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的一點體悟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十月十三日】這幾天在寫一篇關於某個洗腦班的迫害紀實,打開文件夾,看到搜集的資料一大片一大片的很多,這是從明慧網上搜來的三、四百份資料,我不免稍有些犯難的感覺。轉念想起從前寫一個監獄的迫害紀實的時候,不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嗎?我回顧了那一次的寫作過程,發現難度也不小,為何現在感到難度大呢?深挖自己的問題,大概有兩個,一個是上次是第一次寫,感覺比較新鮮,現在有追求新鮮感的執著在裏面;再一個就是急於求成,想跳過繁瑣的分析資料和整合資料的環節,直接進入運筆行文環節。

覺得不對頭了,我就畫了一個寫作流程圖(右圖),一步一步的對照,我現在還在第四步,就想著要做第五步的事情,難怪有點焦躁呢?

這個流程圖的意思是寫一篇文章要依次走好六步。

首先是要選一個題目,如某洗腦班迫害紀實、法會交流心得、明慧評論等等,拿蓋樓房打比方,這一步就是想好了要蓋一棟甚麼用途的樓房了;

接著就要搜找一些材料,這可以從回憶、訪談中找第一手材料,也可以從網絡、書報、記錄中找些文字材料,這一步叫「取材」,就像蓋樓房要採購木石磚瓦一樣;

然後就要為整篇文章布局,也就設計一個結構,文章分成幾個部份?怎麼開頭?如何結尾?中間部份又細分為幾個小的部份?中間部份的總體結構是採取並列式好,遞進式好,還是其他模式好?部份與部份之間如何銜接等等,這些問題考慮清楚了,可以草擬一個文章布局的提綱來,這個環節等於畫出了整棟樓房的結構圖,當然,有時樓房的結構圖也可以比木石磚瓦先出來,先有文章的布局,然後再取材,也無不可,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四步就是將已經掌握的材料,按照「布局提綱」的要求,把散亂的、零星的木石磚瓦進行分析分類,選擇組合,安排到不同的樓層,不同的區間。蓋房子當然「萬丈高樓平地起」,但是寫文章,尤其是長篇的,是可以從「布局提綱」的任何一個部份開始的,不一定先寫開頭,尤其是綜述類文章,先寫中間,再寫首尾,下筆反而比較從容;

所有材料都各就各位了,然後才可以談到行文,這是第五步,就是將材料連綴融合成一篇完整具體的、生氣勃勃的文章,這個時候要注意行文的風格、恰當的增刪、機動的調整、過渡的自然、首尾照應等要素,行文時,可能會遇到一些障礙讓人不得不擱筆去核對一下甚麼、修改一下前文、附上一些圖片等等,如果不是太重大問題,我建議一氣呵成的往下寫,因為一些小的問題可以留給下一步,以保證寫作的流暢性、連貫性,而這是文章可讀性的很重要一個方面。

那麼最後一步,就是潤色了,寫完了就發稿,這種做法往往增加了別人的修改負擔,所以我們寫得再順利,總可能有一些錯漏的地方和需要潤色的部份,我贊成寫完了通讀幾遍,這樣一些毛病諸如錯字別字、不通順不協調的語句、放錯位置的圖片、標錯的序號、有歧義的說法等等,就會減少許多了。

以上是我在寫作過程偶爾想到的一個問題,自己是常常寫作的,如果忽視了寫作的流程,急於求成,一樣會影響寫作的效率。

一點個人的體會,拋磚引玉,如有偏頗之處請大家指教。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