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嚴謹修身 以德報怨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12月25日】趙概,字叔平,他原名趙禋,後因夢中有神人在名冊中書寫「趙概」二字,遂即改名。宋朝南京虞城人,官拜觀文殿學士,贈太子太師,謚康靖。

趙概曾與歐陽修公同在館閣任職,而且一起修起居注。趙概性情敦厚持重,沉默寡言,歐陽修很看不起他。等到歐陽修任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令)之職後,以趙概沒有文采為理由,把其貶官為天章閣待制。趙概清靜淡泊,並沒有把這當回事兒。

後來歐陽修的外甥女與人淫亂,忌恨歐陽修的人借題發揮,以此事來誣蔑歐陽修。皇上非常震怒,沒有人敢為歐陽修說話。這時,只有趙概為歐陽修上書,說:「歐陽修因文才出眾才成為皇上的近臣,皇上不能隨便聽信讒言,輕易誣蔑他。我與歐陽修來往很少,他對我也不太好,但我關心的是朝廷的大體啊!」有人問趙概說:「你不是與歐陽修之間有怨恨嗎?」趙概說:「以私廢公,我不能做這種事。」

趙概上書為歐陽修說話,皇上很不高興,歐陽修仍舊被貶官滁州。趙概後來執掌蘇州,後辭官守喪,守喪期滿後,被授職翰林學士,他再次上書,要求先為歐陽修恢復官職。

雖然趙概的請求沒有被朝廷採納,但當時的人們都非常讚賞趙概寬厚大度、以公為重、不計私怨的品行。歐陽修也知道了趙概原來是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對其非常佩服,兩人從此成為莫逆之交。

趙概在鄆州時,手下官員私自挪用了公家的錢三十萬,用來買了田地租賃賺錢。趙概知道這個官員家中貧困,因此就拿自己的錢替他補上了虧空的公款。史書上說他一生待人處事都是這樣,足可見他的仁慈寬厚。

趙概的德行如此高尚,這得益於他能夠在平常嚴謹克己修身。為了嚴格要求自己,他曾準備兩個瓶子,如果起了善念,或做了好事,他就把一粒黃豆投入一瓶子中;如果起了惡念,或做了不好的事,他就會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瓶子中。剛開始的時候,黑豆往往比黃豆多。由此可見,人都有缺點和過失,關鍵是如何對待。

後來隨著趙概對自己的磨礪,時時內省,努力克制自己,改過遷善,瓶子中的黃豆漸漸多了,黑豆漸漸少了,趙概終於成為了德行高尚之人。看來,高尚的品行是經過循序漸進的嚴謹修身而修出來的。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