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十六年前的那個平安夜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二年一月十六日】師父說:「人類社會這一切呢都是為正法開創的,今天所有的一切也都是為我大法弟子證實法而存在的。」[1]作為大法弟子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應該發揮自己的智慧,充份利用常人的環境救度眾生,去講真相和發真相資料。

二零零五年的聖誕節臨近了,有一個主意突然跑到我的腦子裏:「利用常人的節日,走出去面對面的發真相傳單和真相光碟。」這也許是師父看到我有這個心,對我的點化吧!在那個時期,大街上到處都有人發推銷商品的傳單,人們還願意接受,看看是銷售甚麼,還覺的新鮮。

於是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一位年輕同修,打算和她一起去做這個事。那位年輕同修正在大學念書,雖然年輕,但是得法較早,學法很精進,考慮問題比較謹慎,也比較成熟。她想了想,同意配合一起去做。於是我們分頭去做準備,製作資料和光盤。另外,為了符合聖誕節的特點,我們又去買了聖誕老人的小紅帽,決定在平安夜戴上去面對面發真相資料。

平安夜那天到了,由於時間短促,年輕同修為了趕做所需資料,連晚飯都沒吃。在街上推銷商品的大多都是年輕人,為了看上去更「專業」一點,我倆也戴上了聖誕老人的小紅帽,穿上休閒衣服,打扮成推銷商品年輕人的模樣。同修的年齡二十多歲沒有問題,可我當時已五十多歲了,心想裝扮成這樣是不是不太合適呀,會不會讓人們感覺異樣呀?那對我們要做的事情不利呀?我有些顧慮了。同修卻鼓勵我說,我身材沒發胖,裝扮起來看上去根本不像五十歲的人,不會引起人們的懷疑。另外我們修大法的人本來就顯得年輕,與常人不一樣,況且又是晚上,有夜色的掩護。最重要的是我們做的是宇宙中最正確的事情,我們有師父的看護和加持,事情一定會進行順利的。她這一說,我也有了信心,心穩下來,默默的發著正念,請求師父的加持。

晚上六點鐘左右,天色暗下來了。我們鼓起勇氣乘車趕往最近的一個商業中心。到那兒一看大街上燈火明亮,熙熙攘攘的人,有的成群結隊,瀰漫著節日的氣氛。我們選中了到一條通往廣場的主幹道上發,與人群相反的方向走,就是迎著人群去發,不走回頭路。頭上戴著聖誕老人的小紅帽,背著挎包,手上只拿兩份資料,其餘的放在挎包裏。真相資料是用半透明的彩色塑料袋包裝的,袋子是用膠帶封好了的,很漂亮,看上去就是一份精美的節日禮物。我們邊走邊發,主動遞到身邊路過的行人手上。當他們接過去後,我們就說一句:「聖誕快樂!」人們往往都樂意接受。開始我心裏不穩,但越做越有信心。不一會就發出去一大半了。

當我發的正起勁時,年輕同修說我們不能老在一個地方發,得轉移地點。我當時心想:這裏人流集中,發的也很順利,幹嘛要轉移呀?很不情願,但是我沒有與她多爭執,就跟著她轉移了。她領著我來到了一條僻靜的小街,燈光昏暗,幾乎沒有行人,我更不滿意了,嘴上沒多說甚麼,心裏開始埋怨起來。

很快,我意識到我這種狀態不對勁。師父的《二零零四年紐約國際法會講法》發表,我反覆的讀了好多遍,師父說:「如果別人衝擊了你的意見,衝了你的氣管,你覺的不舒服,你如果在別人針對你哪個問題對你提了反對的意見或者不同意你的意見、你覺的不舒服的時候,你要起來反對、辯解,因此造成跑題與不顧,哪怕是最善意的辯解,你都是在證實自己,(鼓掌)因為你沒把大法放在第一位,此時你最放不下的是自己。」[2]

我是大法弟子,就要聽師父的話,做的是救度眾生的事,是證實大法,不是證實自己。要互相配合,互相配合不是要別人配合自己,是自己應該去配合別人。我們是修煉人,修好自己,歸正自己,產生的能量才更純正,才能發揮更大的救人的作用。法也在學,道理也是知道的,但是遇到具體事情,執著就顯露出來了。

當我的觀念一轉,去掉埋怨的心時,冷清的街道開始熱鬧起來,昏暗的路燈似乎也變的比剛才明亮了,不遠處,人們說說笑笑的,朝我們這邊走來。這一幕好像幻燈片中鏡頭的切換!來不及多想,我趕快振作精神,面帶微笑,對著走過來的人們說一聲:「節日好!」「聖誕快樂!」同時將手裏的真相資料和神韻光盤遞過去。有一家人帶著孩子走過來了,還沒等我們開口,孩子的媽媽就主動叫她的孩子來拿。就這樣,人群不斷的走過來,不斷的接走資料,很快,也就是十幾分鐘吧,剩下的資料全都發出去了。這時還有人走過來問:「還有禮物沒有?」

我倆安全返回家中。

現在回想起來,同修提出轉移地點的建議真是對,為了安全,確實應該這樣做。而我當時出現的反應狀態深挖下去,有許多執著,如:怕吃苦,想走捷徑,想輕鬆,求安逸等等。總想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接受別人的意見,沒從整體和大局看問題,有維護自己的一顆私心。

這次的經歷告訴我:不能光有救人的心,還得有修煉人正確的心態,只有這樣,師父和神就會加持我們,給我們開闢順利的環境成功救人。

一點修煉心得,不足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謝謝師父!
謝謝同修!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五》〈二零零五年加拿大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二零零四年紐約國際法會講法》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