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過關經歷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日】我是二零一七年八月走入大法修煉的,今年53歲。二零二五年二月十一日至十八日,我經歷了修煉以來最大的一次病業關,也是心性關。

從二月十一日開始,我感覺在兩腿之間的大腿根處長了一個包,但不痛,我認為是淨化身體的表現,就沒放在心上。可是包越長越大,並且兩天後開始疼痛。我想過關那就承受吧,消業呢。我該幹嘛幹嘛,不去關注它,騎車會痛、難受,我也堅持騎。

可是包越長越大,越來越痛,已經影響到我無法煉動功,站不住,我就堅持煉靜功。最後連靜功也煉不了,發展到不能站、不能走、不能坐,無法出門上班。疼痛讓自己已經沒了正念,同時生出了怕心,生出了是不是該上醫院、該吃點藥的心,雖然這些念頭一冒出來我馬上就否定它,可是痛起來又不停的往外冒。我不斷給自己加強正念,背師尊的講法和《洪吟》。

其實一年多來,我一直隱藏著一顆執著看劇的心,不願意面對,不想去掉。作為一個煉功人當然知道不應該看劇,可是一直找各種理由保護著這顆心,歸根結底就是一顆根深蒂固的安逸心阻擋著自己。結果招來這場刻骨銘心的魔難。

二月十五日我還在看劇,十六日我幡然醒悟,痛下決心不再看劇。其實是不敢再看,因為修煉是嚴肅的,容不得半點僥倖,否則就會被舊勢力、被魔鑽空子。

可是疼痛還未有好轉,我心想:怎麼還沒好呢?我已經徹底不看劇了呀!(這是有求之心)如此疼痛我該怎麼辦呀!我知道自己向內找的還不夠,繼續向內找。找到自己不願承認的色慾心,其實看的那些劇裏都有很多大量的不好的東西,現在的影視作品哪有好的,都是烏七八糟的,各種邪靈爛鬼不好的東西都隱藏在裏面。這些東西勾著人的心,不斷的看就不斷的給它輸送養分,最後就滋養出一個想看劇的薄薄的「假我」,隨著不斷的看,就不斷的給它養分,這個「假我」就越來越壯大,去除起來就會越困難。人就是這麼不悟,不想放棄常人的所謂安逸,遭致這麼大的魔難,摔了這麼大個跟頭,才能下決心放下。人為的給自己增加了一難。修煉是嚴肅的。

開始我因為包長的地方而羞於與同修交流。我認識到這是嚴重的面子心作祟。十六日,我開始和同修交流,增加了正念,也啟發自己不斷的去思考藏起來的不願意面對的色慾心,愛看劇中的帥哥美女,這都是色慾心。同修也不斷鼓勵著我,加強著我有師在,有法在,關必過的信心。感恩師尊安排同修在身邊與我共渡難關。

通過這次魔難,我深刻體會到大法是超常的,是無所不能的!無法用語言描述我在這次過關中體驗的玄妙感受。

過關的關鍵在於念頭對、正念強。十六、十七、十八日這幾天,痛的我齜牙咧嘴,只要動,只要變化體位就痛,那真是每分每秒都在煎熬。一直在撐,都感覺快撐不住了,就不停向內找,可是依然包越長越大,越來越痛,最後都無法坐,只能躺。師父慈悲!不斷的在加持弟子,點化弟子加強正念,不被負面思維拖下去。這過程中,我也一直在聽同修交流文章,也在背法、讀法發正念。

十八日中午發完十二點正念,聽師尊講法,我一下悟到,那個包是看劇形成的黑乎乎的「假我」長的,痛的是它,包是它的,我怕甚麼呢,讓它越痛越好,痛死它,包越長大越好,它好早點死,本來就是要讓它死的。想到這裏,神奇的事發生了,我的雙眼各落下一滴淚,同時牙齒不停的打顫,非常厲害,我就想:可能是那個「假我」聽見我的想法了,知道它要死了,害怕的牙齒打顫。而且自此後,甚麼上醫院呀,吃藥呀,這些怕心自然就沒有了,消失的無影無蹤,真是見證了大法的神奇!是常人無法想像,無法感知的,感恩慈悲偉大的師尊!

果然晚上八點多,我準備發一個小時正念,由於我無法坐,我就只能躺著發,大約二十多分鐘的時候,我動了一下身體,感覺好像沒痛,一摸,一灘水,因為關著燈,當時也不知道是血水。知道包破了,心想:包破了,關過了,明日可以去上班了,趕緊行動起來(洗澡、銷假),心裏可高興了,這一關總算過了。轉念又一想:這不是歡喜心嗎?可不能有歡喜心。趕快平靜下來,繼續好好發正念,按計劃發完一小時正念。雖然我身體未動,就動了這麼多念。

發正念過程中又想到:體不痛了,怎麼還躺著發正念呢?我趕緊坐起來雙盤發正念。這時神奇又出現了,牙齒又開始打顫,只是弱弱的,不如之前那麼激烈,我心想:真險啊,幸好及時發現了歡喜心,及時止住,不然又要被鑽空子了。它可能聽到我想的,知道自己大限已至,嚇的又開始打顫,只是已經奄奄一息了,所以就顫的弱些。

正念足,只要想對了,幾小時就顯神奇。當然「假我」還未完全清除剝離銷毀盡,看劇的「假我」 ,我想應該是徹底銷毀了,色慾心形成的「假我」還得繼續持續不斷的剝離銷毀它。

這一次教訓是慘痛的,修煉是嚴肅的,來不得半點懈怠,明知不在法上卻不去歸正,一味放縱,結果摔這麼大個跟頭。感恩師尊慈悲救度,庇護,點化,才得以過關,慘痛教訓,謹記!

經過這次魔難,餓感覺自己好像獲得了新生!大法的威力,大法修煉者的美好,師尊的慈悲,是常人無法感知的。

(責任編輯:任嘉)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