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珠校長:「修煉法輪功讓我身心巨變 猶如重生」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4年12月10日】台灣雲林縣頂湖國小的陳素珠校長,曾經是一個一年要用掉58次健保卡的「病人」,身體的病痛甚至嚴重到讓她都覺得下半輩子的人生已經不再有任何希望。然而,在接觸法輪功之後的四年多來,她沒有再上醫院看診過一次。現在的陳校長,心中滿懷著喜悅與感恩,與大家來一起分享她重生的故事。

走過那段身心俱疲的日子

「我從國小五年級以來,就一直受頭痛折磨,初中二年級開始鼻子過敏,三十多年來,頭痛、嘔吐、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氣喘一直困擾著我。13年前動了子宮卵巢手術後,心悸、失眠、耳鳴又伴隨而來。2000年那一年到12月4日,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用掉了五十八次健保卡,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藥罐子。」陳校長細細回憶著那段身心俱疲的日子。「睡覺時鼻子不通,早晚打噴嚏流鼻水,夏天連電扇都不敢吹,更甭說吃冰過的食物,身心折磨可想而知。不僅如此,稍微受到驚嚇或參加公祭,回來就得要收驚,曾經有一週收驚三次的記錄。」

「沒有健康,生活是苦悶的。」陳校長說著。「但是礙於校長的身份,總不能每天愁眉苦臉的面對老師與同學們,所以只能忍下痛苦,並要求自己在上班時一定要打起精神。我先生都說我在學校是一條龍,回到家就馬上變成一條蟲。」

「那段受病痛折磨的日子,總擔心自己下半輩子可能都得躺在病床上了,甚至曾經還痛苦得想乾脆自殺算了。」回想起過去,陳校長雖然是輕鬆平和的說著,卻已經足以讓人感受到她那時的「辛苦」與「心苦」。「這樣的日子自己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直到接觸了法輪功。」

修煉大法喜獲重生的滋味

「自從大兒子介紹我修煉法輪功,短短一個月就感受到身心巨變。過敏、鼻塞、咳嗽、氣喘、心悸、失眠、耳鳴,已不再犯,頭痛嘔吐也明顯改善。從2000年12月5日開始修煉至今四年多來,就沒有再用過一次健保卡,也未曾再吃藥,連荷爾蒙都不必吃,收驚自然也都免了。」修煉之後的陳校長,在她的人生中第一次體驗了甚麼叫做「無病一身輕」,也能享受吃冰、喝涼水、吹電扇、冷氣的滋味與感覺。「法輪功讓我的人生不再與醫藥為伍,每天身心健康愉快,工作更有效率,以前從未奢望、夢想能有現在,感激之情無法言表,因此總希望更多的人能認識法輪大法,能和我一樣,脫離苦海,過著身心健康、多彩多姿的人生。」

陳校長的親朋好友都感受到她身心的轉變,因此先生、兒子、媳婦、大姐夫、二姐、二姐夫、哥哥、嫂嫂、姪子、姪女、妹妹,陸續都成了法輪功修煉者。而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大法,陳校長於2001年7月起在自家附近成立煉功點,並在2002年辦理兩次全縣教師研習營,參加教師六百多人,很多校長、主任、教師成為精進的修煉者,也在全縣積極推展,使法輪大法在雲林縣更加蓬勃發展。

「四年多來,我每天清早四點多與二十幾位社區民眾一起煉功學法。有很多人有許多很神奇的感應,身心都得到很大的變化。有失眠的,好了。有憂鬱症的,好了。有年輕人脊椎側彎得去做復健的,好了。有骨頭酸痛的,也好了。還有因為中風導致腦部失智、說話不靈光、走路要太太照顧的,煉了1個多月就有了明顯改善,可以自己騎腳踏車載東西到處跑。後來甚至還跟他太太一起到美國旅行2個月,腦筋也清楚了許多。大家看了都直呼不可思議,也自然而然的成了我們煉功點的活廣告,讓越來越多人走進來學。」陳校長談到在煉功點上見過為數不少的同修功友,各種神奇卻又普遍的例證,簡直是數不勝數。

喜悅分享美好人生的道路

當陳校長跟我們分享心得時,除了鼓勵大家可以多了解法輪功對於改變身心的奧妙外,也提到希望大家煉功儘量做到無求而自得,千萬不要抱著治病或任何的目地來煉法輪功。「像我自己,一開始也不知道能有這麼好的治病效果,只覺得反正死馬當活馬醫,但是真的用心去修,去煉之後,才發現甚麼症狀都好了,真是無求而自得。真正的修煉是要返本歸真,當你有那顆心想修煉,想讓自己心性提升,自然身上的病痛無形中不知不覺就可以去掉。如果是為了祛病來修煉,那最後可能還是甚麼都得不到。」

有時陳校長會遇到一些因為不識字而不好意思來學習的鄉親,她會鼓勵他們,「國字看不懂沒關係,可以聽台語的錄音帶,同樣可以學。」而另外有些人則是因為先前既有的宗教信仰與觀念影響不容易接受,陳校長也會建議他們,「如果認為自己已經是某個宗教或功派的成員,或是自己的宗教功派是最好的,有這樣觀念的人,請試著先放下這顆心,來學煉一段時間,給自己多一個機會,再來決定自己的選擇。」

「億萬法輪功受益者,在身心獲得重生後,都希望把這麼好的功法介紹給大家。但是由於江澤民集團的忌妒心,在中國大陸展開對法輪功學員的打壓與迫害。因此我積極的與煉功點上的學員一起參與講真象的工作,只希望大家不要被中共謊言所矇蔽,而失去這份千古難逢的機緣。」陳校長最後提到她內心真誠的期望。「我希望大家一起來認識法輪功,只要您堅持學煉,相信您一定能與我們一樣,感受到無病一身輕的喜悅,過著身心健康自在、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