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德政二三事(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一日】(接上文

(四)不讓百姓歡迎 以免礙農

因「河容易改道,尚需察驗水勢」,康熙皇帝多次沿河南下,考察河務。

康熙四十四年陰曆三月,康熙皇帝在考察河務時,對撫臣說:「百姓在道路上歡迎的,每日數十萬人。朕返回之日,正當麥旺。應讓百姓各務稼穡,毋致妨農。」[5]

康熙四十六年陰曆四月,皇帝駐蹕杭州(在咸豐之前的明清時期,黃河流經江浙,由黃海入海),下詔說:「朕因視河,駐蹕淮上。江、浙二省官民請求見朕一面。今二麥剛熟,百姓沿河擁擠觀望,不無踐踏。應令百姓停止歡迎、相送,以示朕重農愛民之意。」[6]

康熙皇帝為了不妨害農事、耽誤百姓種莊稼,不讓百姓歡迎。足以讓「出行警車開道、組織百姓歡迎」的中共官員汗顏了。

(五)政府工程 為百姓讓路

康熙四十六年陰曆二月,康熙皇帝考察黃河「溜淮套」,由「清口」登陸,到達「曹家廟」,見地勢多為不可鑿通的山嶺,而河道所經之處,民舍墳墓,都被毀壞。康熙皇帝招來張鵬翮等官員責問,免除了此項河道工程。

河道旁邊的居民非常感動,連呼萬歲。康熙皇帝命在別處勘察合適的地點,作為河道。

(六)政府執法 不得妨害百姓

康熙五十一年陰曆二月,福建、浙江總督范時崇上奏折,說:「應讓地方官吏約束沿海漁船,只許單桅漁船下海,不許越省航行。」以防海盜。康熙皇帝說:「此事不可行。這成了把漁民併入水師營,則官兵侵害欺壓漁民就要發生了。盜賊豈能盡除?(搶劫)盜竊之事何地沒有?只應視有益於民者行之,不當以公文法律作為逮捕百姓的工具。」[7]

官府不能只圖執法方便、為了減少人口流動帶來的搶劫盜竊現象,就妨礙百姓。

(七)在窮鄉僻壤 興辦義務教育

康熙五十四年陰曆二月,康熙皇帝巡視畿甸,對巡撫趙弘燮說:「朕時常巡視畿甸,見民生勝於以前。但誦讀者少,與風俗有關。宜令在窮鄉僻壤,廣設義學,勸民讀書。你們地方官應留意。」[8]

(八)敬老憐老 贍養孤寡老人

敬老憐老、體諒、愛護老人,是傳統美德。如果對老人缺乏同情,是社會道德已經淪喪到很低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理想社會的美好願望,然而,康熙皇帝卻做到了。康熙皇帝親自出資,派官府贍養孤寡老人。

康熙五十二年陰曆三月,康熙皇帝頒詔:鰥寡孤獨無告者,官為養之;罪非殊死,咸赦除焉。康熙皇帝說:「古來以養老尊賢為先,使人人知道孝敬老人、友愛兄弟,則風俗就會淳厚了。」[9]

當日,向三十三名九十多歲的老人、五百三十八名八十多歲的老人分發白金,顯示皇帝敬老憐老、體諒、愛護老人之意。

結語

康熙皇帝在發生地震天災異象後,反省自己;讓政府工程,為百姓讓道;令政府執法,不得妨礙百姓;不讓百姓歡迎自己;興辦義務教育;由官府出資贍養孤寡老人……一心為民。所以,才有了康熙盛世。

(全文完)

(來源《清史稿》。文中為譯文)

附:古文原文及出處

[5]「百姓歡迎道左者日數十萬人。計日回鑾,正當麥秀。其各務稼穡,毋致妨農。」(《清史稿﹒卷008﹒本紀八﹒聖祖本紀三》)

[6]「朕頃因視河,駐蹕淮上。江、浙二省官民請臨幸,朕勉徇群情,涉江而南。方今二麥垂熟,百姓沿河擁觀,不無踐踏。其令停迎送,示朕重農愛民至意。」(《清史稿﹒卷008﹒本紀八﹒聖祖本紀三》)

[7]「此事不可行。漁戶併入水師營,則兵弁侵欺之矣。盜賊豈能盡除?竊發何地無之?只視有益於民者行之,不當以文法為捕具也。」(《清史稿﹒卷008﹒本紀八﹒聖祖本紀三》)

[8]「朕時巡畿甸,見民生差勝於前。但誦讀者少,風俗攸關。宜令窮僻鄉壤廣設義學,勸令讀書。爾有司其留意。」(《清史稿﹒卷008﹒本紀八﹒聖祖本紀三》)

[9]「古來以養老尊賢為先,使人人知孝知弟,則風俗厚矣。」(《清史稿﹒卷008﹒本紀八﹒聖祖本紀三》)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