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關於中醫的記載(2)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五日】(接上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作為神傳文化之一的中醫也是玄妙精微。特別是其治病的神跡以及名醫的事蹟在正史中都有記載,而這些正是中醫的精華。現代科學的侷限性無法對這些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特別是以無神論的觀點更是難窺中醫的真貌。而正史中的這些記載我們平時很少接觸或聽說,就是有所聞也是在批判的學習中聽到的。下面我們摘取正史中的部份記載,窺其一斑。

五、《舊唐書》許胤宗論著書

《舊唐書》記載:許胤宗是常州義興人。最初事陳,陳滅亡後入隋,歷任尚藥奉御。武德年初,累授散騎侍郎。此時關中多發骨蒸病,得此病的人必死,相互傳染,諸多醫束手無策。而許胤宗每次治療,沒有不痊癒的。有人對他說:「先生醫術如此神異,為何不著書立說以有益後世?」許胤宗說:「醫術就是『意』呀,它決定於人的思考,而脈又是極奧妙的,很難識別,只能心意領會,嘴不能說出來。自古以來的名手,與別人不同的,唯一差別就在診脈。先準確切出脈象,然後才能診斷病情,用藥治病。如果診斷準確,只須用一味藥,就能直接攻克他的病,病立刻就能好。不準確辨別脈象,不了解病因,憑自己主觀推測進行診斷,多放幾味藥。這好比打獵,不知兔子在哪裏,大批出動人馬,大面積包抄圍剿。希望有人也許偶然能碰上。用這種方法治病,不是太粗疏了嗎?脈的奧妙,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所以不能著書立說。」

這裏的記載說明了中醫的精微,也可以說是中醫的博大精深,超出了常人的層次面。

六、《舊唐書》孫思邈助聖王

《舊唐書》記載:孫思邈是京兆華原人。……周宣帝時,孫思邈因為王室多變故,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想征孫思邈為國子博士,孫思邈稱病不起。曾經對親近的人說:「過五十年,當有聖人出,我才協助濟世救人。」等到唐太宗即位,太宗召孫思邈到京師,感歎他的容貌氣色很年輕,對孫思邈說:「很早就知道有道者誠可尊重,得道之人羨門、廣成子等,豈虛言哉!」太宗想授爵位給孫思邈,孫思邈堅決推辭不受。顯慶四年,唐高宗召見,想拜孫思邈為諫議大夫,又推辭不受。」《舊唐書》又記載:「孫思邈永淳元年去世。遺告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不要殺生。過了一個多月,孫思邈顏貌不改,抬著屍體放入棺材,猶像空衣服一樣,當時的人們很驚奇。孫思邈自己註釋了《老子》、《莊子》,撰寫《千金方》三十卷,流行於當代。又撰寫《福祿論》三卷,《攝生真錄》及《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 卷。

這裏的記載就也含有孫思邈屍解的傳說。

七、《宋史》王懷隱編《惠方》

《宋史》記載:王懷隱是宋州睢陽人。當初為道士,住在京城建隆觀,善醫診。……初,宋太宗在藩邸,休閒之日常常留意醫術,收藏名方千餘首,都有效驗。於是下詔令翰林醫官院各自將家傳經驗方獻上,又得了醫方萬餘首,下命懷隱與副使王佑、鄭奇、醫官陳昭遇參對編類。每部都以隋太醫令巢元方《病源候論》為首,而方藥其次,成一百卷。宋太宗親自寫序,賜名曰《太平聖惠方》,並令鏤板頒行天下。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