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寫《轉法輪》的體會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一年十月四日】在今年暑假期間,我排除種種干擾,保持正念,在師尊的加持下,在家人同修的支持與配合下,我默寫了一遍《轉法輪》

在正法修煉開始的幾年裏,我就隱約有一種或是願望或是久遠前的誓約,要把我所在層次中知道的大法在這一層中的展現帶回去,帶給天國的眾生。所以每當執著難去時,我在求師尊,我也偶爾會在心裏對眾生講:請你們也能時刻監督,督促我做好,我也會不負你們眾望。

我是今年七月九日開始默寫《轉法輪》的,是在怎麼樣學法也看不到法理的情況下開始,就像是一堵牆擋在那兒,我無論如何也邁不過去了的時候。

可是剛開始寫到第二頁時,我就想打退堂鼓了。大腦一片空白,甚至於知道此一行是幾個字,可就是一個字也想不起來。師父說:「你自己的悟,只是在修煉中遇到困難克服後繼續修煉下去,這是講你的悟,真正從理上悟到甚麼。如果這個法不讓你知道,你怎麼悟也是悟不到的」[1]。

我知道如果沒有師尊的加持,即使曾經背的再熟練也會想不起來一個字,因為這是宇宙大法,不是單純的像常人中的理論著作那樣的去背誦就行,就好似常人中記憶力驚人,卻不能記住一段法一句法的道理一樣。拿起筆又放下,幾次打算想放棄。三、四天的時間僅寫到前六頁的第一個小標題。

在二十年前開始下決心修煉時,我曾告誡自己:一修到底,決不半途而廢,包括任何一件具體事件或不管大小事難易成度。可現在默寫大法下了這麼大的決心才剛開始就放棄,這不等於半途而廢,一事無成嗎?我求師父,我想要完整的默寫一遍《轉法輪》,請求師父加持弟子。

這樣一直持續到七月十六日週末時用了一週的時間才艱難的默寫完第一講。可是我看到了希望。緊接著週末晚上開始,一直到週六週日兩整天的時間,除了每頓飯連做帶吃的半個多小時,我一直都趴在桌子上寫,寫,默寫完了第二講。頓時我信心大增。儘管此時腰已酸硬的像棵樹樁,小臂疼的已拿不住筆,可我已經給自己下定了任務計劃,一氣呵成,一個月全部背寫完成九講。

可是計劃歸計劃,種種原因,這事那事,家裏家外,中間又耽擱了一些時間,最後歷經四十餘天完成了一遍默寫。頓時那道阻隔在面前的那堵牆打開了,我又從新能看到法的內涵了!

我真的想對這方面和我有相同困擾的同修真誠的建議,大家都能來抄寫一遍《轉法輪》,真的就是師父講的「你發現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2]

過程中,師父還給我打開了智慧,原本愚笨的腦袋變的靈活起來。記憶力也增強了。同時,抄法還可以把晚飯後學法瞌睡的時間充份利用起來,越寫不僅不瞌睡反倒越精神,一直到午夜十二點,還保證了全球發正念,這是一舉幾得呀!而且平時零碎的時間都可利用起來,早上煉功後至發正念前的幾分鐘,中午十一點五十五分前的幾分鐘(已退休在家的可利用這段時間),以及等等許許多多這樣的幾分鐘,我們都可抄寫幾行甚或一兩行也行,甚至於有些時候心緒雜亂達不到讀法入心時,只要一坐下來抄法,好像一切就靜止了,心緒也趨於平靜下來。

過程中發現還不能準確區分:它和他,像和像(請同修也要注意這-這兒的區分,那-那兒,點-點兒,事-事兒,啦-了,哪-呢,嗎-嘛,勁-勁兒,氣-氣兒,樣-樣兒,去病-祛病,絕招-絕招兒,幹活-活兒,一會-一會兒,字-字兒,還不只-不止的區分,因為這些字單從學法時的讀音是不容易區分清楚的),甚至於很多字落筆時還拿不準,還不能準確寫出,比如虔誠的「虔」字下面不知是文,喇嘛的「喇」右邊寫成了「刺」,等等不一而述。修煉是嚴肅的,這是宇宙大法,我們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馬虎大意(即浮躁、惰性,其實也就是魔性)而任意改動了師父的法。

這一次的默寫過程讓我又找到了「修煉如初」[3]的感覺,又從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法輪大法修煉者的幸福,作為一名大法弟子的榮耀,有師父真好!

而在此之前近幾年的時間,都不是修煉人的最佳狀態。同時也發現修煉狀態不好時也同時是早上煉功狀態極差,五套功法煉完後不是一身輕的狀態(當然很多時候也是煉不全),而是全身癱軟,疲勞至極。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很發愁次日早上的全球集體煉功,壓力很大,在大多數同修都自然而然能做到的煉功,在我這卻成了負擔,每天早上六點十分時都如卸重負,像完成任務一樣的大鬆一口氣。

現在這些不良狀態都隨著這次背寫《轉法輪》漸漸離我遠去,雖然還沒達到越煉越想煉的狀態,但已不再感到疲勞。而是急切的想馬上開始背寫第二遍《轉法輪》,真的是越背越想背越寫越想寫。

一位同修的文章中寫道:精進從晨煉開始。此刻我深有同感。是的,早晨堅持煉五套功法,動作準確到位,伸、放鬆都到位,一天都是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精神百倍!比學比修,精進從晨煉開始,精進從抄法開始……

不當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歐洲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3]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九》〈二零零九年大紐約國際法會講法〉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