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找回修煉如初的熱情

——看《法輪大法洪傳二十週年特刊》有感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七月三日】很長一段時間了,總覺得自己在修煉中提不起精神來,似乎陷入一種按部就班甚至無可奈何做事的狀態中,對周圍所發生的一切都近乎麻木,像被裹了幾層厚重的棉絮,就是無法突破。直到上個星期,《明慧週刊》的特刊──《法輪大法洪傳二十週年徵稿選登》刊出以後,才讀完一兩篇同修的文章,我瞬間感到就像有萬道光芒直射進我的身體及內心,驅散了我心中久久不散的陰霾,照亮了我心裏的每一個角落,同修們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讓我精神振奮,激動不已,淚流滿面。

《董事長修大法企業起死回生》中同修在世風日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在法輪大法這片淨土中改變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時刻用修煉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看淡名利,用一言一行證實法,救度眾生,使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起死回生。最終讓企業裏的職工發出了這樣的感歎:咱們的董事長就是咱們企業的無形資產,我們無論去哪辦事一提到她,大家都很敬佩她,而且很願意幫忙。我們在這個企業工作有一種自豪感。

青年同修寫的《從超市收銀員到搶手的人才》更是讓我看後從心裏由衷的佩服,同修被邪黨迫害沒有完成大學最後一年的學業,還被非法關押,到二零零六年回到家後,在超市做收銀員,在家人都覺得沒有任何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的情況下,同修的話讓我記憶猶新:「我想路是自己走的,憑證不重要,大法賦予我的才智和品德一定能開創出一條路。」就是這堅定淳樸的一念,真的為他打開了一片天。同修坦蕩的告訴應聘公司自己是因為修煉法輪功而被迫害沒有完成學業,這份坦蕩與堅持感動了公司的老總,在大法的指導下,在平時一點一滴的修煉中,青年同修從自己的專業擴大到了更多的知識領域,在技能上飛速的提升,讓所有人刮目相看,更多的公司為這位同修敞開大門。正如同修在文章結尾說的:「其實我看的書很少,連他讀過書的零頭都不及,但是我最愛看一本書,這本書是指導我思想的根本,這本書的名字叫《轉法輪》,是李洪志師父的著作,講的是超越於一切領域的最高的科學,也是親戚指的根和莖。想想,我連大學畢業證都沒有,還有一年的大學學業沒完成,入行也比同齡的人晚五、六年,當今社會就業壓力這麼大。完全是憑著從《轉法輪》中得到的智慧和德行,贏得了眾多人的認可,走出了一條寬敞的大道。」

《明慧特刊(二)》中《「真善忍」使我慈悲世人》看後我淚流滿面,從字裏行間真的感受的到同修通過同化真善忍,實實在在的在一件一件事情中去展示真善忍,最後讓所有曾經的敵人、陌生人、親戚朋友、甚至警察等都在真善忍面前感化了,不再敵視、不再麻木、不再邪惡,尤其是同修在自己的經濟都不富裕的前提下,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交學費,卻還將自己工資卡裏唯一的幾千元錢借給素不相識的母女倆給那家的女兒交學費,這樣的舉動,我捫心自問,同是修煉人,我卻真的做不到。同修的慈悲與善良真的讓世人看到了:大法弟子就是最好的人!我為我能有這樣的同修感到無比的自豪,我也升起了信念要朝著同修閃光的方向去努力。

最後一篇由大法弟子家屬寫的《天安門廣場的震撼》,將我的思緒拉回了九九年那個炎熱的夏天,那烏雲壓頂的邪惡以及隨處可見的恐怖。同修們前赴後繼的到北京天門前高喊:「法輪大法好!法輪大法是正法!」那盪氣迴腸的呼喊穿透雲霧、響徹天宇,直到我每一次聽到歌曲《天安門廣場,請你告訴我》都止不住流淚。作為大法弟子的家屬,做教師的妻子因堅持修煉被開除工職,上高中的兒子因不放棄信仰被開除學籍,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庭一夜之間支離破碎,彷彿天塌地陷,看不到任何希望。然而就在最絕望的深淵裏,天安門廣場上大法弟子響徹雲霄的「法輪大法好!」以及展開的金光閃閃的橫幅,面對警察的野蠻凶殘卻毫不退縮、無所畏懼的堅韌和慈悲,那一幕,讓所有在場的人震撼了。同修家屬的話真實的讓人感動,他說:「他們明知道跑進去就是被打、被抓、被判刑、勞教、失去親人甚至於有可能失去寶貴的生命。但是他們為甚麼還要這樣做呢?感動之中我明白了:他們這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壯舉,是想告訴人們:「法輪大法好!」是想告訴人們:偉大的佛法是共產邪黨「取締」不了的,他將永世長存!是想告訴人們:有一群「受益不忘恩」的人,將用生命來維護大法!」

我現在終於明白,為甚麼師父那麼珍惜我們大法弟子所走過的路,反覆的叮囑我們自己要珍惜我們走過的,歷史不會再重複了。

看著這一頁一頁同修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記錄下的點點滴滴,感慨之餘,我更多的是對所有同修們由衷的敬仰,更難以表達對偉大師父以及師父傳與我們的宇宙大法的感恩,只有最偉大的法才能造就出最偉大的大法弟子,我為我是這億萬大法弟子中的一個感到從未有過的驕傲和榮耀。

我不能也不將再故步自封,麻木不仁,在這新舊歷史交會的關鍵時刻,在這萬古機緣只一次且一切都到了最後的最後,我彷彿找到了我修煉最初的感動和熱情,曾經歷的和走過的歲歲月月又清晰的浮現在腦海,讓我內心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同化『真、善、忍』,救度我這一方,兌現誓約。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