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小學生煉法輪功 獲選美德獎(圖)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明慧記者黃宇生採訪報導)翁婷是台灣新竹市東區龍山國小六年級學生,課業表現優異、品德良善;為人謙虛有禮富有愛心,與同學互動良好,經票選成為班上MQ達人(Moral Quotient),也就是道德智商達人。後來,翁婷代表學校參加台灣新竹市九十九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計劃之生命教育典範學習--「3Q達人甄選(AQ,EQ,MQ)」,榮獲新竹市第二名「MQ達人」的殊榮。

翁婷代表學校參加台灣新竹市九十九年度「友善校園」「3Q達人甄選」,榮獲「MQ達人」的殊榮,圖為翁婷(右一)與校長、老師及其他獲選同學一起合照。
翁婷代表學校參加台灣新竹市九十九年度「友善校園」「3Q達人甄選」,榮獲「MQ達人」的殊榮,圖為翁婷(右一)與校長、老師及其他獲選同學一起合照。

這位笑容可掬、富同情心、樂善好施、深受師長與同學歡迎的小女孩是一名法輪功學員。她及她的母親表示,因為修煉法輪功,讓她變成一位懂得替別人著想、克己助人、樂觀積極的好孩子。

翁婷獲台灣新竹市本年度「道德智商達人」獎狀高精度圖片
翁婷獲台灣新竹市本年度「道德智商達人」獎狀

註﹕3Q達人故事甄選--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智商達人;EQ (Emotional Quotient) 情緒智商達人;MQ(Moral Quotient)道德智商達人(具有良好的品德,並有禮貌體貼、尊重寬恕、忠心誠實、負責合作等良好情操美德,且能實踐有具體事實者)。

小時一身是病 得法脫胎換骨

外表可愛、天真的翁婷,可是從鬼門關走回來的幸運兒。原來,翁婷小時候是一名讓醫生束手無策的小孩。母親張女士回憶著說,甫一出生的翁婷一身是病:先天性心臟病、一出生就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心房中膈缺損、心室中膈缺損、無法吞咽口水,須以鼻胃管餵食、肛門狹窄,須以灌腸或其它醫療手段協助排便,合併先天多重缺損,雖然開刀,仍然無法吞咽口水、自行進食,也無法自行解便等。張女士不放棄,帶著孩子到大醫院做復健,想辦法讓孩子享有最好的醫療資源,家中所有急救設備如氧氣筒等一應俱全,但是孩子仍照常感冒、發燒、中耳炎等,進出醫院十幾次,甚至頻繁出入加護病房急救。

翁婷小時候一身是病,有幸修煉法輪功脫胎換骨,獲得新生。
翁婷小時候一身是病,有幸修煉法輪功脫胎換骨,獲得新生。

面對在一級醫院開刀也治不好,遍尋名醫、中西醫也無效的事實,身為資深護理人員的母親向醫生詢問孩子的病況,醫生說翁婷的心臟瓣膜已脫垂,需幾年更換一次,直到衰竭過世為止。當問及下一胎的再發率,醫生的回答令張女士錯愕!「由於父母雙方三代都有心臟病史,加上這一胎先天畸形,再發率很高,通常醫生都不會建議家屬不要再生育,因為沒有人願意背責任,但是再發率真的太高了!……」張女士當下的心情可以說是萬念俱灰、無語問蒼天、欲哭無淚。

後來,成長過程中,翁婷跟著媽媽修煉法輪功,症狀就漸漸好轉,至今不但不用再回醫院進行手術,連醫生都驚訝於她的轉變,並宣布從此她可以過好日子,醫生並且將她的成功例子介紹給其他病友。翁婷重生的奇蹟,連醫學都無法解釋。張女士表示,能得法太幸運了。

無獨生女的驕縱 因修煉樂於助人

張女士的丈夫在新竹科學園區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擔任工程師,而就讀園區小學的孩子由於家庭經濟情況、父母社經地位較高,加上少子化的趨勢,孩子們一般都比較驕縱。而翁婷雖然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中的獨生女,但是她沒有驕氣,喜歡幫助別人、不會勢利眼,導師認為和其他孩子很不一樣。修煉多年的母親則認為,煉功人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這是自然體現,起初並不以為意。直到獲得老師、學生、家長的肯定,讓她想到:這一切都是因為修煉法輪功。

老師表示,翁婷對人、事、物抱著樂觀進取的正面態度,遇有困難從不推諉塞責,深具耐心、細心,更有愛心,是大家的好榜樣。不僅如此,翁婷做事專注,主動積極,乖巧聽話,常常主動關心同學、協助需照顧之同學,大家很樂於和她共同學習成長。輔導處老師還將其心得影印給學生看,並且張貼在學校公布欄,學生家長看到還向張女士詢問如何讓孩子這麼優秀,張女士總是樂意向對方分享修煉法輪功的心得。

張女士表示,站在家長立場,孩子修煉後,有了健康身體,家長不擔心她會變壞,和其他孩子相比,她很善良,也懂得關心別人。當親友送媽媽禮物時,翁婷會提醒母親,要記得還給對方這份情。

翁婷則表示,她在學校表現得好,主要是因為平時幾乎每天穩定地學法、煉功,並在日常生活中查找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修煉人的標準。小小年紀的她也向好朋友分享法輪功帶給她的改變呢!

記住真善忍 事事是好事

以下是她在參加3Q達人甄選推薦函中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翁婷,從我中年級之後,我的老師和同學都認為我非常乖巧,因此我被同學推選出來當班級的MQ達人代表,我要謝謝老師以及同學給我這次機會。

小時候我雖然善良,但是經常出狀況,而且非常愛哭。讀幼稚園時,我的朋友並不多,而且常常做錯事。小學一年級以後,我就沒有甚麼朋友了,大家好像都不歡迎我。每天一下課,我只會到處走一走,看看今天有沒有甚麼新鮮事,在課堂裏,我也沒有很認真聽課,所以功課不太好。因為我的愛哭,男生就一直捉弄我,就這樣過了一年。二年級初,女生內部出現了紛爭,我沒參與。有一回,幾個女同學紛紛來找我,我以為她們要和我做朋友,好高興!沒想到,她們竟然要我支持她們,排斥其他同學,結果我們爭得臉紅脖子粗,不歡而散。過了幾個月,結束了低年級的生活。

三年級時,我讀了一本書,叫《轉法輪》(法輪功最主要著作),那是我第一次讀沒有注音的書。現在,我已經看了十六遍也不覺得厭煩,越看越愛看。李洪志老師在書裏告訴了我很多做人道理,遇事要用「真善忍」三個字來衡量,就會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真」就是要說真話、做真事、做真人。「善」就是要對人慈悲、善良、樂於助人。「忍」就是要包容、忍耐、能吃苦,不怨不恨,不記不報。從那時候,我都會按照這個理來要求我自己,使自己變得更高尚。

在學校裏,遇到不順心的事,我都會先向內找,看看自己哪裏不對,需要改進,我發現,當自己放下這個爭個我對你錯的心時,一切都會變得很平順,對方也變得像沒事一樣。舉個例子,四年級末,我急著要去合唱團練習,沒有專心看路,一個不小心,正好和對面的同學撞個正著,起來後,發現有一些男同學在旁邊笑我們,我當時有點生氣,但因為愛面子,我沒說甚麼。事後突然想到《轉法輪》書中的兩句話「為甚麼遇到這些問題?都是你自己欠下的業力造成的」,再想一想,也許是我上輩子欠他們,這樣一想,我的心情就變得很坦然,開心地去合唱團練習。隔天,老師知道了這件事,就找我去別班處理,那些男同學竟然沒有辯解,就和我說對不起,這時我就體悟到,碰到麻煩就是要提高心性的時候,記住「真善忍」,事情就會變得單純,麻煩常常變成了好事。這件事就這樣平順地過去了。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兩句話:「無私無我」、「先他後我」。 我學到了做甚麼事都要先想到別人,看看別人能不能承受得了,對別人有沒有不利之處,所以我很樂意幫助別人。在班上被視為討厭人物的同學,我很樂意幫助他,因為我知道,那位同學其實也不願意自己功課差,常被老師罵,沒有人緣。雖然有時忍不住會說說他,但是我還是會幫助他們的功課或教他們一些好的言行舉止,他們也因此交到了一些朋友。

李老師還提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道理 ,我把這句話記在心裏,每當有同學罵我時,我都會想到這句話,有時會忍不住,和他吵了起來,最後我一定會輸,因為我是個「小女生」,之後馬上就會摔個跟頭或發生其它的事情,我就會知道自己做錯事了。而那位同學罵我一也定是有原因的,這時,我就會和他說對不起,有些同學就因為這樣成了我的朋友。

這一學期,我當上了班長,中午休息時,有些男同學很喜歡利用這個時間找他們的朋友說話,打擾別的同學午休。我都會先提醒一次再登記,之後如果他們乖了,我就會把名字擦掉,所以老師很少寫聯絡簿。日子一久,男同學也不在中午休息時講話了。

在課堂,我非常專心聽老師講課,因為我知道,老師要上那麼多堂課,回家準備一定很辛苦,還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聽得懂不懂,這是一件蠻辛苦的事。因此我的數學科和自然科有明顯的進步,一次大考,自然科考了九十八分,數學科考了九十六分,國語和社會也進步了五、六分,雖然還比不上班裏的一位女同學考的分數,但比起一、二年級,真的進步了許多,幾乎每一次大考都是前二、三名。所以如果有小朋友碰到不會的題目來找我,我一定會利用下課時間再三講解給他聽,從不會因此感到不耐煩,甚至碰到較困難的題目,我都會主動去協助同學們。

在學校裏,我不會說一些污穢的言語,也不會說謊,我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朋友難過時,我會先把她逗笑,再問她怎麼了,這樣,她很快就恢復以前的心情。看到朋友笑了,我也很快樂,這就是我幫助別人最大的樂趣。

其實我覺得做個好人沒有甚麼困難,只要你的所作所為是對社會有益的,為別人著想,你就是個好人,這樣的人生是很有意義的;相反,渾渾噩噩地過生活,每天遊手好閒,這樣的人生毫無意義。所以我覺得每個人要認真地過每一天,就像我一樣。《轉法輪》一直引導我做個好人,處處事事為別人著想,這樣的生活是最具有意義的,也是我最喜歡的。」

涵養心性 教育的根本

從上述內容可以知道,透過法輪大法的修煉,讓孩子的心境變得純潔、學習變好,對於他人不但有善念、也懂得替人著想。對許多家長而言,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常會因為孩子的健康、品格表現或者學校的課業而擔憂,您看到翁婷因修煉而身心受益的故事,是眾多法輪功修煉者的縮影。

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比擁有健康身心的孩子還重要的。在大嘆教養孩子難為的當今,或許回歸到心性道德的涵養,是一切的根本,或許你也可以為自己或孩子選擇最單純、良善的安頓身心之道,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明朗、澄澈。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