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生:做一個真正的大法弟子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五月十七日】我現在是紐約中城大學的大一學生,從小就跟著父母得法了。小時候經常跟著父母學法煉功,有時還跟著父母出去發真相資料。隨著歲月的流逝,已不再是「大法小弟子」,已經是一名「青年大法弟子」。這個名稱上的轉變,不得不讓我自己認真審視一下自己。下面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上大學以後的體會。

去年暑假,我突然接到我爸爸的一個電話,他說要我來紐約上大學。我當時很驚訝,我說我不想去,因為之前已經跟他商量好要在芝加哥讀大學,而我已被一所很好的學校錄取。課都已經選完了,就等開學了,這個突然的決定讓我有點措手不及。

我知道他想讓我來紐約中城上大學,是因為這裏修煉環境很好,他不想讓我到常人大學裏學壞了,偏離修煉的道路。但是當他告訴我要來紐約中城的時候,我一時還是接受不了,那時候已經迷在了常人的七情六慾之中,不過最後我還是來了,因為當時我爸已經在這邊買了房子,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來學校的第一天,比想像中的要好,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同學們都很好,整個學生的狀態也跟別的學校完全不一樣。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剛開始學微積分的時候,前幾堂課都聽不懂教授在講甚麼,而且做作業的時候也有很多不懂的問題。於是我就到教授的辦公室,問他我不懂的題,他很認真的給我講了兩、三個小時。之後我只要有問題就去問他,他也很樂意的給我解釋、解答。經過老師的幾次輔導,我的小測驗從開始的三分,到後來一次考了十一分(滿分十分)。

以前我還擔心這裏的師資問題,覺的會不會不如別的大學教的好?但這次徹底打消了我的這個想法。因為在別的大學,教授們不會單獨輔導你,所以有不會的題也只能靠自己,而我現在所在的大學雖然學生不多,但是學習的機會很多,只要有甚麼不懂的就可以去問老師,所以我認為這才是我真正想要上的大學。

還有一次,我的同學們給我慶祝了兩次生日,以前自己並沒有慶祝生日的習慣,所以見到同學、朋友們這麼用心,我很感動,也慢慢喜歡上這裏的生活。

在這裏生活一段時間後,我靜下心來向內找了一下自己,發現自己以前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想要修煉。因為從小都是跟著父母修煉,父母讓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每天父母都會督促我學法煉功,父母不督促的話,自己也不會主動去學法,自己完全是被動狀態,一直都是父母想要我修煉,叫我做甚麼我就做甚麼,而不是自己發自內心的想要修煉。我就想,我現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已經是一名青年大法弟子了,必須改變一下自己長期以來的這種狀態,把被動變成主動,做一個真正的大法弟子。

自那以後,我就堅持每天自己學法,不管父母有沒有督促我,我都會自己學,也把長期沉迷的遊戲刪除了,不過有時還是會偷懶或者是由於學業繁忙沒有認真學法。不過這也都是自己不精進的藉口,應該再忙也要安排好時間學法。

在前不久一個週末的下午,我正在寫作業,但是感覺又困又疲倦,通常這個時候我會躺下睡一覺,而這次我突然想到睡覺太浪費時間了,我還不如煉一下功吧,都有一段時間沒煉功了。結果煉完功以後整個人都很精神,到了第二天也感覺精力充沛。過後我認真的想了一下,覺的自己還是煉功太少,應該更注重一下煉功。

師父在《北美首屆法會講法》中講到:「你們想沒想過,修煉是最好的休息。能達到你睡覺都達不到的休息,沒有人說我煉功煉的太累了,今天啥也幹不了了。只能說我煉功煉的渾身輕鬆,一宿覺都沒睡我不覺的睏,渾身有力。一天工作下來好像沒有事兒一樣,是不是這樣?所以呢,說沒有時間或者其它藉口不出來煉功,我說那都是對法理解不深,精進心不夠。」

對照法,我意識到是我對法的理解還不到位,精進心不夠。

在寫這篇心得的過程中,我靜下心來想:這所學校是一個證實法的項目,所以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難得的修煉機會和環境。大家知道,由於受現代意識和變異觀念的影響,很多同齡人甚至是過去的小同修開始遠離傳統文化和觀念,尤其是讀了大學以後,慢慢開始接受諸如共產主義思想、敗壞的男女關係甚至是同性戀等等,包括世界頂尖的大學也不能倖免。

師父在《二零一八年華盛頓DC講法》中講:「所以它們在人類社會中就是在起著這樣一個作用,用現代的意識,用各種各樣敗壞人類的手段、各種各樣的表現吧,來破壞著人類,而且帶動著人類。確實是有許多人被攪進去,特別是年輕人。他們著手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學生,特別是大學生。」

我個人覺的選擇一個好的大學環境對自己的一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說大學是人生的分水嶺。這樣看來,當初父親的決定其實對我來講是多麼的正確和智慧。很難想像,如果我沒有選擇現在的大學讀書,而是去了我當年被錄取的學校,今天的我會是甚麼樣。

再一點,我想,作為一名大學生,在這裏好好學習,把學習搞好,就是在做證實法的事情了。所以我以後會更努力的學習,同時也要在學法、煉功上更加精進,做好師父要求的三件事,做一個真正的青年大法弟子。

謝謝師父!

謝謝各位老師和同修!

謝謝大家!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