那一半的錢退給買者。買豬的人說買賣已成,一約既定,推辭不肯收。公沙穆最終也沒有要那一半的錢。

當時有個富人叫王仲,他非常有錢,他曾對公沙穆說:「當今這個世道,有錢甚麼事都能辦到,我給你百萬錢作為資本,怎麼樣?」公沙穆畢竟研究過《河圖》、《洛書》等跟修煉有關聯的書籍,他懂得敬天知命的道理,說道:「你的好意太厚重了!富貴在天,得之有命。以錢求位,我不能這樣啊!」

公沙穆因德行才學俱佳,後來被舉為「孝廉」[注],考試「入高第」。曾任繒侯國相、弘農縣令,升任遼東屬國都尉,政績顯著,深得民心。公沙穆的五個兒子都知名於世,有「公沙五龍」之譽。「公沙穆賣豬」的故事千百年來被人們傳為美談,傳頌著誠實不欺的美德。

[注]:「孝廉」,是漢代朝廷選拔官員的考核項目之一,孝,指孝悌;廉,指清廉。朝廷規定沒有孝廉等品行道德的人,是沒有資格擔任官職的。所謂的「推舉孝廉」就是,一定人口範圍內定期要推舉孝廉之人,由朝廷任命官職。被舉之學子,除博學多才外,更須要有德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