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法弟子的教子日記:怎樣體現出為他著想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4月2日】2002年3月31日 星期日

原來,讓我不到四歲的兒子收拾玩具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經常是苦口婆心,見效不大,很多時候都是一場心性的考驗。以前,在讓兒子收拾玩具時,經常說:「玩具玩完了就得要收拾好,下次玩兒的時候才能好找,屋子裏要保持整潔,你自己不收拾誰收拾啊,媽媽要收拾一大家子東西,你得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媽媽喜歡能幹的孩子。」說了又說,然後還得耐心地鼓勵又鼓勵,然後通常還要幫他收拾一部份才算完。

後來,我察覺出我的問題所在,雖然讓他自己收拾玩具是從為了給孩子培養好習慣的角度出發,卻沒有完全從為他考慮的角度去說,既然我覺得他還不能理解培養好習慣、好性格的必要,就說了一堆不經大腦,容易想起來的話,其實,這些話裏有很多自私和執著。

那麼怎麼才能體現出為他著想呢?

有一天,我把他的兩箱冒尖兒的玩具,親自收拾了一遍,揀出了一部份大的放到了儲藏間裏,使玩具箱不那麼擁擠,減少收拾擺放的難度。等兒子回來告訴他,媽媽已經把玩具幫你收拾了一遍,以後你要自己收拾,如果收拾不了,媽媽就不會給你再買玩具了,因為買得多了,你會收拾不了。兒子問:「如果收拾得了,你就給我買新玩具?」我說,「如果你自己能收拾得了你的玩具,又如果有合適的玩具,我就會給你買的,但如果你收拾不了,就不給買了,因為自己的玩具應該自己收拾好,買多了,會讓你收拾不了。」兒子說:「好!」當天玩完玩具後,兒子很順利地收拾了它們。然後對我說「看我收拾得這麼好!」

一個星期天,我帶兒子去只在星期日開的一個市場,是附近的居民把家裏用不著的各種東西拿出來賣的一個跳蚤市場,兒子想得到一件玩具,並且說,「我把玩具收拾得那麼好。」我想起來,那幾天,兒子確實都很自覺地把玩具收拾得很好,起碼都自己撿到玩具箱裏了,就肯定地大聲說:「是啊!如果有合適的就可以買,但是如果買到家去,多了一件玩具,你能收拾得了嗎?」他說:「能!」我們在一個攤位上,發現了一輛木頭做的小汽車,很漂亮,只需要20便士,於是我就給兒子買了下來。

兒子得到了汽車,有一種自己能處理好問題的踏實感和喜悅感。我知道,他自己主動做事,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意識已經加深了。

今天,兒子白天玩得挺累,早早地就有了睏意,可是玩具還沒有收拾,於是,我跟他強調了兩點:一、玩具要收拾好,下次才好找;二、如果現有的玩具收拾不好,為了不給他增加額外的負擔起見,就不能買新的了。於是兒子迅速地把玩具都收拾好了。但又說想要一輛新的遙控汽車,我耐心地給他解釋,舊的並沒壞,只是沒電池了,舊的能玩,就不用買新的了。他也認可了。

在自己的心裏沒有用物質鼓勵的方式的意識,沒有用懲罰的方式的意識,只是考慮孩子如何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好該做的事情,再適當用一些精神鼓勵的方式,就對了。當然,如果進而能引導孩子從為他人著想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就更好了。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