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還是為他人著想?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11月29日】我曾經聽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是關於天堂和地獄的區別的。地獄裏的人其實一點都不缺吃的,他們的桌上有數不盡的美味佳餚,只不過他們每人都有一雙很長很長的筷子,每個人都想自己夾菜吃,結果沒有任何一個人吃得著,大家都面對著一桌山珍海味忍受著飢餓的痛苦,日復一日的飢腸轤轤。而天堂裏是同樣的美味佳餚,同樣長的筷子。但天堂裏的每個人都想著他人,他們用長長的筷子互相喂,結果每個人都吃的飽飽的,都很快樂。

很多大法項目和「我的」項目之間的關係

我發現,隨著越來越多的大法弟子日益精進,對法的理解日益深入,有一個現象也就越來越突出,就是越來越多的弟子參與了越來越多的講真象的項目。幾年前,在德國只有一些學員很忙,但現在,幾乎所有的大法弟子都非常忙。講真象救度眾生的範圍越來越廣,方法也越來越多。

但同時我注意到,「我的」項目和其它項目之間的關係不是很容易能擺好的,下面是一個具體的例子:

兩個小時六個話題

在我所在的德國城市,大家一星期集體學一次法。這個城市是一個大城市,發生的事情也很多。學完法,我們一般討論兩到三個小時。

上一週我們在學完法之後的兩個小時之內談了很多話題,有的因為時間不夠只是提了一句:給中國打電話講真象,歐洲為你而來合唱團,胡來德國訪問時發生的事情,胡在西班牙訪問時發生的事情,每星期六在市中心的講真象攤位。結果因為時間倉促,很少有問題能在法理上交流的深入的。

在討論的時候,我發現,一些學員帶著要和大家談一個話題的想法來集體學法,我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這個念頭太強了,就出現了有人在一個話題還沒交流清楚的時候,就急急忙忙的轉向了他自己想說的項目。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對自我的執著,即對「我的」項目的執著。

我的理解是,我們討論,做一些事,不是為了討論,為了做事,而是我們的一個修煉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靜心傾聽別人,向內找,向別人學習或吸取別人的教訓,思想上積極參與其它項目的討論,同樣可以得到提高,雖然我們沒有談論我們「自己」的事情,但因為心性得到提高,我們也照樣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且有充份的時間,一件事情的認識可以談的深入,而只有在法理上真正清楚才能做好。

至於因為時間少而沒有能夠談論的問題,以後還可以在郵件組裏,或電話裏和其他同修討論。當然有例外,如某件大事情發生之前就得討論一些因此而舉行的活動,交流理解,不能在事情發生以後再討論。

希望更多的人參與「我的」項目

我還看到,大部份提出一個項目討論的學員都強調他們自己參與的項目的重要性,並希望更多的人參與。我個人認為,和大家交流每個項目的情況和重要性對我們形成一個整體是很必要的,當然越多的學員積極參與證實法就越好。但因為有限的人力,不可能每一個項目都得到更多的人手,也不能大家都去做同一個「最重要」的項目,而荒廢了其它也很重要的項目,因為各個項目之間是互補的,缺一不可的,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師父說過,「所以哪方面都重要,大家不要忽視了這些,也不要忽視了那些。」(《2004年紐約國際法會講法》)我想,在談論一個項目的重要性的時候,可以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無求的狀態,就是給大家講一下這個項目的情況,一種是希望通過介紹項目而獲得更多的人力。我想,這種心就已經表明了,在潛意識中已經把自己的項目看得比別的都重要了。都希望別人能重視「自己」的項目,但自己對別的項目又有多少重視呢?

我覺得,當我太重視自己的項目時,經常我就不會對其它項目持有一種思想上積極參與的心態,也許耳朵還在聽,但並不會積極思考其它項目如何能做得更好,我如何能盡力的幫助。我還看到,有的同修看到沒有很多人參加他認為的重要的項目,他就容易失望,甚至生氣。這樣一個隔閡就在同修之間產生了。

先挖掘自己的潛力,不向外找

另外我發現,一些一開始只有幾個學員參與的項目到後來也做得很好,但不是因為人員多了,而是這幾個參與的學員通過修煉提高,能夠把事情做得比以前好很多。我悟到,已經參與到項目中的學員的潛力並不比新加入的學員帶來的潛力小,大法弟子有大法修煉出的智慧,慢慢的隨著修煉中的精進,一個可以頂十個、百個。我們應該首先向內找,放下執著,突破自己的觀念,看看如何挖掘自己的潛力,做得更好,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應該下比尋找新的參與者更多的功夫,用更多的心思。

* * * * *

在交流的時候,一位學員提到了「凝聚力」的問題。我想這個在於我們之間互相的態度,如果我們都更多的為其它的項目著想,那麼每個項目都能「吃飽」,我們自己也不會「挨餓」。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