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百忍治家 九世同居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12月9日】張公藝,山東壽張縣(今濮陽市台前縣)人,生於北齊承光二年(公元578年)。張公藝一生正德修身,重禮重義,忍讓齊家,自北齊至隋朝九代未曾分家,闔家九百餘人,家道和睦仁善,被世人譽稱「九世同居」。

據史書記載,北齊時,東安王高永樂前往張公藝家撫慰旌表;隋開皇中,大使邵陽公樑子恭也親自前往撫慰旌表;唐貞觀中,太宗特別命人前往旌表。

唐麟德二年,唐高宗去泰山封禪,路經壽張縣,聽說張公藝一家九世同居,每朝都對其表彰,因此慕名造訪張公藝家。唐高宗問張公藝為何能九世同居。當時已經八十八歲的張公藝答道:「老夫自幼接受家訓,慈愛寬仁,無殊能,僅誠意待人,一『忍』字而已。」隨即請紙筆,書寫了一百個「忍」字呈給皇上,並講述了「百忍」的具體內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鬧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唐高宗聽後連連稱好,賜給他縑帛以示表彰,當即封張公藝為醉鄉侯,封張公藝的長子張希達為司儀大夫,並敕修百忍義門。唐高宗親書「百忍義門」四個大字。

張公藝高壽九十九歲,於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去世。後人稱其為「張百忍」,並為其修建「百忍堂」,以示紀念。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