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孝悌 謙和禮讓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二日】「仁愛孝悌、謙和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古人看來,孝是為人首德,是諸種道德的基礎,因此說「百善孝為先」。古人云:「夫孝至於天,日月為之明;孝至於地,萬物為之生;孝至於民,王道為之成……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孝道所至,異類皆應,孝之義大矣哉!」「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友愛兄弟、關愛幼者的倫理行為,體現出感恩、回報和禮敬。推及一切皆加禮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為古人修齊治平之基礎。歷朝歷代,「孝悌」行為層出不窮,不勝枚舉,以下舉一個《醒世恆言》中「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的故事:

東漢光武年間,天下吉安,萬民樂業,「朝有梧鳳之鳴,野無谷駒之嘆」。會稽郡陽羨人許武,十五歲時父母雙亡,兩個兄弟許晏、許普,一年方九歲,一年方七歲。許武日則耕田種圃,夜則挑燈讀書,讀書時叫來兩個兄弟,把所讀文章親口傳授,細細講解,教以禮讓之節,成人之道。弟弟有錯,許武總是先跪於家廟之前,痛自督責,說自己德行不足,不能化誨,涕泣不已,直到弟弟也主動哭著認錯方才起身,從不以疾言倨色相加。如此數年,二弟俱已長成,家業亦漸殷實。鄉里人對許武的品行稱讚有加,傳出美名「孝悌許武」。

當時漢朝取士之法,惟憑州郡選舉,雖亦查考學識,但唯以「孝廉」二字最為關鍵。孝者,孝悌;廉者,廉潔。凡若舉了孝廉,便得出身為官。當時州牧郡守俱聞許武之名,一同薦舉,朝廷征為議郎,太守奉旨,檄下縣令,刻日勸駕。許武迫於君命,即便起身應職,吩咐兩個兄弟:「在家躬耕力學,一如我在家之時,不可懈惰廢業。保持我家世耕讀之儒素門風。」並囑咐家人僮僕俱要安分守己。隨後收拾行裝,不用官府車輛,自己雇了腳力登車,到京朝見受職。

長安城中,人們聞得孝悌許武之名,紛紛前來拜訪。朝中大臣探聽得許武尚未婚娶,多欲以女妻之者。許武想道:「我兄弟三人,年皆強壯,皆未有妻。我若先娶,殊非為兄之道。」於是婉拒,眾人聞知緣故,愈加敬重。許武博覽經史,朝廷有大政事,公卿不能決,往往來請教他,他引古證今,提出建議,公卿倚之為重,幾年後遷至御史大夫之職。

一日,許武想到二弟在家,力學多年,不見州郡薦舉,誠恐怠荒失業,意欲還家省視,於是上疏云:「臣以菲才,遭逢聖代,致位通顯,未謀報稱,敢圖暇逸?但古人云:『人生百行,孝悌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先父母早背,域兆未修;臣弟二人,學業未立;臣三十未娶。五倫之中,乃缺其三。願賜臣假,暫歸鄉里。」天子覽奏,准假暫歸,命衣錦還鄉,賜黃金二十斤為婚禮之費。許武謝恩辭朝,百官俱於郊外送行。

許武歸來後,省視先塋已畢,便納還官誥,不願為官。召二弟至前,詢問其學業,許晏、許普應答如流,理明詞暢。許武心中大喜,再稽查田宅之數,比前恢廓數倍,皆二弟勤儉所致。許武於是遍訪裏中良家女子,先與兩個兄弟定親,自己方才娶妻,然後又與二弟婚配。幾個月後,許武忽然對二弟道:「吾聞兄弟有析居之義。今吾與汝,皆已娶婦,田產不薄,理宜各立門戶。」二弟唯唯聽命。

許武擇日設宴,遍召裏中父老,告以析居之事。將所有家財,一一分剖,首取廣宅自予,道:「吾位為貴臣,體面不可不肅。汝輩力田耕作,得竹廬茅舍足矣。」又閱田地之籍,凡良田悉歸於已,將磽薄者量給二弟,道:「我賓客眾盛,交遊日廣,非此不足以供吾用。汝輩數口之家,但能力作,只此可無凍餒,吾不欲汝多財以損德也。」又將僮僕中強壯者多歸於己,道:「吾出入跟隨,非此不足以給使令。汝輩合力耕作,不須多人費汝衣食也。」眾父老一向知許武是個孝悌之人,這次分財定然辭多就少,不想他般般件件自佔便宜。兩個小兄弟所得,不及他十分之五,全無謙讓之心,大有欺凌之意。眾人心中甚是不平,有幾個剛直老人氣忿不過,竟自去了。有個心直口快的,便想要開口說公道話,旁邊有個老成的悄悄阻止他道:「許武已做了顯官,比不得當初了。常言道:疏不間親。你我終是外人,怎管得他家事。就是好言相勸,料未必聽從,枉費唇舌,倒挑撥他兄弟不和。倘或做兄弟的肯讓哥哥,十分之美,你我又嘔這閒氣則甚!若做兄弟的心上不甘,必然爭論。等他爭論時節,我們替他做個主張,卻不是好!」

原來許晏、許普,自從蒙哥哥教誨,知書達禮,全以孝悌為重,見哥哥如此分析,以為理之當然,絕無幾微不平的意思。許武分撥已定,眾人皆散。許武居中住了正房,其左右小房,許晏、許普各住一邊。每日下田耕種,暇則讀書,時時將疑義叩問哥哥,以此為常。妯娌之間也與他兄弟三人一般和順。從此裏中父老,人人薄許武之所為,都可憐他兩個兄弟,議論道:「許武是個假孝廉,許晏、許普才是個真孝廉。他思念父母面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唯唯諾諾,並不違拗,豈不是孝?他又重義輕財,任分多少,全不爭論,豈不是廉?」起初裏中傳出的好名「孝悌許武」,如今抹落了武字,改做「孝悌許家」,把許晏、許普傳出一個美名來。那漢朝清議極重,又傳出幾句口號,道是:「假孝廉,做官員;真孝廉,出口錢。假孝廉,據高軒;真孝廉,守茅簷。假孝廉,富田園;真孝廉,執鋤鐮。真為玉,假為瓦,瓦登廈,玉拋野。不宜真,只宜假。」

漢明帝即位後,下詔求賢,令有司訪問篤行有學之士,登門禮聘,縣令平昔已知許晏、許普讓產不爭之事,又值父老公舉他真孝真廉,行過其兄,把二人申報本郡。郡守和州牧皆素聞其名,一致同意推薦。縣令親到其門投謁,備陳天子求賢之意。許晏、許普謙讓不已。許武道:「幼學壯行,君子本分之事,吾弟不可固辭。」二人只得應詔,別了哥嫂,到長安朝見天子。天子問道:「卿是許武之弟乎?」許晏、許普叩頭應詔。天子又道:「聞卿家有孝悌之名。卿之廉讓,有過於兄,朕心嘉悅。」許晏、許普道:「聖運龍興,辟門訪落,此乃帝王盛典。郡縣不以臣晏、臣普為不肖,有溷聖聰。臣幼失怙恃,承兄武教訓,兢兢自守,耕耘誦讀之外,別無他長。弟等何能及兄武之萬一。」天子聞對,嘉其謙德,即日俱拜為內史。幾年後,皆至九卿之位。居官雖不如乃兄赫赫之名,然滿朝稱為廉讓。

一日,許武致家書於二弟,書曰:「匹夫而膺辟召,仕宦而至九卿,此亦人生之極榮也。二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無出類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賢路。」許晏、許普得書,即日同上疏辭官,天子不許。疏三上,天子問宰相宋均道:「許晏、許普壯年入仕,備位九卿。朕待之不薄,而屢屢求退,何也?」宋均奏道:「晏、普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今許武久居林下,而晏、普並駕天衢,其心或有未安。」天子道:「朕並召許武,使兄弟三人同朝輔政何如?」宋均道:「臣察晏、普之意,出於至誠。陛下不若姑從所請,以遂其高。異日更下詔征之。或仿先朝故事,就近與一大郡,以展其未盡之才,因使便道歸省,則陛下好賢之誠,與晏、普友愛之義,兩得之矣。」天子準奏,即拜許晏為丹陽郡太守,許普為吳郡太守,各賜黃金二十斤,寬假三月歸省。公卿俱送於十里長亭之外。

許晏、許普二人,星夜回到陽羨,拜見了哥哥,將朝廷所賜黃金,盡數獻出。許武道:「這是聖上恩賜,吾何敢噹!」教二弟各自收去。次日,許武率領二弟先祭奠了父母,隨即設宴遍召裏中父老。許氏三兄弟雖都做了高官,卻從不以富貴驕人,眾父老得請俱到。許武道:「下官此席,專屈諸鄉親下降,有句肺腑之言奉告。」眾人道:「願拱聽金玉之言。」

許武當時未曾開談,先流下淚來,眾人驚惶無措。兩個兄弟慌忙跪下,問道:「哥哥何故悲傷?」許武道:「我的心事,藏之數年,今日不得不言。」指著許晏、許普道:「只因為你兩個名譽未成,使我做違心之事,冒不韙之名,有玷於祖宗,貽笑於鄉里,所以流淚。」於是取出一卷冊籍與眾人看,原來田地屋宅及歷年收斂米粟布帛之數。眾人還未曉其意,許武又道:「我當初教育兩個兄弟,原要他立身修道,有所建樹。不想我虛名早著,遂先顯達。二弟在家,躬耕力學,不得州郡征辟。我欲效古人祁大夫內舉不避親,誠恐不知二弟之學行者,說他因兄而得官,誤了終身名節。我故倡為析居之議,將大宅良田等悉據為己有,度吾弟素敦愛敬,決不爭競。吾暫冒貪饕之跡,吾弟方有廉讓之名。果蒙鄉里公評,榮膺徵聘。今位列公卿,官常無玷,吾志已遂矣。這些田房等都是公共之物,吾豈可一人獨享?這幾年以來所收米谷布帛,分毫不敢妄用,盡數開載在那冊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為兄的向來心跡,也教眾鄉尊得知。」

眾父老到此,方知許武先年析產一片苦心,齊聲稱嘆不已。只有許晏、許普哭倒在地,道:「做兄弟的蒙哥哥教訓成人,僥倖得有今日。誰知哥哥如此用心!是弟輩不肖,不能自致青雲之上,有累兄長。今日若非兄長自說,弟輩都在夢中。兄長盛德,從古未有。只是弟輩不肖之罪,萬分難贖。這些小家財原是兄長苦掙來的,合該兄長管業。弟輩衣食自足,不消兄長掛念。」許武道:「做哥的力田有年,頗知生殖。況且辭官歸裏,便當老於耰鋤。二弟年富力強,方司民社,宜資莊產,以終廉節。」許晏、許普又道:「哥哥為弟而自污。弟輩既得名,又欲得利,是天下第一等貪夫了。不惟玷辱了祖宗,亦且玷辱了哥哥。萬望哥哥收回冊籍,聊減弟輩萬一之罪!」

眾父老見他兄弟三人交相推讓,你不收,我不受,一齊向前勸道:「賢昆玉所言,都則一般道理。兄長若獨得了這田產,不見得向來成全兩位兄弟這一段苦心;兩位兄弟若徑受了,又負了令兄這一段美意。依吾輩愚見,宜作三股均分,無厚無薄,這才見兄友弟恭,各盡其道。」他三個仍你推我讓。那父老中有前番那幾個剛直的,挺身向前,厲聲說道:「吾等適才分處,甚得中正之道,若再推遜,便是矯情沽譽了。把冊籍拿來,待吾等與你分剖!」許武弟兄三人更不敢多言,只得憑他主張,當時將田產配搭三股分開,各自管業。中間大宅,仍舊許武居住。左右屋宇窄狹,以所在粟帛之數補償許晏、許普,他日自行改造。其僮婢亦皆分派。眾父老都稱為公平,許武等三人施禮作謝,邀入正席飲宴,盡歡而散。

許武心中終以前番析產之事為歉,將所得良田之半,立為義莊,以贍鄉里,許晏、許普聞知,亦各出己田產一半相助。裏中人人嘆服,又傳出幾句口號來,道是:「真孝廉,惟許武;誰繼之?晏與普。弟不爭,兄不取。作義莊,贍鄉里。嗚呼,孝廉誰可比!」

許晏、許普三月假期後,打算納還官誥,許武再三勸諭,責以大義,二人只得聽從,各攜妻小赴任。裏中父老又將許武一門孝悌之事,備細申聞郡縣,郡縣為之奏聞。聖旨命有司旌表其門,稱其裏為「孝悌裏」。後來三公九卿皆薦許武德行絕倫,不宜逸之田野,累詔起用。許武婉辭,有人問其緣故,許武道:「兩弟在朝居位之時,吾曾勸以知足知止。若今日復出應詔,是自食其言了。況今賢才輩出,吾願躬耕樂道耳。」

許晏、許普到任,守其兄之教,各以清節自勵,大有政聲。後聞其兄高致,不肯出仕。弟兄相約,各將印綬納還,奔回田裏,躬耕樂道,奉其兄為山水之遊。正可謂一門三孝廉,美名遍天下。許氏子孫昌茂,累代衣冠不絕,後一直稱為「孝悌許家」。後人作歌嘆道:「今人兄弟多分產,古人兄弟亦分產。古人分產成弟名,今人分產但囂爭。古人自污為孝義,今人自污爭微利。孝義名高身並榮,微利相爭家共傾。謙和禮讓福運長,孝悌傳家萬事興。」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愛孝悌是做人之本,使人懂得感恩和回報,知禮敬的重要,人有禮敬必吉,家有禮敬能昌,國有禮敬自強。古人重天理良知,敬天禮地,與人為善,世風祥和,人們對任何東西都能體現出不爭。而當今中共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毀之殆盡,五千年的文明社會保存下來的優良傳統全被破壞了,強制給人們灌輸與傳統文化截然相反的黨文化,宣揚鬥爭哲學,推崇物質追求,摧毀了人與人之間、與天地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把正統的、美好的、善良的歪曲成愚昧的封建迷信,使中國人失去了道德的維繫,使一系列的社會敗壞現象層出不窮,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為賺錢而不擇手段,製造了無數人間悲劇。中共破壞人們的正信,特別是對修煉「真、善、忍」的法輪功學員的迫害,為了對抗真、善、忍,有意的放縱假、惡、暴、色情等人類最邪惡的東西,妄想把人帶入墮落的深淵。如今,天滅中共在即,現在中國大陸已有一億五千多萬民眾退出了中共的黨、團、隊組織,拋棄中共邪黨,復興傳統文化,回歸天理,中國人民才有光明的未來,才能重新擁有人與人之間的普遍關愛和祥和美好的人際關係,才能與天地自然和諧共處。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