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不用利口 本份厚道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十月十六日】先聖有雲: 「巧言令色,鮮矣仁!」《詩﹒小雅﹒巧言》:「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晉人郭璞說:「佞人似智,巧言如簧。」《顏氏家訓﹒名實》中講:「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而不在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見,巧偽不如誠拙,承之以羞,大矣。」漢文帝接受張釋之的意見,把防止過快、過高提拔巧舌如舌簧的人,作為一項原則而加以注意,是很必要的。請看原文:

【原文】文帝登虎圈,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尉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甚悉。帝詔張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曰:「周勃、張相如稱長者,兩人言事曾不出品,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今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恐天下隨風而靡,爭為口辯而無實也。」帝曰:「善。」

【今譯】本則故事,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筆者轉引自明代張居正撰《帝鑑圖說》。這個故事,講述了漢文帝善於納諫,從而避免了在任用人才的時候因為人的「利口」而提拔不當,這樣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漢文帝在上林苑看動物。他登上虎圈看虎時,向陪同的上林尉(官職名)詢問有關動物的情況,例如包括一些禽獸的數目之類的問題。上林尉一時答不上來。這時,在一旁的管禽獸的嗇夫(下級小官)就擠到前面,取代上林尉,回答皇帝的問題,而且把各種禽獸的數目以及相關的情況,一口氣說得清清楚楚。漢文帝聽完後非常高興,便對身邊隨行的大臣張釋之,下令要任命這個嗇夫去代替那個上林尉,提拔這個嗇夫,去當上林令,讓他參與管理上林苑的事情。

張釋之就對文帝說道:「周勃、張相如,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在朝廷裏擔當重任。可是,這兩個人都不是能言善辯的。如果皇上因為這個嗇夫的伶牙俐齒、善於言說而取悅於人,就把他破格加以提拔的話,那麼恐怕天下人知道以後,就會紛紛效仿,都去誇誇其談而不務實事,世風就會變壞。請陛下仔細考慮才是。」文帝聽了張釋之的這些話,認為很有道理,於是就決定收回成命。

【解析】漢文帝名劉恆,是漢朝的第三代皇帝,高祖劉邦的第三子,漢惠帝劉盈弟,其母薄姬。他起初被立為代王,建都晉陽。惠帝死後,呂后立非正統的少帝。呂后死,呂產、呂祿企圖發動政變,奪取帝位。高祖中子劉恆,在周勃、陳平的支持下,誅滅了諸呂勢力,登上皇帝寶座,是為漢文帝。漢文帝劉恆在位二十三年,與漢景帝並稱為「文景之治」。

張釋之是西漢漢文帝時期的大臣,官任廷尉,負責管理全國司法方面的事務。他是南陽堵陽縣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方城東人。

史書記載,有一次,張釋之隨同文帝騎馬外出,經過一座橋,這個時候,正趕上一個人從橋下出來,文帝的馬因此受了驚,文帝差點摔下來。文帝十分氣憤,於是下令把他逮捕,交給廷尉張釋之來處理。張釋之問明詳細的情況之後,只是判這個人交納了一定的罰金。文帝對這樣的處理結果很不滿意,認為這個人驚嚇了自己的馬,差點害死自己,實在是判處得太輕了,應該判處死刑才是。

張釋之解釋說,如果陛下因為他驚駕,當時便就地處決了他,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將這個人送到我這裏來處理,我就必須執法公正才是。國家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我作為執法者,自己怎麼可以不按照法令隨意處置呢?這個人的過失,按照法律就是應該判處罰金,所以自己才這樣處理,而絕不是輕判。漢文帝聽到後,認為他說得有道理,於是就遵照他的處理方法去執行了。

古往今來很多人在用人這件事情上,始終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往往過於通過一個人的言談,來判斷這個人能否勝任某個職位,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某些人就是抓住了上級官員的這個漏洞,憑著自己的能言善辯、花言巧語,而伺機逢迎、鑽空子,對上官的好惡進行揣摩,以自己的伶牙俐齒,最終滿足了自己的私利私心。

故事當中的那個虎圈嗇夫,就是一個這樣的人。這個人越過他的上司在皇帝面前代答,顯示自我,而不是低調的、厚道的提醒和幫助在上司位置上的他人,並差點取而代之,其實不是厚道的做法,至少是不知進退。此事正是因為有張釋之這樣一個不用私心、不受個人情感好惡影響、明察秋毫、公正嚴明的人,在皇帝身邊及時提醒,才使得皇上沒有被這個賣弄口舌的小吏所矇蔽。

想想古今中外,有多少這樣的小人,都以如此的手段,獲得了自己的私利。這樣的事情,在當代人中更容易出現。所以,執政者和用人者,一定要引以為鑑,特別要注意的就是:任用人才的時候,要首先注重實際能力,尊重那些踏實實幹、無私無求的人,絕不能只以言語取人,如果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就會使個人和國家受到損失。現時社會,真正缺少的就是埋頭苦幹、一心為民、務實謹言,缺少甘作燒火做飯「小和尚」、默默為別人補漏幫襯服務,而不圖個人名利感情、不圖個人回報的厚道人,誤以為善察言觀色、逢迎爭搶是本事、為強者。這都是社會道德敗壞後的產物。其實在亂世中還能明辨是非、善惡,並敢於不推波逐流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這樣的強者,活的內心安穩,而自己卻不會因為厚道本份而失去命裏自帶的福份。

同樣,位於人下、位置低下的人,同樣要以道德為重,守本份、講厚道,注重做好自己該做好的實事,而不要動輒執著於顯示自己的能力,不甘人下。人各有命,爭爭鬥鬥得來的不一定是福份。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