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元日詩話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二月八日】「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是改年更歲之夜;元日更有「三元」之殊,乃日之元、月之元和歲之元,在這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裏,人們舉行各種祭祀敬神、驅邪迎祥等慶祝活動。而詩人們則寫下了大量的名篇佳句,或描繪民俗之盛,或感慨時序變化,或表達祝願祈禱,抒懷言志,各有意境。

新年辭舊迎新。除夕守歲,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習俗。如唐太宗寫的《守歲》:「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捲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年終歲寒,冬雪消融,和煦的春風吹進了宮中,階前的梅花吐蕊盛開,清香四溢。表現出唐太宗作為一代開明君主,勵精圖治,在與群臣一起辭舊歲、迎新年之際,見到的全是欣欣向榮之意,體現出天朝一統的大唐氣象。

唐代杜甫在《杜位宅守歲》中描繪了一個詩書世家的守歲景象:「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除夕夜親友圍坐一堂,通宵不寐,把燭迎新,馬匹在馬廄裏發出喧雜的聲響,排開的火炬驚散了林子裏的烏鴉。宋代蘇軾在《守歲》中寫道:「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將除夕夜孩子們歡聚守歲的形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描寫元日慶賀場面和禮儀的,如唐代包佶寫的「萬國賀唐堯,清晨會百僚」(《元旦觀百僚朝會》);王建寫的「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元日早朝》),皆描述了當時元旦朝會的景象。清代孔尚任在《甲午元旦》中寫的:「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描述了新年來臨的場景,待第一聲雞啼響起,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拜天地、敬神佛,再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然後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問候祝福。

新年驅邪迎祥。歲末年初,家家爆竹,戶戶燄火,不絕於耳,氣勢如虹。古時人們燃放爆竹的目地是驅除邪魔鬼怪,敬迎神明,表示喜慶等。宋代范成大在《爆竹行》中描述了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也描繪出人們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明代瞿佑在《煙火》中寫的:「天花無數月中開,五彩祥雲繞絳台。墮地忽驚星彩散,飛空旋作雨聲來。」描寫了節日煙花的絢麗多姿。

新年迎春祈福。人們有寫春聯、貼福字、掛年畫等習俗。宋代詩人陸遊在《除雪夜》中寫道:「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描寫出詩人守歲到四更天時,北風帶來一場大雪,這上天賜給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來,兆示著來年的豐收。盛了半盞屠蘇酒的杯子還沒有來得及舉起慶賀,又拿起筆在燈下趕寫著迎春的桃符。新年還有視天佔年的習俗,如唐代孟浩然寫的「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年候,共說此年豐」(《田家元日》);宋代宋伯仁寫的「春風回笑語,雲氣卜豐穰。柏酒何勞勸,心平壽自長」(《歲旦》),都反映了古人對觀測天象的重視。

每逢佳節倍思親,因飄泊在外、客居他鄉在除夕不能回家與親友團聚的遊子,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此時他們的心已飛往故鄉。如唐代白居易寫的「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故園今夜裏,應念未歸人」(《除夜》);戴叔倫寫的「一年將近夜,萬里未歸人」(《除夜宿石頭驛》);崔塗寫的「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除夜有懷》);這些詩都流露出除夕之夜詩人對親友的思念和渴望團聚的心情。

新年伊始,詩人常以詩言志,抒發自己的理想。唐太宗在《元日》中寫道:「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繼文遵後軌,循古鑑前王。」詩中「恭己」:恭謹而律己;垂衣:原意指天下太平,唐太宗在這裏形容自己要效法黃帝、堯、舜、周文王等尊道崇德,以德化人,順天而治。康熙後來讀到此詩,感歎「如唐太宗諸篇,未嘗不以天下黎民為念者」,於是寫下了《康熙四十四年元旦用唐太宗元日舊韻》:「午夜佔天象,平明憶歲光……臨下開誠信,守身勿自荒。覆端將寶歷,正始勉岩廊。聖道原無遠,仁慈漸得昌。位高仰五帝,責重仿三皇。惜物由心儉,去華莫喜妝。常懷兢惕戒,遐邇願梯航。」要求自己時時保持兢惕之心,常思責任之重,做到「誠信」、「仁慈」、「節儉」,從而實現遠近悅服、天下太平的理想。

古人重惜時。唐代史青寫道:「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除夕》)詩中的「催」字,透露了詩人自覺時間緊迫,同時也勉勵世人:歲月催人,時不我待,靜下心來反思自己過去一年所為,沒做好的要在來年做好,自始至終要抓緊時間做好應做的事,不要讓志向抱負付諸東流。蘇軾寫的「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尤可誇」(《守歲》),這短短二十字,字字敲的響,句句有力量,明確地告誡人們:時間寶貴,過了今年雖然還有明年,但最可怕的是虛度年華,一事無成。因此,即使是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夜晚,也應該努力做好自己應做的事。宋代戴昺的「相祝無多語,年新德又新」(《新元聚拜》),則表達了人們互相拜年時祝願德操進步的情景。

除夕一過是新春。新年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草木復甦,萬象更新。「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宋代姜夔寫的《除夜自石湖歸苕溪》:「細草穿沙雪半消,吳宮煙冷水迢迢。梅花竹裏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詩人泛舟歸來,岸邊冬雪已融化了一半,細嫩的草尖從沙裏鑽了出來,雖然竹林間的梅花在這裏看不見,然而它的陣陣幽香飄進船中,又飄過一道又一道石橋,冬去春來,躍然紙上。

傳統年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既有慶祝、喜慶的一面,又有莊嚴、神聖的一面,演繹著人們對天地神明的敬奉和感恩;對生命的關愛和祝福;渴望春天來臨,「一曲笙歌春如海」。這濃濃的年味和文化氣息,使人們在節日中感受到傳統道德的力量,喚醒人純真、善良的本性。古代詩人們則以其生花妙筆描繪出此時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期盼。

而當今中共卻破壞傳統信仰和人們的正信,傳統節日也被斥為「迷信」而被抹去了內涵,將傳統文化的莊嚴神聖感破壞殆盡,強制給人們灌輸無神論和鬥爭哲學,使道德淪喪,迫害修「真善忍」的法輪功廣大善良民眾,遭天譴已是必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民眾選擇了「三退」(退出中共的黨團隊),順應天道,回歸天理、道德和良知,才會擁有美好的未來和光明的前程。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