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隨想:從《有感知的水》想到的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12月26日】我不了解水結晶裏面的水分子排列詳細情況,但我想應該是規則的、對稱的,和結晶的外形類似。這種規則性應該來自於一種規則分布的相互作用,而這種規則的相互作用就是另外空間之物體的分布的規則性或者結構的規則性,反映到這個空間來,表現為規則的水結晶。

被施加不同意念的水出現了不同的結晶,說明意念能影響結晶的結構,或者意念可以決定某種物質形狀規則。儘管我們不能直接觀察到意念,可是我們卻能夠通過至少是水的結晶這種方式,觀察到它們的作用在水結晶過程中的表現:不同的結晶形狀。

我們目前這種觀察是間接的。也就是說,我們間接觀察到了一種我們看不見也探測不到的存在,而這種存在,如果我們不用物質的概念來認識它,又能用甚麼來表達呢?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勇氣承認這是一種物質,那麼很容易我們就會認識到,意念就是物質、或者意念產生物質。可是這種物質顯然也不同於我們所認識得到的電磁波等任何已知的物質。如果說意念不是物質,亦即說水的結晶和意念沒有關係,那麼不同意念之下產生不同水結晶形狀就不會存在。

其實大多數人都不會這麼去否認,只是一般都會因為覺得不可思議、理解不了而放棄思考。不可思議之處在於我們一直都認為意識和物質是不同的東西,似乎意識只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它需要借助物質而存在(唯物)或者獨立於物質而存在(唯心)。我們沒有認為它們之間可以劃上等號、或者是誰包含誰。

不管是否懂得或者理解科學,大家都信仰科學,我想如果我們能夠用科學的方式來證明和描述出來這種物質與其存在,那麼即使誰都看不見,可能也都會知道並且相信了:意識就是物質。

按照科學研究的慣例,我們首先確立一些必要的前提、提出某種模型,然後尋找合適的數學工具,最後給出證明。當然,這種工具它只能打開我們所在空間的同時同地存在的同等層次的另外的人的空間。

必要的前提是現在人們的一些基本概念要重新定義:空間,粒子,尺度,大小(空間的、時間的)等,或許還有更多。而這些概念前提很容易變成現代數學的表達,然後再根據這些前提重新定義數學中數的概念、基本運算及其意義等。也就是說,現代的數學只要加上一些必要的修正,我認為可以用來作為打開另外空間的工具。一旦打開另外的空間,意識究竟是不是物質,會立刻就變成了無需討論的事實;並且物質到底是不是生命等一系列問題,同樣會隨之得到解決。其實到了這個時候,人們對生命、物質、精神等等的認識,全部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大家可能都很清楚,這將意味著甚麼。在這些皮殼空間裏,邪惡在那裏也隱藏不了,也不能再這樣把人控制下去了。從另一個角度講,至少這個空間的人,會知道這個空間的很多現象是另外空間的甚麼生命導致的,會知道自己不好的念頭會在另外的空間裏形成甚麼東西。要是這樣的話,再讓他不重德?恐怕很難了。

因為這一切至少對我來說幾乎是觸手可及的了,我想應該是到了我們可以這麼做的階段了,所以我很希望我們廣大的數學、物理領域內的學員,能夠抽出一點時間來一起探索。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