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廉儉重德故事:晏子節儉恤民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古人敬天、敬德,提出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把品格德行的修養看的極其重要。傳統文化教人向善,達到對於道德意識的高度自覺,幫助人們從功名利祿的貪慾中超脫出來,努力完善道德,從而獲得真正的幸福並得到上天的庇佑。

古籍中記載的很多事例說明了貧不足憂,人應憂德之不建,不應憂貨之不足,富而沒有德行,則愈富有而禍害愈大,有德行則可轉禍為福的道理。以下為春秋時期的故事。

晏子節儉恤民、辭景公之賜

晏子任齊國宰相二十餘年,「以節儉力行重於齊」,對百姓體恤有加,為國為民辦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晏子看到齊景公愛好奢華,就常以自身節儉去規勸他。

齊景公看到晏子「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要給他換一座高大明亮的宅第,晏子回絕說:「我先人久居此處,若我因不滿足而捨舊宅更新居,未免過於奢侈。再說這裏買東西方便,又能體察民情。」不久,晏子出使晉國,齊景公利用這個機會派人遷走了晏子左右的鄰居,在原地從新蓋了一座大宅第。在出使歸來的路上,晏子聽到了這個消息,便把車停在城外,派人請求齊景公把新宅拆掉,請搬走的百姓再搬回來住,給百姓建房子。齊景公同意後,晏子才驅車進城。

齊景公看到晏子平時總是「乘敝車、駕駑馬」,便派人送來了新車駿馬。晏子推辭說:「您派我管理百官,我要求他們節儉,以減輕百姓的負擔。若是君臣奢侈,上行下效,大家都貪圖衣食享受,不顧品行,到那時想禁也沒法禁了。因此,我不能接受您的賞賜。」

晏子見齊景公貪圖享樂,大造宮室,又要嚴加訟獄,於是一勸再勸。一次,齊景公問晏子說:「我近來感到精神衰退,身體疲憊,百姓有不滿情緒,諸侯議論紛紛。現在我打算準備好珪璧等祭品,讓祝官宗官敬獻給天帝和祖宗神靈,我想祭祀可以求福吧!」晏子回答說:「我聽說過,古代君主求福的時候,行為必定順應天意,朝政必定符合民心;修建宮室、飲食有節制。祝官宗官祭祀神明時,只是悔過,不敢求福。現在您崇尚享樂以致放縱嗜欲,任用奸佞之人,司過官列舉出您的過錯來,祝官宗官卻為您求福,我想這是互相矛盾的吧!古代的聖王,他們公平正直而沒有邪念,所以讒謅之人不能接近;不曲從私黨,阿諛之人便沒有市場;用慈愛恩惠對待百姓,用自己的美德言行感化諸侯,所以四海之內的人像流水歸大海一樣地歸附他。如《詩經﹒大雅﹒大明》說:『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齊景公聽從了晏子的諫言,省躬修德,恤民惠民,祝官宗官祭祀的時候,向神明悔過,不敢求福。後來鄰國都敬畏齊景公,百姓歸附,燕國、魯國等國一起入齊朝拜。

(《晏子春秋》)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