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神話與傳統的哲思(4)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一年六月七日】(接前文

宗教與哲學

古希臘的宗教與神話有很大聯繫,但又不完全相同,因為宗教往往選擇神話與文化中有更多訓誡意義的部份,才能起到教導民眾的作用。嚴格地說,由於當時的人皆認為信神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那個時代並沒有「宗教」一詞,也沒有現代人對宗教的概念,但為了在語言上方便表述,學術界便一直延用了「宗教」這個詞。

有時候,我們也能看到另一個詞,就是「哲學」。筆者在《從一段藝術史看人類思想的變遷(2)》中談到過,古希臘的哲學在當時並非今天人們所認為的學問,而是類似一些流傳下來的修行門派、修煉方法,也有現代學者將其與釋迦牟尼佛和老子傳出的修煉法門進行類比。從這個意義上看,古代哲學與宗教並沒有多大區別,這種觀點在學術上也是成立的。

以畢達哥拉斯主義(Pythagoreanism)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因為現在人們把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歸類為哲學家,很多人就認為畢達哥拉斯主義是一種學術上的哲學流派;但由於其理論中又包含大量涉及宗教或神學的內容,所以當學術界談及希臘宗教時,這個哲學流派又被歸類為宗教門派。

希臘神話傳說往往注重的是故事性和娛樂性,因為智慧匱乏的凡夫俗子們習慣於按照人的邏輯和各種執著亂編故事,在劇情中把眾神人情化、人味化,甚至邪惡化了。而當時的一些先哲和處於較高尚時期的部份教派,卻不會對胡編亂造太感興趣。德爾斐(Delphi)的阿波羅神廟入口處刻著三句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 、「凡事不過度」 、「妄立誓則禍近」,就顯示出宗教不同於神話故事的勸誡特點。

當然,也有不少起負面作用的。例如厄琉息斯秘儀中要求講黃色笑話,在一定地點要求參加儀式的人群大聲用下流的粗俗髒話交流等等。尤其是到了後期,民眾處於整體道德崩潰的時代,所有的行業也都亂來了,比如史上記載的愛神神廟大肆淫亂等情況,就不多說了。

圖: 法國建築師圖爾奈爾( Joseph Albert Tournaire)根據德爾斐(Delphi)的阿波羅神廟遺址所作的復原圖,繪於1894年 。(網絡圖片)
圖: 法國建築師圖爾奈爾( Joseph Albert Tournaire)根據德爾斐(Delphi)的阿波羅神廟遺址所作的復原圖,繪於1894年 。(網絡圖片)

古希臘宗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重視神諭(Oracle)的啟示。不論是統治者還是普通民眾,當遇到較為重大的事件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都會去相應的神聖之地(一般都是去不同神祇的神廟)來尋求啟示,而相應的神祇如果接受朝拜,則會降下神諭予以解答。最常見的傳達方式是通過祭司或神廟專職的預言者轉譯成人們能聽懂的韻文,以詩句的形式告知祈求者。據記載,德爾斐神廟裏的阿波羅神諭是被普遍證實最為靈驗準確的,因此那裏從公元前八世紀開始就成為古希臘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信仰中心。

聖人蘇格拉底在世時,德爾斐的神諭便明言:沒有比蘇格拉底更智慧的人。然而,神諭的非凡評價卻激起了大量的妒嫉;因此而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導致蘇格拉底被莫須有地指控為不敬神靈和蠱惑青年,在五百人陪審團的投票下被判處死刑。

圖:當代希臘國立雅典學院(Academy of Athens)前的蘇格拉底雕像,作者為十九世紀雕塑家德羅西斯(Leonidas Drosis)和皮卡雷利(Attilio Picarelli)。(網絡圖片)
圖:當代希臘國立雅典學院(Academy of Athens)前的蘇格拉底雕像,作者為十九世紀雕塑家德羅西斯(Leonidas Drosis)和皮卡雷利(Attilio Picarelli)。(網絡圖片)

在那個人人都信神的時代裏,那些陪審團的成員和無端妒嫉仇恨蘇格拉底的人都是相信神靈存在的,但這一點並不能改變他們打著敬神的旗號洩私憤、殺害聖賢蘇格拉底的事實。

出於私慾而對聖者下手的事情屢見不鮮,西方最著名的是《聖經》裏記載的希律王屠殺嬰兒的故事:希律王聽說出現了新猶太人之王降生的天象,視為威脅,於是派人尋找。然而派出的人得到天使的提醒,沒有回去向希律王報告就逃走了。希律王找不到耶穌,便下令把耶穌家鄉伯利恆那裏所有小於兩歲的嬰兒全部屠殺了。

這類例子古今中外都不少見,當權者因為相信有王者降生人世就大肆屠殺,或者通過解讀預言猜測哪些人可能是未來天子就妄開殺孽;歷史上的主教、方丈等神職人員中不乏貪婪敗壞之輩,但其中很多人真的相信神的存在;在無神論的中國,多少貪官污吏都堅信風水等等被官方定性為「迷信」的東西,可是相信這些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會貪污腐敗了……

諸多的事例都指向了一個問題:一個人如果不下功夫去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心性,即使相信神的存在也不一定就意味著道德高尚。道德並不是一個相信甚麼存在或不存在就能簡單評定的概念,而是涉及到人的行為準則、規範,以及為人處世方方面面所貫穿的品行、觀念、心境的整體。而且嚴格來說,如果一個人相信神的存在卻無視神對人道德品質的要求,那麼這種「信」也似是而非,甚至是變異的,並不算真信。

古代的先賢們無一不是重視道德與心性修為之人,這與今天只以表面的學問、技術來衡量人的價值區別很大。舉個例子,比如「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約為公元前624年至公元前548/545年間 ),現代人都只看重他如何精通天文地理,如何開創了米利都學派(Milesian school),把他作為西方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哲學家來看待,但實際上他所做的事情是對大眾的道德教化,他所掌握的,與其說是科學知識,不如說是超能力更為貼切。

由公元前五世紀的希羅多德(Herodotus)編撰的《歷史》(Histories)書中記載,大賢者泰勒斯準確預測了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發生的日全食;在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著作《政治學》(Politics)中則講述了泰勒斯在冬天就預測到來年的橄欖大豐收的事蹟。現代人都習慣於把這些準確的預測歸結為泰勒斯的科學知識豐富、經過仔細計算判斷出來的,甚至還有現代人稱他為「科學之父」。但為何不想一想,在沒有任何現代儀器輔助,而且科學極不發達的2600年前,一個古人如何能做到準確預測具體事件這一點?

與其牽強地將這些事蹟附會為科學的功勞,不如大方承認它們明顯帶有先知預言的特徵,其實也是為了教化人心。就拿亞里士多德所敘述的內容舉例:大賢者泰勒斯在俗世中的工作是經商,但由於他投入了很多的金錢和時間用於尋求真理與研究哲學,導致自己變得越來越窮卻毫不在意,因此引起了不少人的指責,認為哲學毫無用處。

為了扭轉人們的觀念,泰勒斯在冬季便預知了來年橄欖會大豐收,於是以很低的成本壟斷租賃了米利都(Miletus)和希俄斯(Chios)的榨油坊。因為無人競爭,他在第二年通過出租榨油坊獲得了大量的利潤。亞里士多德表示,泰勒斯以此證明了:「只要哲學家們願意,就很容易致富,但這並不是他們的追求。」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