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人類認識方式有侷限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我們人類認識世界的基石是概念,表達認識的基礎是語言。語言描述概念。無論是自然語言也好,數學符號語言(公式、推理規則)也好,莫不是焉。概念是人類根據自己的觀察系統(感覺器官)本身的限定方式所得出的。概念是一個個的元素,由概念組成的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構成一個離散的有限集合。概念的數量直接決定了認識集合的大小。語言也是由一個個的基本元素(字、詞、句等)構成的,這些基本元素的數量也是有限的,對它們以所有可能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也只能產生一個離散的有限集合。離散的有限集合之間可能建立一一對映的關係。這就是我們的語言為甚麼可以表達我們思想的一個原因。「言之有物」嘛,有其確定的描述內容-概念。

我們人類所身處的這個世界,有很多可以用概念來進行簡單的描述,比如一個蘋果、地球圍繞太陽的運行軌跡等,不一而足。我想大家會承認這個世界中有無限多的事物。可以假設我們有無限多的概念來對應這個世界中無限的事物;那麼概念所組成的是一個離散的無限集合。而人類的語言無論如何不可能組合出來一個離散的無限集合。不管是否學過集合論,大家都會很清楚:離散的有限集合不可能同一個離散的無限集合建立一一對映關係。如果要建立某種對映關係,只能取離散無限集的一個有限子集;否則無可能。也就是說,採用概念、語言來認識世界和傳播認識這種方式的本身,已經決定了人類認識範圍的狹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當我們直接採用語言來描述我們的認識的時候,我們的表達已經不完全是我們想要表達的了;當另外的人要通過自己的經驗來理解時,又產生了更多的誤差。再則,我們還要求語言的表達形式規範-符合人類的「審美觀」,這更加使得語言缺乏內涵-所表達的事物本身。

但是這個世界既不是離散的、也不是有限的。

直到目前,人類普遍還在採用這一類基於概念的符號系統作為認識世界的手段。這些系統,無所謂哪個好哪個壞,全是處於一個層次之中。

人類曾經有過另外的基於運動過程(狀態之間的轉換規律)的描述系統:易經、五行,這裏不多說。

是否人類想認識完整的這個世界不可能呢?當然不是。其實,的的確確是「大道至簡至易」、「大道無形」,當我們能夠放下所有的有形有限的認識方式時,我們已經身處整個無量無際的萬千世界了。非有為即無為,是重視手段本身使我們放棄自己。放棄一切有形有為,而絕非自我,這就是修煉人和常人的根本區別。

一個大陸學員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日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