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神話與傳統的哲思(5)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一年六月十日】(接前文)「哲學」這個詞的拉丁語名稱「Philosophia」源於古希臘語中的「φιλοσοφία」,由「Philos」(愛)和「Sophia」(智慧)組合而成,意為「智慧之愛」。這與佛教裏談的「慈悲」、「慧悟」,或者基督教裏講的「愛」何其相似,只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現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換句話講,都是不同法門的修煉。

現代人往往習慣於用現代的視角去看待古人。尤其是當一些「唯物主義者」們了解到泰勒斯主張「水是萬物之源」的觀點時,就斷章取義地說他是「唯物主義」,卻選擇性地遺忘了這位賢者同時還主張「萬物皆有靈」。

其實,在修煉者開智開慧後,對萬事萬物都有深刻的見解,對宏觀和微觀都有遠超常人的認識。泰勒斯能在2600年前拿出這兩點主張,足見其證悟與智慧。

泰勒斯還認為大地被安置於水上,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佛家講的須彌山(Sumeru)位於水上的記載。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經書中描述的層層宇宙和另外空間,就足以讓人驚嘆其廣博宏大的概念與包羅萬象的細節了。

很多現代人都說:搞不懂古人為甚麼有那麼豐富的想像力。他們真以為那數以萬卷的佛經、道藏裏對另外空間的描述都是古人沒事瞎編出來的。要知道,一個擁有正常邏輯能力的人都不可能把一切全部歸結為古人的想像,因為古代社會環境質樸,在那種環境下古人的思維遠比現代人簡單,也不可能有多麼超乎尋常的想像力。而那些另外空間裏細節詳盡的內容,正如這世上所有的宗教中一致強調的那樣,都是傳道者、修行者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以及親身經歷的。

柏拉圖的《斐多篇》(Phaedo)中記載著聖人蘇格拉底在離世之前所描述的另外空間的大地,包括球體的構成、大地的顏色、植物的光彩、寶石的形態等種種細節。可這些大段的文字基本上都被當今學哲學的人選擇性地無視。現代科學造就的人類連自己親眼所見的內容都可以當它們不存在,還如何去搞懂「智慧之愛」的真理呢?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a)中從神話的角度闡釋了對水的理解:「有些人認為,即使是那些距今時代久遠的古人,在他們最初對神的描述中,也有類似的自然觀。比如他們認為俄刻阿諾斯(Oceanus,掌管神話中環繞世上所有陸地的大洋河)與忒堤斯(Tethys,最初的海之女神)為創世的父母,而且在敘述中,諸神往往都指水為誓,並將之稱為「斯堤克斯」(Styx,前面的二神之女)。對於事物來說,往往最古老的也是最受尊敬的,而大家用來指著發誓的,也應該是最神聖的事物。」

亞里士多德的這段話所參照的是荷馬版本的神話譜系。斯堤克斯是兩位希臘原始神(Greek primordial deities)俄刻阿諾斯和忒堤斯的女兒,負責掌管斯堤克斯河(River Styx)。儘管屬於古老的提坦神族,但斯堤克斯在提坦戰爭(Titanomachy)中卻站在了宙斯一方。戰爭勝利後,她的名字在奧林匹斯眾神中成了神聖和榮譽的象徵,所以後來諸神都以斯堤克斯的名字來起誓。根據荷馬所述,以斯堤克斯的名義發出的誓言屬於最為神聖的誓言,任何違背此誓的神祇都將受到懲罰。

在今天人們的概念中,物質即物質本身。但如果以這種現代觀念去研讀古人的著作,就完全誤解了古希臘哲學中談到的物質。尤其是一些從蘇聯時代起就被別有用心地貼上了「唯物主義」標籤的古希臘先哲們,都是信神的,他們所談的物質、元素,都與神密切相關,而絕非把兩者切割開來孤立看待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學觀點是距今大約2500年前古希臘的四大元素理論,即土、水、火、氣這四種基本元素組成了世界。不少人以為這就是「唯物主義」。如果是這樣,那麼在幾乎同一時代的古印度,釋迦牟尼佛也談到過地、水、火、風這「四大」,何其相似?是否也被視為「唯物主義」?

在古希臘,一些元素理論很早就存在於當時的宗教或學術修行領域了(古人沒有現代學術概念,研究學術、探索真理即被視為靠近神明的修行)。根據哲學史記載,最早同時拿出這四大元素理論的人是公元前五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兼占卜師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而這套理論的提出則是從古希臘神學理論基礎上推演出來的。簡而言之出自於四位主要的神祇:神王宙斯由於司掌天空、光明、雷電,體現著「火」元素;神後赫拉(Hera)是生命之母,意味著「氣」元素;宙斯的兄弟冥王哈迪斯(Hades或Aidoneus)統治冥界,也是地下礦產的支配者,因此對應著「土」元素;另一位神內斯提斯(Nestis)用眼淚潤澤了凡間的泉水,代表著「水」元素[注1]。

可見,不同的事物由這些物質元素構成,而在相應的不同層面,又有不同的神靈因素參與其中。用我們所熟悉的美術材料來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顏料色粉,最早的色粉基本都是源於地下的礦物質,帶有土元素;在從坯料開始研磨顏料的過程中需要水洗、使用液體方法提純、添加結合劑等等,就帶有了水元素;在製造色粉時需要經歷煅燒以及風乾程序,則又有火元素與氣元素的參與……因此顏料就由土、水、火、氣這四種元素構成。而由於這些元素的背後又有神的因素,所以顏料的背後就具有了與神相連的特性,因此古人講,要把神造的或者神教人造的東西拿去正用,比如去描繪神明,通過畫作去讚頌神的偉大,都能將這些材料特性中的神性溝通出來。

圖:四大元素在宏觀宇宙空間的示意圖,由英國學者弗拉德(Robert Fludd)繪製於1617年。圖示以地球為基準,由內而外逐層標示了土(Terra,即圖中最下方的地球)、水(Aqua)、氣(Aer)、火(Ignis)四大元素在太空中的範圍與順序【註﹕四元素的排序在不同的理論與層次中會有所不同】。古典元素宇宙觀在古代音樂和美術理論中曾長久盛行,此圖將其注入了音樂的和聲學中,描繪了音樂通過四元素特定的聲學結構能做到對自然和宇宙的表達。
圖:四大元素在宏觀宇宙空間的示意圖,由英國學者弗拉德(Robert Fludd)繪製於1617年。圖示以地球為基準,由內而外逐層標示了土(Terra,即圖中最下方的地球)、水(Aqua)、氣(Aer)、火(Ignis)四大元素在太空中的範圍與順序【註﹕四元素的排序在不同的理論與層次中會有所不同】。古典元素宇宙觀在古代音樂和美術理論中曾長久盛行,此圖將其注入了音樂的和聲學中,描繪了音樂通過四元素特定的聲學結構能做到對自然和宇宙的表達。

四大元素理論在過去的時代至少延續了兩千年之久,哪怕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在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畫論中都能找到建立於四元素理論基礎上的色彩學理論,與近代西方美術界所熟知的謝弗勒爾(Michel-Eugène Chevreul)或者維拜爾(Jean-Georges Vibert)等人的色彩學理論相比,明顯要古樸得多。

(待續)

[注1]關於內斯提斯,人們並不熟悉這個名字,因此古今學術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讀。部份學者認為此處指代冥後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因為Nestis這個名字或許源於埃及神話中死者的守護女神奈芙蒂斯(Nephthys),所以可能對應著類似珀耳塞福涅角色的當地女神;另有學者基於這位神所代表的水元素,認為從邏輯上講Nestis應該是西西里的水神;還有學者從後來羅馬海神尼普頓(Neptune或Neptunus)、伊特魯里亞水神涅騰斯(Nethuns)與Nestis在詞源學上的聯繫,通過與希臘神話裏的對應關係推論出海與水之神波塞冬(Poseidon)……這些不確定性也從側面體現了古希臘神話的混亂。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