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講清真相 深入做到實處

——當前形勢下的一點思考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一年一月十八日】正法進程到了這一步,一切都要為「向世人講清真相」開路。目前國內許多地區各種形式的講真相,有力的揭露了邪惡,喚醒了許許多多被邪惡江××及其幫兇的謠言所矇騙的人。正反兩方面的教訓激勵著我們,用大法賦予的智慧,把這項工作推進的更深更廣。

以下針對當前形勢的一些特點,與大家探討,以期共同把事情做好。

一、反面的啟示:現在邪惡最怕甚麼?

「七•二零」後,起初邪惡最怕你出來煉功、用實際行動證實大法,它要維護「江家中央」的臉面;接著,邪惡怕大家在一起交流,因為那時師父沒有講話,靠自己悟,大家在一起的交流借鑑、互相促進,帶動了很多學員悟上來,走出來證實法;越來越多的學員走出來,邪惡就最怕你進京、上訪、上天安門。邪惡最怕的,正是那時大法粒子行動的主流。

而後來漸漸不一樣了,現今江××最怕我們「向世人講清真相」,尤其怕你用「大道無形」的方式去講清真相,它想盡辦法阻止也無能為力。所以現在對印、發資料的學員迫害,整體上比去天安門的迫害要重,甚至抓住一個獎惡人一千元。

二、既然邪惡已經讓人「忍無可忍」,那麼就用各種最有力的方式抵制它!

以前我們上訪、隨之坐牢,用大善大忍的境界講述真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師父講的:「是對還有人性、還有正念的生命的慈悲與挽救。」(《精進要旨(二)》〈忍無可忍〉)可是現在,邪惡已經讓人「忍無可忍」。如今,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廣泛、深入的講清真相、揭露邪惡,無疑是對邪惡最好的抵制,或許可以說這就是現在我們最需要集中力量做好的吧。

大法弟子前赴後繼的天安門護法壯舉和江××幫兇在天安門上演的邪惡暴力不斷的被世界媒體所報導,尤其在一些關鍵日期。這些報導使世界人民看到了大法弟子的正義、和平與勇敢,和江××及其幫兇的邪惡、殘暴和卑怯。有些功友以前沒有上訪過,發自內心的想來北京為大法申訴,這些無疑都能起到我們在證實法中應起的作用。但在此基礎上,我想,有些情況下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比較衡量一下自己還可以採取哪些其它的方式,以便更靈活、更有效、更廣泛的說明真相、揭露邪惡,在法的基點上用大法賦予的智慧全面考慮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作為一個大法粒子的作用。

三、從「我要做甚麼」,到大法整體需要我做甚麼

我們海內外大法弟子是一個整體,國內大法弟子更是一個整體。我們除了要在北京──這個江家邪惡中心揭露邪惡、說明真相、挽救世人,還要同時顧及全國各地、大小城鎮鄉村的老百姓。目前一些地方大法真相已經深入人心,而有些地方卻仍然資料奇缺,我們需要注意加大力度把說明真相工作更廣泛、深入的做到位。

師父說過:「過去的修煉人說:『我在幹甚麼』,『我要幹甚麼』,『我想得到甚麼』,『我在修煉』,『我要成佛』,『我想要達到甚麼』,其實都沒有離開那個私。而我要你們能夠做到的是真正純正的,無私的,真正的正法正覺的圓滿,才能達到永遠不滅。」(《法輪佛法(在瑞士法會上講法)》)很多情況下只要把個人的意願放一放,從整體上考慮問題,自己就能知道如何好的發揮大法粒子的作用。

四、講清真相,不能流於形式

有的雖然在講真相,但是忽視了「講清」。如果講不清、不深入,人們對大法的認識可能容易流於表面甚至繼續誤解,比如除了標語之外,還要有有力度的事實和評論資料配合才能讓人們明白真相。再如,弟子們省吃儉用、費盡周折印出來的真相資料,如何派發才能真正起到證實法作用?也是需要我們今後更多用理性和智慧思考的。

在天安門打橫幅、煉功、用全身心證實法,展現大法弟子不畏強暴、用慈悲和生命抵制邪惡的境界,對遊人來說,震撼至深。在親朋好友中、在工作單位、機關學校、大街小巷傳播事實真相、揭露邪惡也能讓很多人澄清誤解、對大法有個正確的認識。因此,各種形式的真相展示和在各種場合的真相展示都很重要,都要有人做。同時,就資料工作本身而言,從上網、編製、印刷到散發等等各個層面都有保證,我們的說明真相活動才能持久深入。

五、「大道無形」的形式,邪惡無機可乘

正法是無形的,從微觀上到表面,邪惡根本無從察覺。實踐證明,講真相中「無形」的方式,從「微觀」滲透,效果是很好的。

特別是不少地方整體協調好的行動,既痛擊了邪惡,又展現了大法的力量,廣泛的面向世人講述了真相,邪惡對此是最怕的。人體內臟之間是有脈絡連帶的,宇宙之間也是有無形的連帶,大法粒子也是一個整體。大家以無形的安排協同在一起,而又散於無形,因為符合大法無形的法理,當然最有力了,而且讓邪惡想查也查不到頭緒,無機可乘。

以前我們能放下生死、不怕考驗,坦然面對迫害,而現在明白了師父講的「誰也不配考驗大法」(《導航》〈在美國西部法會上講法〉),我們不承認強加的迫害,全面的抵制邪惡,同時需要更大限度的放下自我,運用大法賦予的智慧,在大道無形的正法中,更充份發揮大法粒子的作用。

以上體會,僅供功友們參考。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