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國樂常識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七月五日】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五個音級。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穀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國早期整體化的美學觀,被西方人看作是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戰國策﹒荊軻刺秦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文中的「變徵」是角、徵二音之間接近徵音的聲音,聲調悲涼。

【宮調】音樂術語。古代稱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為七聲,其中以任何一聲為音階的起點,均可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聲為音階的起點的調式稱「宮」,即宮調式,而以其他各聲為主者則稱「調」,如商調、角調等,統稱為「宮調」。

【十二律】古代樂律學名詞,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種、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十二律又分為陰陽兩類,凡屬奇數的六種律稱陽律,屬偶數的六種律稱陰律。另外,奇數各律稱「律」,偶數各律稱「呂」,故十二律又簡稱「律呂」。

【俗樂】古代各種民間音樂的泛稱。宮廷中宴會時所用的俗樂,稱為「燕樂」。「雅樂」是統治階級制定的典禮樂舞,尋根究底,幾乎都來自民間音樂,只不過改變了它的內容和情調而已。有著名琴曲《廣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陽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絲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廣東音樂《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樂、各地各種樂曲,其中不少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珍寶。

【雅樂】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賀、宴享等大典時所用的樂舞。周代雅樂是指「六舞」(雲門、咸池、大磬、大夏、大鑊、大武,前四種屬文舞,後兩種屬武舞)。以後歷代統治者都把這奉為樂舞的最高典範,認為它的音樂「中正和平」,歌詞「典雅純正」,故稱之為「雅樂」。各個朝代均循禮作樂,歌功頌德,此類樂舞統稱為「雅樂」。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