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敢諫 無私為民(中)

——晏子故事幾則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六月十三日】(接上文

三、晏子勸景公勤政愛民

景公貪圖享樂,在晏子出使魯國期間,派人徵集民工起造大台之館,以供遊玩、休息之用。到了年底,天氣已非常寒冷,工程卻仍在進行,莊稼在地裏不能收穫,有很多人因此而受凍挨餓,大家不免都有抱怨,也一致盼望著晏子能早日回國,以解救他們的困苦。

晏子回到齊國後,聽聞了這件事。他前往覆命時,景公令設宴為他接風,君臣飲宴暢談時,晏子起身對景公道:「您要是允許,我想唱支歌。」接著,晏子便自舞自唱道:「歲已暮矣,而禾不獲,忽忽矣若之何?歲已寒矣,而役不罷,惙惙矣如之何?」唱完後,不禁流下了眼淚。景公立刻明白晏子指的是他大興土木的事,馬上離席而起,走到他身旁,勸他說:「先生何至如此呢?原來是為修建亭台的事啊,我馬上下令停工,不再建了。」晏子聽後便起身拜謝。等晏子回去,還沒到家門口,景公就發出命令,叫迅速停工,於是整個工地的人有車的駕車,沒車的就趕快走,一下子就散了。

一次,景公出外遊玩十八日不歸,晏子找到景公請他回朝理政。景公詫異地問:「為甚麼呢?難道是訟案辦理得不妥善嗎?有泰士子牛處理就可以了;是社稷宗廟不按時祭祀嗎?有泰祝子遊處理就行了;或是諸侯賓客不應對往來?有行人子羽在呢;又或是田野土地不開闢、倉廩府庫不充實嗎?有申田方面的官員辦理就好了;至於如何使國家在各方面,損其有餘以補不足嗎?有你在就行了。寡人有你們五位大臣還有甚麼憂慮的呢?」晏子聽後回答:「人各盡其職,然而君王數日不理朝政不是太久了嗎?」景公立即明白了自己的過失,隨同晏子返回。雖然朝中有值得信賴的大臣輔助,然而,國君也有國君的職責在。景公以為凡事有人代勞,自己便可以高枕無憂,心便可安逸。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責任在,都有屬於他的本份。在各自的本份內,都當盡守其分,不能因為別人盡到了本份,就忽略了自己的責任。

四、景公憐飢者

一天,景公與一些官員到壽宮去遊玩,無意間看到一位老者,面黃肌瘦,背著一大捆木柴,像是餓了很久的樣子,顯得疲憊不堪。景公看了,心裏很難過,覺得他很可憐,於是交待相關官吏給予這位老者收養、照顧,免得他再勞累受餓。

晏子在一旁,見到景公憐憫老者,便上前稱讚說:「臣聽說,喜好賢良的人而憐憫不幸的人,是執掌國家的根本,如今君王能憐愛老者,將恩惠廣施百姓,此乃治國之本啊!」景公聽了晏子的稱讚心裏很高興。晏子便進一步說道:「聖明之君遇到賢良就喜好賢良,遇到不幸就憐憫不幸,看到有一人受苦,便會想到其他人。如今,臣請君王下令,凡國內年老、幼弱等無助者,還有像鰥夫、寡婦沒有家室的,派各地官員調查清楚,然後給予他們妥善的安排與照顧,以此來廣施君王的恩惠。」景公聽了晏子的建議,更加喜悅,馬上答應下來,說:「這樣真是太好了,就照您說的去辦吧!」於是,在晏子的勸諫下,齊國內年老幼弱的人都有了照料,人民生活更加安定,一片祥和。

晏子見到景公憐憫老者,加以稱讚,不失時機地進一步勸諫景公,使景公將對一位老者的關懷照顧擴至全國百姓,讓所有需要照顧的人都能夠得到妥善的安排。善體他人的心境,不僅用在勸諫,也在受諫;不僅能夠對他人的優點給予肯定、鼓勵;同時,在別人提出更好的建議時,自己是不是能愉快地接納,更加悉心學習,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

五、景公賞無功罪有司

景公有一次欲賞賜國中的寵幸之人,決定給予萬鐘之賞的有三位,千鐘之賞的有五位,命令三出後,主辦會計的官員卻堅持不辦理。景公大為震怒,下令要免除會計官員的職務,可命令三出後,執法的官員又抗命不從。景公為此很不高興,向晏子說:「寡人聽聞,君王治國,對喜愛之人獎賞他,對厭惡之人則疏遠他。如今寡人對自己喜歡之人不能賞賜,對討厭之人又不能疏遠,實在失去了君王應有的權力啊!」

晏子聽後回答:「晏嬰聽說,君王言行正確,大臣依命行事,此為順服;君王行為乖張,大臣卻仍唯命是從,此是叛逆。如今君王厚賞那些讒佞阿諛之人,卻要官吏們言聽計從,不得違抗,此是君失正道,臣失其職了。先王最初立下愛而當賞的標準,是鼓勵行善;立下惡而應罰,意在嚴禁殘暴。過去夏、商、週三代帝王之所以能興王天下,是因為凡有利於國家的,就愛而賞之,賢良之士便越來越多;有害於國家的,就惡而罰之,邪僻之人也由此改過遷化,惡跡消滅。因而天下大治,百姓和睦。可到了國勢衰危之時,末代的帝王懶散怠慢,日常生活只知放蕩淫樂,對順從己意就愛之賞之,違背己意便惡之罰之,如此愛惡顛倒,善惡不明,使得邪僻之人越來越多,賢良之人排擠在外。最後使百姓們妻離子散,國家也危敗覆亡了。如今,君王不能揣度古聖先王興王天下的原因,又不能觀察衰世惰君亡國敗家的真相,臣只怕君王如此濫施賞罰,一旦大臣們不敢據理力爭,便有社稷傾覆,宗廟危亡的後果啊。」景公聽聞此言,立即明白了自己的過錯,說道:「寡人著實不知,那就依照官員們的安排去辦吧。」這樣,凡從前於國中寵幸之人的濫賞濫支的公款,經過了審慎的檢察後,節省下了十分之三。

景公欲賞賜自己喜歡之人,卻沒有看到,自己所愛,並非對社稷有功,如果僅討君王喜歡就可以得到厚祿,阿諛諂媚之人會越來越多,社會風氣將敗壞,因此執事官員不給予辦理;景公想要處罰執事官員,司法人員又不給予辦理。其實這正是官員們恪守本職,為國家著想,不計個人得失的表現啊!景公只看到表面順從與否,卻沒有看到,真正的順服,是順從正道。景公遇到問題時,懂得向有道德、智慧的晏子請教,晏子於是誠懇地將道理分析清楚,使景公明瞭其中的利害,知過而改。人生遇到困惑時,懂不懂向有德行的人請教?面對自己有錯,能否勇於面對,虛心改過?能明白自己的心,則可以少犯許多的過錯,才能擁有明理、智慧的人生。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