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徵文選登】為了甚麼 中國知識分子在掙扎內耗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二年九月八日】如果說「六﹒四」讓中國知識分子失去信仰、放棄社會責任、甘願下海撈錢,那麼這場對真善忍的迫害則使中國知識分子加速內耗而走向名存實亡的危機。

高校作為知識分子聚集之地,有著具有高等學歷的行政管理層、從事研究和教育的教師以及接受高等教育培養的學生,被社會視為發展進步的支柱。而因為忌憚知識分子的影響力,中共一直在加強對高校意識形態的管控:幾乎每個大學都開設毛論、馬論這類必修課程,設立黨支部,監控師生言行,壓制師生信仰,甚至設置有610辦公室對真善忍進行迫害。這種迫使人放棄是非觀念、看淡道德價值的做法無疑在蠶食知識分子的靈魂,削弱著知識分子的能力。實際上,這種環境正持續抑制著知識分子從利他角度的思考、對不正確現象的質疑挑戰、對未知領域的堅持探究、維繫寬鬆友好環境的意向以及貢獻社會的責任感;而不斷強化著對利益的爭奪、對權力的追求、對功績的急切、對領導的諂媚以及對社會問題的冷漠。

雖然中國依靠高校龐大的師生群體,發表了數以萬計的論文,然而在這光鮮表面之下,高校內核正在加速墮落。這種鼓譟物質成就而迫害精神追求的局面,扭曲了教育和學術生態,使很多知識分子在壓力下被改造成在物質利益中互相爭鬥並痛苦內耗的群體,進一步使其逐漸放棄自我尊嚴和底線,最終在社會形像被醜化的同時失去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能力,而落入了成為中共政治附庸的困境。

在這自上而下對真善忍的打壓之中,高校開始缺乏對道德修養的追求,現已出現了造假常態、內鬥激化和浮躁盛行的現象。

抑制真──造假常態

高校造假幾乎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財務造假尤為普遍。不少高校領導和教授利用手中資源套取經費、侵佔公款,通過偽造交易、購買發票、收取回扣等方式謀取私利。更有甚者,利用強勢地位侵佔經費中屬於科研人員的勞務報酬。

這種風氣一定程度影響了高校制度。國家項目和其經費數目成為了高校的主要考核指標,直接關係職稱、待遇和資源。一方面,國家項目對經費支出的明細進行限制,而這常常不符合實際需求;另一方面,項目經費結餘將可能對後續項目申請產生負面影響,鑑於這類潛規則,為了後續得到更多經費支持,高校會催促花掉所有經費。高校教師一面超量申請經費,而一面想盡辦法花光經費。同時,在經費管理中,高校只負責審核文件,將採購活動交予教師。高校為了避免承擔責任,使財務報銷複雜化,以顯示表面的嚴格管理。

教師在項目申請困難、經費開支壓力和報銷繁瑣的多重壓力之下不勝其煩,開始隨波逐流,利用制度中似乎有意留下的空子,進行財務造假。即便是一些清廉的教師也多少會使用虛開發票來變更開支名目,或是為了簡化報銷流程,或是解決明細限制和經費結餘的問題。

這種抑制求真務實的財務制度在掩護貪腐的同時,也成為了突破教師心理防線的開端。在更多資源和升遷機會面前,部份教師開始拋棄底線。在財務造假之外,也出現越來越多的科研造假。

從十幾年前的「漢芯」事件,上海交通大學院長進行學術詐騙,到近幾年多個院士的論文成果被國外團隊打假,天津大學教授長期造假被學生實名舉報,以及多起教師和研究生論文的嚴重抄襲現象被起底。而所有事件的曝光卻幾乎都沒有高校管理部門的參與。究其根源,則是高校放棄求真,以利為導向的結果。領導層可以從造假中獲利,而又可以不用承擔責任。對於造假抄襲、論文買賣、誇大成果、署名潛規則等問題,高校師生現已習以為常。

伴隨著財務和科研造假,高校不得不創造虛假繁榮,以掩蓋研究和教育的失敗。通過提高論文發表數量,顯示科技成就領先;而在巨量論文之下,關鍵設備和軟件依然高度依賴進口。通過引進善於發表論文的海外人才,顯示科研實力成長;而輕視對師生的長遠支持和對科研教育環境的本質改善,關鍵基礎問題仍少有突破,所謂技術發展常與社會業界脫節。通過大量收買非洲等地留學生,顯示教育國際化程度提升;而在給予了留學生明顯高於中國學生的待遇同時,卻大幅降低了留學生的畢業標準。通過提升就業數據,顯示人才培養的成功;而背後卻是操控數據和迫使學生假就業。通過宣傳排名和資源,顯示學校管理的進步;而極力掩蓋和縱容教師對學生的霸凌以及封鎖學生的自殺消息。在制度的滋長下,高校造假已然泛濫。

抑制善──內鬥激化

伴隨著對私利的追求,高校師生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授之間互相不服、難以合作,有的甚至背地使絆,抓住機會拉人下馬。在互相爭鬥和提防中形成幫派,矛盾逐漸激化。項目經費、職稱獎項等資源漸漸被領導、院士這類人所把持。面對激烈內鬥,青年教師為求職業發展,不得不選邊站隊而參與其中,一邊忙於關係應酬,一邊加班科研,疲於奔命。

研究生由於沒有資源和權力,成為了高校底層階級,常被視作廉價勞動力。雖然承擔科研項目,為團隊創造收益,卻通常沒有與之相稱的收入。一些嘗試提高學生待遇的導師還可能面臨嘲諷和排擠。而部份導師直接利用畢業進行威脅,對學生進行壓榨,甚至對學生進行欺凌和侵犯。在此風氣之下,很多導師自然而然的開始讓學生參與報銷、採購或家務等與科研學習無關的瑣事之中。一些學生在忍受長期欺壓之後不堪重負,有的放棄學業,有的精神抑鬱,有的甚至自殺。然而,高校偏袒導師和少有追責的縱容態度使得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愈加對立。

部份研究生和本科生為競爭獎學金、保送名額等資源,或為避免受到欺凌,有的送禮討好教授或輔導員,有的詆毀或利用同學。在學生會中,明爭暗鬥更為明顯。

當學生明白了爭鬥的要領,也開始趕下教師。近些年,一些學生開始通過扣政治帽子對教師進行打擊,比如:攻擊黨和社會主義、嘲笑中國夢、侮辱四大發明、 鼓吹信仰宗教等。

在壓制善良的過程中,高校演變成了中共政治鬥爭文化的延伸:利益紐帶下存在短暫的局部和諧,相互內鬥漸漸成為主要旋律。在缺乏互相扶持、寬鬆友好的環境中,很多知識分子掙扎內耗而身心俱疲,進而缺乏思想碰撞、阻滯探索創新。高校中甚至出現這一景象:師生出國後,成果頻出;歸國後,則難有建樹。

抑制忍──浮躁盛行

缺乏自我約束和克制,而進一步抑制了真和善,高校中充斥著急功近利的浮躁。

在失去眼前的利益時,很多人開始寢食難安而憤憤不平;在面對自己的困境時,拒絕反省品行和自立自強。越來越多的人盤算著如何走捷徑,更快取得競爭優勢;越來越少的人追求內心的平靜豁達,更好專注科研和教育。

高校校長亦為政府官僚,任期之內急需政績升遷,無意切實改善高校問題。高校行政缺乏長遠考慮,抵觸自身改變,而急於引進具有資源的外校教授、籠絡海外人才、尋求海外合作、加大媒體宣傳等方法掩蓋固有問題、完成業績目標。高校挖人過程中常常不計後果。有的許下難以完全兌現的承諾,導致教師入職後即與管理層產生矛盾;有的誘使海外知識分子損害國外研究機構的利益,導致華人形像嚴重受損,使得國際研究合作受阻;有的頻繁互挖牆角,導致管理層提防教師帶走資源,威脅取消「帽子」榮譽、扣留項目經費等。高校宣傳也常常好大喜功。例如,為展現教育的成功,跟風本科生發表論文的宣傳潮流,讓教授配合工作,引導學生投機。然而在此宣傳之下,卻是很多博士生不能滿足論文數量要求而不得不延期畢業的景象。

教師的聊天內容總是離不了房子、項目和「帽子」,難以忍受在名利爭奪中落下,用勾心鬥角、找關係、戴「帽子」代替真才實學。雖然重視項目申請,但卻常常草草結題,科研成果與申請書的描繪總是難以匹配。在科研和教育中,教授們利用青年教師和學生追逐「短平快」成果,甚至有的要求青年教師和學生「鍛煉」喝酒應酬;在創業潮流中,不少教授則直接虛假創業,套取政府補貼。如今,中國院士基本官員化,成為了象徵最高江湖地位和權力的「帽子」:在科研活動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一邊為自己謀取大量項目經費支持,一邊壯大自己的幫眾門徒。

於是,教授被稱作「老闆」,為爭奪經費資源而奔波,有的甚至變成為了披著學者外衣的流氓,被戲稱為「磚家」或「叫獸」;青年教師自嘲為「青椒」,為幫助「老闆」贏得爭鬥,需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但拿著較低的收入;研究生則自嘲是「煙酒僧」,感歎無所學得的同時,而又不得不為了畢業而接受被壓榨的現實。

然而,這股病毒般的內耗潮流不僅在高校,也已席捲整個社會。作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我們在求學和探索中也曾擁有理想。面對潮流中的亂象,你是否仍在無可奈何中苦守底線;或已在隨波逐流中身心交瘁。尋找真相,你會看到真善忍在中國文化裏的光輝,找到當前危難的解藥。祝你找回真正的自我,渡過中共的毀滅內耗,重拾作為知識分子的榮耀。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