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法會】跟隨著明慧網媒體修心性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一年七月六日】

尊敬的師尊好!
同修們好!

當我接到今年的明慧法會將以通過網絡舉行的通知時,我認識到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對師父的慈悲安排,對再次給我向尊敬的師父彙報修煉歷程的機緣,心中是充滿了感激之情。

最初加入明慧媒體

我是在二零零零年得法。那個時候邪惡正在鋪天蓋地,但是我卻沒聽說過法輪大法,以及中共迫害法輪功的事。當時正好我去拜訪叔叔,叔叔跟我介紹:「你試試這個,太棒了。」他非常了解我,打從十幾歲開始就一直在尋找一條修煉道路。看完《轉法輪》後,我決心要修大法,我找到了多年來尋尋覓覓的大法大道。

剛開始的頭三年,我的修煉環境只限於跟這位叔叔,兩個人經常分享心得和交流,我們倆都處於個人修煉。後來叔叔因為面臨經濟壓力,六十多歲的他移民到美國去。叔叔走後,我驟然失去了唯一擁有的修煉環境,於是去尋找其他的同修,終於找到並參加當地的學法組,開始了我正法時期的修煉。

二零零三年(或二零零四年)的某一天,我們當地的明慧協調人朝我走過來。他問我是否願意加入明慧項目成為翻譯員。我點頭同意。就這樣,我開始了參與明慧網的旅程。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網站還沒有叫明慧網,而且遠遠達不到標準。但是自從那時起,日復一日的不停的在翻譯,也從未想過為甚麼要翻譯,直到有一天我理解這就是我的史前誓約。

溶入國際明慧網

當二零一零年首次接觸《明慧國際》的時候,協調人問我在做明慧項目的過程中,自己有沒有提高?這個問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父在最新講法中說:「而且大家也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是為了走向圓滿。」[1]師父的話明確的告訴我們,這份工作是為了走向我們自己的圓滿!這是師父賦予明慧團隊所有每一位的慈悲、寬容以及千載難逢的機緣,不管每個人在這項目中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這些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意識到在明慧項目中修煉是多麼的神聖。在修煉過程中,我當然也承擔了其它責任,甚至有其它項目的負責人曾要求我別當明慧編輯,但我很感恩師父的教導和鼓勵,再怎麼小的角色,我從來沒從明慧項目真正的退出過。

意見分歧與心性提高

在修煉路上的起伏過程中,確切的說是幾年前,我們失去了主編,他經歷了許多阻礙干擾,沉浸在常人的生活中。我曾為此跟他交流,他接著就參加我們組的每週學法。原以為他已經歸隊,殊不知過了兩、三次後,人又消失蹤影了,直到他從項目中最後完全消失了。我原本希望在同組裏可以找到可以替換我職責的適當人選,但是沒有人願意,不得已,除了負責協調,我又回到之前的編輯工作,有時遇上文章數量不夠時,還得自己去翻譯來補足,來維持每日上傳發表的數量。

幾個月前,我們的編輯說,他推薦團組裏的其中一人成為執行編輯。我採納他的意見並同意試用期。經過幾個月觀察,有明顯的良好工作表現,我想讓他代替我擔任全職編輯,這樣我可以專注於項目的整體協調和擴展。不過,這個想法卻被另一位編輯打消,他的話明顯表達了失望,他說我和之前辭職的編輯沒甚麼兩樣。

我的理解,作為協調人,必須給團隊裏已經達到標準的成員提供提高的機會,承擔更大的責任。團隊裏的每一員都將在適當的時候得到他發展的機會。

師父說:「當一個神提出來一個辦法的時候,他們不是急於去否定,不是急於去表達自己的、認為自己的辦法好,他們是去看另外的神所提出的辦法的最後的結果是甚麼樣。路是不同的,每個人的路都是不同的,生命在法中證悟到的理都是不同的,可是結果呢很可能是相同的。」[2]

師父也說:「佛只看人心,神只看人心。」[3]

在這過程中,我意識到我必須尋找自己的提議的背後的動機。佛只看咱倆(我和反對我的編輯)的出發點:是不是真誠和純真?是否真的是為了這個項目的利益?主要也是讓我能夠以正面的心態對待意見上的分歧?放下了負面的想法後,我突然意識到這位和我持不同意見的編輯,他也正在負責這個項目。我回頭查看自己對項目協調人的定義的理解,協調人並不是甚麼都自己來,翻譯、編輯,負責工作上的協調和項目的發展等工作,那樣的話就效益不高。另外,團隊裏的每一位成員也在建立他們自己的威德。

我突然想到了師父的法,「當然我們可以善意的去解釋,把事情說清楚都沒有關係,可是你太執著了也不行。」[4]等事情都搞明白了之後,我要求跟兩位編輯和新加入的準編輯進行交流。最後得出了個結果,兩位編輯同意讓新人升為全責編輯,代替我的職責,而新編輯表示願意承擔這個任務,接替我的職責。

不久前,同一組裏的兩位同修A和B有矛盾。B表示他想要退出明慧項目。第二天,我打電話給B,希望他從新考慮他的決定。我們交流的很好,B不再情緒化,決定取消之前的決定。我聽後心裏頓時輕鬆起來。

前不久,B在例會上問我,當時打電話給他時,我腦子裏想到的是甚麼?我很驚訝,回答說,細節我不記得了,因為時間隔的太長了。但當時只是覺的我們不應該失去你,從現時的觀察,你的修煉應該可以更穩定。B接著說了個故事。他說,發生衝突後,當天晚上他做了個夢。夢中,A同事打開門,引領他進入一間房間。B進來時,他清楚看到,整個明慧團隊已經在房間裏端坐等著他了。醒來時,B明白這是師父給的啟示,不要退縮。

從這次分享交流,我突然意識到我的「自我」──以為是自己在發揮作用,努力幫助其他同事,其實這背後全都是師父在做。這些事也提醒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放下對自滿心的執著。

還有一件事,我閱讀明慧網的交流心得文章,經常讀到同修學法每天起碼兩講,甚至三講。但是一旦他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時,他像是一個普通人一樣沒有向內找。當時我心裏說:「師父,我也想提高,更深入的向內找。」說完瞬間也就把它給忘了。

一次,跟總部交流之後,我看到我們的網站內容還很缺乏,就跟明慧廣播負責人交流說,我希望將每週一個播客的產量增加到兩個,他說沒辦法,因為這個那個障礙。我聽後感到有點無奈,就像一輛車要跑得快,必需發動機、車輪,以及所有的組件也得配合。我靜下心來,想起曾經有位同修跟我說:「你要有耐心。我曾經想推動某些活動,但我的願望沒有實現。直到有一天,我要的那個活動終於辦成功,而且效果意外的好,非常的合時宜。」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去記住這件事。有一天明慧廣播負責人跟我說,他和他的小團隊要增加產量了,除了播報修煉心得,還增加明慧新聞廣播。我聽了當然很高興。有一天我問他,他怎麼會突然想做明慧新聞廣播?他回答,當時你說的時候其實我也想做,可是障礙實在太多了;我求師父開示指導我。我突然覺的,作為協調人,不能這麼容易失去希望,而且心胸要多一些寬容,凡事多了解一下,關心你的同修是不是遇到了甚麼困難。想到此,想起師父時時刻刻陪伴在弟子身邊引導著。

師父說:「大法的工作也是在修煉,在常人社會中的工作方法與大法負責人都掛不上鉤,也就是前人沒有這樣的形式與工作方法,既負責又是個普通修煉者,你們在探索著走自己的路,大法的負責人也都是在鍛煉自己。」[5]

明慧法會通知

接到通知後,第二天我立刻找團隊通知他們要協調此事。有人聽後顯得熱情,有人沉默不語。在協調期間,許多人沒有出席。由於兩位編輯也沒有到場,第二天我們再次召開協調會。這次有一位編輯不出席,我打去的電話也不接聽。這顆心顯然已不耐煩,出現了負面的想法,還抱怨連連。由於這個負面的思想,我請團組裏一位成員立刻聯繫找到這位編輯,可還是沒接通沒找到人。這次我再也沒有集中在我自己,而是擔心起他來,到底發生甚麼事了嗎?

在學法時,師父的一段話提醒我,遇到矛盾時要把自己當作是煉功人,「因為矛盾產生的時候,會突然間出現,可是卻不是偶然存在的,那是為了提高你的心性的。你只要把你當作煉功人,你就能夠把它處理好。」[4]

我感覺到自己再次被師父提醒,這難道不是個提高心性的好機會嗎?修去不耐煩的心,負面思想,抱怨心。這一切不就是我自己的思想在腦海裏旋轉,猜測他是這樣或是那樣的嗎?為甚麼避開矛盾,為甚麼自己不去給他打電話,為甚麼還要假手他人聯繫他?當晚,我調整歸正自己的心,再去打電話,電話成功撥通,對方那頭也接了,這樣,有關明慧法會我們就開了三次會。儘管如此,當你以寬廣的心來對待這一切,身體變得很輕鬆。事後,這位編輯也改變之前怠慢的態度,恢復原來的勤快響應私訊。這些在表面上浮現的經過,確實都不是偶然的,都是讓我修心提高的。

在我們團組裏,一位年紀輕輕的就已經在網絡技術方面起重要作用的隊友,但是每次在跟我說話時,如果我或者其他成員做錯甚麼事時,他會毫不猶豫的嚴厲批評;每次跟我說話,沒聽過他稱呼一聲「兄長」,我們的關係甚至已經僵硬到我停止叫他的名字,心裏總納悶:這年輕人到底懂不懂禮貌?這個過程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一直到我對此事一點一點的淡化,我對他的態度也就平常化了。當我們開會宣布有明慧法會,儘管他沒有出席協調會議,我還是主動聯繫他,當時他說:「謝謝您,兄弟,我這次不參加。」

接著,我請其他的編輯告訴我哪些人想要參加法會?可是遲遲等不到答案。我那顆迫不及待的心又冒出來,只是因為之前跟編輯鬧矛盾的教訓還歷歷在目,讓我提醒自己要忍耐,多一點耐心,誰參加或者不參加,一切都有安排的。總部希望我們別拖時間趕緊報名,這是沒有錯,可是在做的過程中,自己心裏別浮出任何的執著。截止日期過後,仍然有一些人沒來報名。我查了一下名單,那些沒有報名的,其實就是那些長期做翻譯的,但沒有更進一步的參與進來,例如:沒有參加小組學法,參與協調例會。在整個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的心胸不斷的被師父加大。

這就是我在明慧項目中修煉過程的部份心得,如有不符合法之處,請同修慈悲指出。感恩師父的教導與保護,賦予我修煉的機緣,感謝同修的整體配合與合作。

註﹕
[1] 李洪志師父經文:《大紀元新唐人媒體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二》〈二零零二年美國費城法會講法〉
[3] 李洪志師父著作:《長春輔導員法會講法》
[4]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5]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六》〈亞太地區學員會議講法〉


(明慧網二零二一年法會發言稿)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