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孔子論住處與仁人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八月九日】孔子說:「居住的地方,有仁人為最好。選擇的住處,如果沒有仁人,那怎麼能稱得上是智者?」(原文是:「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

甚麼是仁人呢?仁人,必定是本著待人寬容的原則行事,做一件不義的事,殺一個無罪的人,雖然因此能得到高官顯位,但仁人也不會去做。大仁大義的人,愛身邊的人、並推及到遠方的人。如遇有力不從心的事情時,就會犧牲小仁,來成全大仁。大仁大義的人,他的恩德遍及天下。小仁小義的人,他的恩惠只停留在妻子兒女身上。只能愛妻子兒女的人,因為他只知道謀私利,用婦人的恩惠來安撫人,就會掩飾他內心的真情,美化他虛偽的行徑,誰又知道那不是真的呢?這種人,即使當時能享受到榮耀,但有操守、有學問的人,卻認為是最大的恥辱。

所以共工、驩兜、符裏、鄧析這些人,他們的智能並不是甚麼事也不知道,但是被聖王所誅殺,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德行而又貪圖私利。豎刁、易牙,毀壞身體,殺死兒子來謀求私利,最終對齊國造成危害。所以臣子不仁,篡位弒君的變亂就會發生;臣子是仁人,國家就會得到治理,君主也可安享尊榮;英明的君主察知這個道理,國家就很安寧。那做臣子的還注重仁愛,何況君主呢?所以桀、紂因為不仁而失去天下,商湯、周武王因為積累恩德,而享有天下。因此,聖明的帝王,注重恩德並極力推行它。

(以上事據漢代劉向《說苑》)

筆者附言:筆者生活在大陸,得知兩件奇事,覺得他們也能證明孔老夫子講的「居住的地方,有仁人為最好。選擇的住處,如果沒有仁人,那怎麼能稱得上是智者?」的道理。寫下來,供諸位參閱:

一、某地洪水泛濫期間,有一股大水,好像長了眼睛,「它看到」前面有一塊莊稼地,便突然轉了一個大彎子,從別處流走。那裏大片田地被淹,只保留下那塊莊稼地,安然無恙。後來一打聽:這塊沒被洪水淹沒的莊稼地,原來是一位法輪功修煉人耕種的。而靠近這片地的、另一小塊莊稼地,是鄰居小趙種的,他家平時對法輪功學員們態度很好,所以他家的莊稼地,也沒淹。小趙自己講:「我那片地,是搭了法輪功人的福了!」

二、有一位老奶奶,得了胃疼的病,她偶而到姪女阿陳家,住了幾天,胃疼立即停止;回到自己家中,胃疼立即復發;她又去阿陳姪女家中,胃疼又立即停止;回家後,又立即復發。這樣反覆了幾次,她就問姪女,姪女開始也沒想到是甚麼原因。但是,這事一經傳開,別家的人,一有病疼,就往她家去,還都生奇效!後來,經另一位老法輪功學員說明:「是那位阿陳修煉法輪功,所以她家有了一個能祛病健身、吉祥如意的能量場。」她們村的人都講:「住在她家附近的人,也很有福份呀!」後來她的鄰居中,有幾個人,也開始悄悄在家煉法輪功了!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