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不能總被動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九月三日】

修煉不能總被動

最近一個時期通過奧運,暴露出一些修煉中的問題。有很多同修都用執著時間、執著預言的心看待奧運,似乎那些預言沒有兌現有一種失落的感受。

筆者長時間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就是發現有些同修修的很被動!每當魔難來的時候沒有按照大法去做,總是用人的一面應對,過後才發現做的不對了,老是徘徊在一個層次中提高不上來。每當一些大事來之前,應該想一想大法弟子怎麼樣站在法上來看待這些問題。事後才發現修的有漏,但仍徘徊在該層次中出不來,反反復復如此,修煉的損失會在方方面面體現。

再說說我們個人修煉,有同修感覺身體哪不舒服了,哪遇到問題了才想起來該好好發正念了,該仔細挖挖根了。為甚麼非要等自己難受了,師父點你了,才知道向內找?有些同修根本沒有把向內找當成平時提高心性的關鍵,非得等事情出來才想起來向內找。雖然事後能有所提高,但已經造成損失了。

證實自我與證實大法和就事論事

很多同修在證實自我和證實大法中很難分辨。例如在談及某些講真相或做大法事的同時,個別同修講自己如何正念強闖過了很大的魔難,自己在講真相過程中救度了多少世人,發了多少資料等等。我個人認為同修坐在一起就應該多談談怎樣做好三件事,怎樣在法上提高,而不是談論人,你做了多少師父都知道,你做的多少還不是應該做的?還不是從法中來的?不用拿出來給同修知道。再說現階段還有個安全問題,修口也很重要啊。

同修坐在一起談的是在講真相或做大法事的一些經驗和教訓的交流。例如某位同修在張貼資料的時候被常人看見了,那常人就問你貼的是甚麼?那位同修就說是江××的種種劣跡,那常人說給我一張讓我看看。這是一些經驗的交流和一些在講真相中如何提高和如何認識過程。而不是在顯示心帶動下的證實自我。

還有個別同修在其他同修指出有證實自我的因素後從此以後就不發表言論了,閉口不談了。其實證實自我和證實大法是兩種狀態。在你真正能突破證實自我的情況下才能體會出那種狀態。還有在交流的同時只談論事不談論人,就事論事,更不要就事論人!

還有個事就是證實自己的小圈圈。我們的學法小組如何如何學法學的好、把不精進的同修都帶起來了,宣揚的名聲在外。其他同修都慕名想去那「取取經」,想交流交流。法學的好才是最關鍵啊。其實做的好壞不是自己說的……

再說一下,個別同修串門的時候在別的同修家逗留很長時間,還談論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耽誤同修寶貴時間。個人認為到同修家了有事說事,沒事走人,咱也講究個效率,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做好三件事上。

做事心

有部份同修有做事心,把發多少資料作為首要事情去做。有的同修把做的多少來衡量一個大法弟子修的好壞。同修被非法關押,別的同修就議論,呀!那位同修做的那麼好怎麼就被抓了呢?有的同修家被抄了,剛從洗腦班裏出來就又開始張羅買機器,買材料準備從新開始。有同修與他交流告訴讓他要多學法向內找注意安全,穩一穩。他說沒事,現在的警察對他挺好。是嗎?對你好怎麼把你弄到洗腦班啊,怎麼沒收你的材料啊?他們迫害了你,然後再用偽善來矇蔽你,同修不要糊塗啊!

最近一段時間很少聽到同修們在法理上的提高和認識了,做三件事的重心有點偏移了。講真相,發正念,學法煉功這三件事是相輔相成的,學好法講真相才能講到位,才能正念純,才能解體一切不正的因素,才能救了人。現在好像三件事不是齊頭並進的,有點厚此薄彼的感覺了。還有現在就是派發任務,給同修這些資料你就得在這段時間內發完,好像任務似的。修煉不是逼出來的,得循序漸進,你想讓他一下子達到你那種狀態嗎?

再說一個問題就是協調人被非法關押,有很多同修對協調人被抓很費解,他修的很好啊怎麼被抓了呢?經過交流就發現協調人都有一個問題他們都非常的忙,不僅僅是忙於協調,還忙於買紙,買粉,買機器,買這買那,還負責給同修送資料,還要幫助建資料點,把東西都弄好了還要長期幫助你供應耗材。更有甚者說,你要不給我送資料我就不看了等等。真不知道你是為誰而修啊!非得讓別人拉著走,拽著走。這些事情已經大量擠佔了協調人做三件事的時間了。協調人被抓是不是那地區的同修也該清醒的悟一悟,是不是自己也有責任,如果協調人離開一段時間以後看看這些人還修不修,還做不做。修煉人為甚麼不走出自己的路呢?

學法

大法弟子與常人的區別就是大法弟子是用法來作為指導的,而常人不是。當大法弟子對學法懈怠或鬆懈的時候,常人的觀念就會代替,甚至於佔據你的思想。當你用這樣一個思想去做大法的事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干擾、容易受束縛,用這樣一個思想講真相效果不好,就更別提救人了。每當遇到問題不知如何是好時那還是學法不深、法理不明造成的。對了!還少塊法寶──向內找。

大法弟子身陷常人社會的洪流之中,有的被這洪流的漩渦卷的神魂顛倒、有的迷失方向、有的四處觸礁、有的身負包袱行動遲緩。師父在每次講法中都提到了要多學法,多學法。可是為甚麼老有同修犯糊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