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咖啡加點糖(2)

——從題目和開頭入手,挖掘真相文章的可讀性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二日】「張正義被綁架 曾屢次遭到迫害」、「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古羅馬大火的啟示、」「給本市公檢法司的一封公開信」、「改惡從善 為時不晚」,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真相資料的題目,您覺的,您的家人都會迫不及待的想看嗎?非常吸引您周圍那些漠視真相資料的人嗎?

在我們講真相的十三年後,為甚麼仍有那麼多的同胞對基本真相還不了解?除了舊勢力的阻擋,以及這種阻擋下體現的邪黨的邪惡環境、黨文化的原因之外,我個人認為,我們自身講真相的「功夫」,距離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不能體諒眾生的「難處」,不足以更好的破除舊勢力設置的障礙,這已經成為如何救度眾生的一個重大和緊急課題。

* * * * * * *

(接前文《給咖啡加點糖(1)》

四、可讀性在於思路清晰、用心挖掘

迫害初期,大法弟子面臨的環境非常嚴酷,當時能報導出迫害消息,就非常非常艱難了(大陸人也會覺的很難得,有點好奇),但隨著環境的變化,真相資料的遍地開花,可讀性的必要性就顯現出來了。

大法弟子從不會到會從事許多自己並不熟悉的工作,而且勤勤懇懇、辛辛苦苦,真的是了不起,我相信,法可以把我們推的更高,我們大法弟子會創造出最具價值的文化,並留下最正、最可貴的文化。

可讀性是文章的生命力,不是可有可無的,是必須有的,所以花些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此,本文舉例談談這方面的個人認識(主要談談題目問題),以便拋磚引玉,給大家開個頭。

1、變「論理」為「新聞」

明慧「突破網絡封鎖」彩信:網絡封鎖似一堵無形的鐵牆,截斷了人們奔向自由網絡的通途……

這樣的寫法,對於比較理性的人、早就想突破網絡的人(也懂點網絡知識),就會去找,但大多數人對於這樣理性比較強的信息,就會麻木些。

如果生動一些適應的人群可能更廣一些,比如,我們就大眾關心的「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疏導:「王立軍、薄熙來事件震驚世界 美領館前警察與武警對峙……想知道詳細報導,建議您使用翻牆軟件,看看真實的新聞……」「王立軍薄熙來事件後,有一個網站最近增加了八倍的點擊量,月點擊一個億,這就是動態網──中文世界的主流媒體,看主流媒體做主流人士!」(有新聞,有理念導引)

這裏要說明的是,不是完全否定原來的這種寫法,是提醒同修多變變口味,你做的所有菜如果都是一個味,就不會讓人家有胃口了。而且,口味要儘量迎合絕大多數人的,「收視率」才高,我們的效率才高。

2、變「晦澀」為「有趣」

明慧網「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彩信,內容很說明問題,裏面的內容很有可讀性,但這樣的題目,比較專業,又是外國名詞,比較晦澀,可能會讓人望而生畏,覺的自己讀不懂,甚至有的就會放棄閱讀。我們不如換一個名詞,比如「奇怪的心理現象」,就會通俗有趣,引人關注了(個人認識)

3、變「歷史的沉重」為「現實的通俗」

有明慧網文章「古羅馬大火與天安門自焚」,個人覺的,古羅馬對於許多人是很陌生的,好像你在談歷史,大多讀者會感覺很沉重──現在的人都是很淺的,不願看理性強的東西(大部份人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起文章的題目,比如「現實版《冬天裏的一把火》的導演──江澤民」。

開頭可以這樣寫:朋友,您可能很熟悉歌星費翔的歌曲《冬天裏的一把火》吧,這也是江澤民上台那年春晚的一首歌,也許是江澤民與一把火有約,這首歌成名整整十年之後,也是大年三十的這一天,現實版的《冬天裏的一把火》再次上演,導演也正是江澤民。事情的始末是這樣的:……(詳述真相始末)

還有個題目參考,《兩把火──兩個重大偽案的驚人相似》,通俗,帶有新聞可讀性。

當然,有的人喜歡非常鄭重的、喜歡理論性很強的文章,但這不是大多數人,如果是專門針對這類人群,還是應該這樣寫,能顯示出歷史的嚴肅、客觀和厚重。

4、比較嚴肅、莊重的《公開信》不能太頻

「給×××的一封公開信」,這樣的公開信,在本地一年可能就有幾十封。這本來是一種非常嚴肅、莊重的文體,但用的太頻之後就會有失份量,就變味了,就有點「貧」了。

尤其黨文化洗腦後的中國人對於比較莊重的文章本來就容易聯想成邪黨的《人民日報》,「又來講口號了」。我們能不能換一些題目,例如,把《致參與迫害××的警察的一封信》改成《從警察被打死想到的》,引述薄熙來指使手下打死警察的事件,讓他們看到自己也是中共絞肉機中的羔羊,破除他高高在上的心理,不僅可以重挫惡的一面的邪惡氣燄,還可以破除邪惡的邏輯,接下來再循序講當地真相和正法洪勢。再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捧對方是君子,勸你別在危險中,很實在、很入心的話,儘量不講理論性很強的話,除非我們在寫類似《九評共產黨》這樣的文章。

其實,「給×××的一封公開信」這種文體在迫害之初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對惡人的警醒也是不小的,今後的重大事件中我們還會善用、正用,但不能形成一種「腔調」,讓人感覺「一看就是法輪功的」,這樣反而會損失一部份眾生。

5、很強的故事性

常見揭露迫害的文章寫成《××被綁架 曾屢次遭到迫害》的很多,可讀性一般。明慧報導周向陽的文章《七年等待九年冤獄》,我個人認為,題目的故事性和新聞性很強,很容易吸引讀者。

6、用題目導入理念、破除黨文化

障礙人看真相的大多都是黨文化,所以如果題目本身就是射穿黨文化的利箭,那是再好不過了,但這個箭一定要從最低的層面、最樸素的道理,讓人一聽就無法反駁,而且能樹立正念。比如當初《華爾街時報》報導山東陳子秀被害的經歷(非常好的範例)用的題目是《直到最後她一直在說:修煉法輪功是一項權利》,這個理是一般人都能接受的,並有一定的穿透性,馬上就能改變他的許多錯誤認識,這樣的好題目實在是難得。

7、多使用引題效果好(把最精彩、最美好和最能反映邪惡的文字寫在正標題的上方)

引題,也形像的叫做肩題或眉題,在正題的上邊,字號比正題小,去年的大陸大法弟子交流會文章,明慧編輯同修就採用這個寫法,把最能反映大法弟子風貌的語句,或最能讓大法弟子從中借鑑領悟的理,或反映正念正行的濃縮的精彩描述,作為引題,增加了可讀性,確實幫助了許多同修更認真的品讀體會、受益無窮。

再舉真相資料的例子,一次正義律師為大法弟子辯護的報導,正題的上方是(兩行):
律師:信仰法輪功是信仰自由範疇 受憲法保護
傳播法輪功真相資料是言論自由範疇 受憲法保護
正題是:法官,你為何沉默不語?

引題把最清晰的正確理念告訴人,一下子就破除了常人很多黨文化,他就會轉變錯誤觀念,有心讀下去。正題,設計了一個了矛盾衝突型的提問,帶有新聞價值,法官本來是莊重的、質問別人的卻沉默不語,自然就會勾起人的興趣。

再如,引題是:「××惡警暴打李正義之後,用打火機燒他的下巴,灼燒人體的滋滋聲、冒著焦糊的味道,在陰暗的火光中照出××猙獰的臉」。然後下面是正題。如此,把邪惡「最邪」的一面放在最前方,把最具新聞性的放在了顯著位置,不僅吸引讀者,也很容易迅速破除讀者的不好觀念,認真讀完全文。

也就是說,你感覺比較好的文字,或比較說明問題的部份,但因為文字多不能作為正題,我們就可以作為引題,效果會很好,同修可以參考去年的大陸地區交流會,也可以看看常人的報紙(新聞性比較強的報紙,很多都是這樣處理的,很有可讀性)

(未完,待續)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