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秉公執法的清官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五日】清朝的邵嗣堯,在康熙十九年,在直隸柏鄉為官。他興水利,禁止官差擾民,百姓安居。

縣裏的大學士魏裔介是邵嗣堯考科舉的會試的主考官。按照慣例,邵嗣堯應當拜在魏裔介的門下,形成官場上的關係網,互相維護。魏裔介的家人犯法,邵嗣堯卻能嚴懲不貸。

又有旗人毒打他人,進入縣庭,其勢洶洶。邵嗣堯不屈權貴,把他抓入大獄。案子的公文傳給審訊官,審訊官不敢接這個案子。邵嗣堯都依法辦案。

有人說應該開鑿滏陽河來通商船。巡撫於成龍與邵嗣堯商議,邵嗣堯力言不可,說:「此河旱澇不定,未可通航。即便能開通,恐怕通航的利潤歸於商人,漕運的弊端害處卻要由窮人承擔了。」這事就作罷了。

康熙三十三年,江南缺一個學政的官吏。康熙皇上說:「學政關係人材,朕觀陸隴其、邵嗣堯操守學問俱優,若以補授,必能秉公校士,革除積弊。」就任命邵嗣堯督管江南的學政(教育)。邵嗣堯積勞成疾,病逝後,身無長物,同僚湊錢才使他的棺柩回到家鄉安葬。

聖祖康熙皇上澄清吏治,選拔廉明,所以,賢吏尤其多。像邵嗣堯這樣的,能使名字上達到皇上的耳朵裏,得以聞名於天下。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列傳二百六十三循吏一》)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