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責人過莫如責己過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11月13日】錢大昕是清朝著名學者,他通過看人下棋一事受到啟發,感悟到人總是善於發現和指責別人的缺點和過失,卻不喜歡反省自己。如果說《鏡喻》一文是說要嚴於律己,那麼下面這篇《棋喻》說的就是要寬以待人了。其譯文如下:

我在朋友家看人下棋。有一客人屢次輸棋,我譏笑他失誤太多,總要想替他改動棋子,認為他不如我。過了一會兒,這個客人請我同他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佔優勢了。快到半局的時候,我艱難苦思,但客人的策略卻輕鬆有餘。結束棋局後一算,客人勝了我十三個棋子。我很慚愧,說不出一句話。後來再有邀請我看棋的,我就整天默默坐在旁邊觀看而已。

現在做學問的人讀古人的書,總是指責古人的過失;與現在的人相處,也喜歡說別人的過失。人本來就不可能沒有過失,然而試試互換一下角度,平心靜氣的衡量一下,我果真沒有一點過失嗎?我能看到別人的過失,但不能見到自己的過失;我能指出別人的小過失,卻不能發現自己的大過失。我檢討自己的過失尚且來不及,哪有時間去議論別人的過失呢!

棋藝的優劣是一定的。一招棋失誤,人們都能看到,即使想挽回先前的失算,也隱瞞不了了。道理在哪兒呢?各人都肯定自己所認為對的,各人都否定自己所認為錯的。世間已沒有孔子那樣的聖人,誰能確定真正的是非呢?雖然別人有過失,但未必不能有所收穫;我沒有失誤,未必不是大過失。所以,彼此互相譏笑,沒有停止的時候,這連看棋的人都不如啊!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